孤獨二字,自古就有些惆悵?!澳钗要氋?,憂心殷殷。”《詩經(jīng)》如是而歌。但其實并非如此,那兀立在風(fēng)中的菊告訴我們,孤獨者未必愁!她雖形單影只,錯過了群芳爭妍,但在清冷的風(fēng)中,她的馥郁卻顯得那般純粹,遠勝那混雜不清的陽春暖熏,它擁有完整而獨立的芬芳,因而幸福之于她,不言而喻。誠然孤獨,但確如叔本華所言,這一切都成了幸福與快樂的來源。
菊如是,人如是。琴瑟和鳴雖好,孤崖修竹也未必不幸。社交之樂,人固樂之,但孤獨所能創(chuàng)造的幸福卻也深刻。幸福同樣屬于孤獨。
孤獨之樂,其一謂之能守節(jié)。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君子,白絹也,安能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蓮能出淤泥而不染,但眾人未必有其能,那么為何不關(guān)上心門,給自己一份清靜安寧的幸福呢?五柳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采菊東籬。種豆南山一生不渝其淡泊之志,故世人謚之“靖節(jié)”,此一生之幸也;王維,身經(jīng)喪亂,自知難以于污穢的朝堂之上獨善其身,故悄然而去,退居輞川,長嘯持戒,終能以清白而逝,世人敬之為“詩佛”,此亦一生之幸也。此二子皆以孤獨守其節(jié),以此保持其人格在動亂塵世中的獨立,君子之志,玉韞珠藏,能與紛繁中保有人心的那一絲明靈,孤獨豈有不幸之理?
孤獨之樂,其二謂之能成事??v觀古今,那些推動歷史滾滾車輪的偉人們少有不是孤獨的。在真理的山巔初被人及時,其上必也人跡罕至。故只有那些耐得住孤獨,不慕浮華隨波逐流的有志之士,才能最終掌握住真理的鑰匙,擁有造福萬代的大幸。有史為鑒,“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钡∮米约旱墓陋殥呷チ酥惺兰o(jì)的陰霾,創(chuàng)造了屬于萬眾自由平等的幸福。司馬遷、陸游亦皆孤獨之輩,有生之年,無人與共,但他們并未因此妥協(xié)退讓,而是以孤獨為石,千錘百煉,終將其化作字字珠璣。而對于有志之士而言,立業(yè)濟世不正是最大的幸福嗎?
誠然,孤獨與否,并非我輩所能決定,喧囂之處亦不乏寧靜之人。孤獨的真諦其實并不在外,最為關(guān)鍵的是心中的那一份安寧曠達與執(zhí)著,謹記于心,便能擁有如菊一般獨立的芬芳,幸福同樣屬于孤獨,縱然秋風(fēng)蕭瑟,縱然無人能了解,但待我成塵,你將見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