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了,怎么能沒有炸雞和啤酒呢?”前段時間熱播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讓不少人為之瘋狂著迷,每周的更新日成了“星星粉”們的節(jié)日。多少女生被劇中無所不能的外星人“都教授”迷得神魂顛倒,多少男生因為“女神”全智賢的瘋癲出鏡變成“韓流腦殘粉”。的確,養(yǎng)眼的帥哥美女,亮麗的服飾穿戴,還有令人神往的故事劇情……這一切都讓偶像劇變得賞心悅目,深受大眾喜愛。
然而,也有不少對 “初雪、炸雞、啤酒”嗤之以鼻的人,在他們眼里,偶像劇不免有些幼稚,缺乏品味與深度。更重要的是,你知道嗎,偶像劇看多了,可能會使人變笨哦。
小心被角色同化
不少相關(guān)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偶像劇看多了,有可能影響人的思維方式、判斷能力和邏輯性等。偶像劇的定義是什么呢?偶像劇,指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員,以細膩愛情戲為主要內(nèi)容,收視對象以年輕人為主的劇種。這類電視劇的節(jié)奏通常比較緩慢,社會背景相對簡單。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你深深地沉浸在偶像劇的劇情中,感受劇中人物的悲喜,與他們同哭同笑,仿佛自己也變身成了劇中人物。奧地利林茲大學心理學家馬庫斯·艾派勒等人發(fā)現(xiàn),看完一段電視、電影或者小說后,人的行為、思考方式等會受到影響,與其中的情況趨于一致。偶像劇里相對簡單化的社會背景和“腦殘”的對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觀眾的思維方式、判斷能力和邏輯性,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行為同化”。
一項經(jīng)典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僅僅是啟動人們頭腦中“老人”的概念,就會讓被試者在從實驗室到電梯的途中走路速度變慢。行為同化不僅發(fā)生在簡單的軀體運動領(lǐng)域,也會擴展到智力行為。另一項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與那些想象“超級模特”的被試者相比,想象一位“教授”的典型行為、生活方式和性格特質(zhì)能讓人在常識測驗中得分更高。發(fā)表在《媒體心理學》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也指出,在閱讀完一段以“愚笨的小流氓”為主角的簡短劇本后,人們在常識測驗中的成績會比那些閱讀中性材料的參與者要差。
從“行為同化”的角度,看完幾十集的偶像劇,人的思維與行為被劇中人物同化,如果剛好是一個又笨又傻的主角,想想還真是挺可怕呢。
近年來,網(wǎng)絡(luò)上流行的“腦殘粉”一詞,也是行為同化的一種體現(xiàn)。腦殘粉通常指的是那些對于名人、品牌的極度癡迷,瘋狂追求以至于失去了個人理智的人。因為光環(huán)效應(yīng)(又稱暈輪效應(yīng),本質(zhì)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的存在,偶像在粉絲的眼里就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不僅學著偶像的穿衣打扮,說話方式……當聽到他人對偶像的批評時,也無法忍受,甚至還可能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神一般無法企及的存在
實際上,社會心理學家們不僅發(fā)現(xiàn)了“行為同化”現(xiàn)象,也發(fā)現(xiàn)了“行為對比效應(yīng)”。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與想象“超級模特”的人相比,想象“一般教授”的人常識測驗得分更高,然而,如果想象的是“超級教授”愛因斯坦,那么得分反而較低。
研究者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由于具體的范例(如愛因斯坦)不僅會啟動人們腦中關(guān)于“教授”的固有印象——聰明、睿智,也同樣會促使人們拿自己和愛因斯坦相比較,然后得出“我其實也不怎么聰明”甚至是“相比與愛因斯坦,我真是太笨啦”這樣的結(jié)論。但在考慮一般的教授形象時,我們則更容易去考慮自己和他們的共同點——比如都上過大學。
通常在偶像劇中出現(xiàn)又笨又傻的女主角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神一般的男一號或男二號存在。比如《惡作劇之吻》中號稱IQ200的江直樹,能搞定任何難題。而《來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敏俊教授就更不必說了,不僅擁有停止時間、空間穿梭等超能力,還有令人尖叫的帥臉蛋和好身材。400年的資產(chǎn)積累使他富可敵國,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當我們仰望著這神一般的人物時,是否會在心里涌起自卑感?
自卑感難抑的同時,我們的情感“閾值”(閾值指的是觸發(fā)某種行為或者反應(yīng)產(chǎn)生所需要的的最低值)也會不由提高。你們班的班長,是個開朗陽光的男生,學習好,籃球打得也棒,還樂于助人,不少女生都對他青睞有加??墒牵詮摹岸冀淌凇睆奶於抵?,班長在你眼中就黯然失色了,頓時覺得他離好男生的標準差得太遠了,這就是你受偶像劇影響,情感“閾值”提高的所導致的。拿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與偶像劇中的人物相比,本就是很傻的行為,產(chǎn)生不切實際的期待在所難免,這也是一種“笨”。
偶像劇的影響很短暫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對偶像劇產(chǎn)生了恐懼,那些十分愛看偶像劇的人們該怎么辦呢?難道要么傻,要么不看嗎?心理學有種說法叫“近因反應(yīng)”,就是說,人會受到離你最近的因素的影響。持續(xù)看一段時間某類型的電視劇后,劇中人物的說話語氣、思維方式,都會在觀看者身上有所體現(xiàn)。
比如《來自星星的你》熱播期間,充斥各大網(wǎng)絡(luò)的雪花、炸雞、啤酒,還有女明星模仿千頌伊的語言,“初雪的日子要吃炸雞和啤酒”,“疲憊的下午,一杯甜甜的摩卡最棒了”……不過這個影響很短暫,脫離電視劇一段時間后,觀看者自然會恢復。當“都教授”的熱潮逐漸褪去,你的情感“閾值”恢復正常后,品學兼優(yōu)的班長在你眼中也會重新可愛起來。
變聰明還是變愚蠢,由你決定
其實,并不是說看了偶像劇就會變笨,這要看觀眾的關(guān)注點在哪里。由于偶像劇的受眾人群一般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比較容易沉迷其中,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比較容易產(chǎn)生偏差。
如果能正確看待,把關(guān)注點放在友誼、夢想、勇氣和愛等積極的層面上,偶像劇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學習、生活中需要的正能量,激人奮進。不久前在湖南衛(wèi)士熱播的偶像劇《宮鎖連城》,雖然許多離奇劇情遭到網(wǎng)友吐糟,但是,劇中男女主人公的不畏強權(quán),善良勇敢的品質(zhì)仍然閃爍著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