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為拍攝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鄧小平同志1979年訪問美國的《旋風九天》,從外交部查找當時駐美使館參加接待鄧訪的人員,得知我是其中之一,即要求進行采訪。在決定接受采訪后,我馬上查閱有關書報和資料,認真思索回憶和準備。
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1972年訪華后,1973年5月,中國在美國華盛頓市建立了駐美聯(lián)絡處。1979年1月1日,中國和美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1979年3月1日,中國駐美聯(lián)絡處改為駐美使館。中美建交不久,小平同志就應邀訪問美國,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位國家領導人正式訪問美國,具有非凡歷史意義。
我1977年至1981年曾前后在駐美聯(lián)絡處和駐美使館任二秘。在小平同志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訪美的華盛頓期間,領導決定我作為新聞聯(lián)絡官,參與接待工作。由于聯(lián)絡工作的性質(zhì),我身掛美方頒發(fā)安全級別較高的證件,可以在一些重要場合,自由活動。其中的兩場活動,白宮正式歡迎儀式和美國三大電視臺聯(lián)合采訪,我在只幾米之遙的所見所聞,印象深刻,終生難忘。
1979年1月29日,是全世界矚目的一天。那天,雖然美國華盛頓市正值嚴冬臘月,寒氣逼人,但是天空晴朗,光照能見度好。上午十點,美國總統(tǒng)卡特在白宮玫瑰花園南草坪,正式歡迎小平同志來訪美國。現(xiàn)場的美國各界觀禮嘉賓、中國訪美代表團和我使館人員,加上300名中美和其他國家的記者,共千余人,可謂熱鬧非凡,盛況空前??ㄌ乜偨y(tǒng)及夫人在七八米長的紅地毯上,從小平同志夫婦下車后,一直陪同走到演講臺。此時美軍軍樂隊奏中美兩國國歌。卡特總統(tǒng)后又同小平同志一起檢閱美國三軍儀仗隊,同時美軍鳴放19響禮炮。美國政府以國家元首的外交禮儀接待小平同志訪美,是完全超出常規(guī)的。鄧小平同志訪美的名義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美國給予超規(guī)格禮遇,實際相當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接待。美國接待他國國家元首,一般鳴放21響禮炮。如硬要說什么差別,只是鳴放禮炮少了2響,其它則別無二致。這些充分表明卡特政府對小平同志訪問美國的極高度的重視。
小平同志下榻的美國布萊爾國賓館與白宮只隔一條馬路,近在咫尺。十點稍過,小平同志乘坐的黑色高檔貴賓車,慢慢開進白宮南面外交大門時,卡特總統(tǒng)夫婦已滿面笑容地在紅色地毯的一頭靜候。黑色高檔貴賓車剛停,美國禮儀兵即上前拉開車門,小平同志還未完全下車,卡特總統(tǒng)已亟不可待地跨步上前,與小平同志熱情握手,此時翻譯冀朝鑄才匆匆忙忙趕過來,為中美兩國領導人翻譯。我一名年輕的外交官,萬分有幸,能站在離小平同志下車的車門兩三米之處,近距離地目睹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場面,真是激動萬分,難以忘懷。2012年12月,一次在京舉行的紀念尼克松訪華40周年研討會上,卡特總統(tǒng)作主旨演講。會間,我發(fā)言時向卡特總統(tǒng)講述了我這段親身經(jīng)歷。研討會會后見面時,卡特總統(tǒng)說非常高興見到我,但感到有些意外,想不到在場幾十位中美學者專家中竟會有人見證35年前的這一歷史場景。他還與我合影留念。其實,在近距離親眼看到卡特總統(tǒng)與小平同志親切握手的中方人員,的確是極少的。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到訪中國。周恩來總理在機場同尼克松握手時說,“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有學人稱之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1979年1月29日,卡特總統(tǒng)同鄧小平副總理在白宮的熱情握手,是開創(chuàng)中美關系新時代的握手,也是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的握手。它的歷史意義怎么評說都不會過。在接受美國三大電視臺聯(lián)合采訪時,小平同志表示,中美建交不僅是兩國關系的“蜜月”,而且這個“蜜月”還會繼續(xù)下去。他對中美關系的發(fā)展充滿信心。在中美建交后的35年里,兩國關系得到了飛速發(fā)展,是當時關心和參與這項工作的人,怎么想都想象不到的。中美建交時,兩國貿(mào)易僅有24.5億美元,現(xiàn)已達5200億美元(美方統(tǒng)計是5600億美元),增加了200多倍。除經(jīng)貿(mào)外,兩國科技、教育、人文、軍事以及民間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蓬勃發(fā)展。中美兩國人員的互訪交流更是增速驚人,僅中國去美國的各類人員,每年就有400萬人次之多,也就是說每天有一萬多國人乘飛機去美國。中美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的數(shù)量從零發(fā)展到200多對。當然,中美關系發(fā)展不時會有艱難險阻,矛盾困難甚至沖突,但它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型曲折發(fā)展,總的趨勢是向前的。鄧小平訪美35年來中美關系發(fā)展的歷史證明,保持良好的中美關系既有利兩國共同發(fā)展,造福兩國人民,也有利于亞太地區(qū)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我們應對中美關系的持續(xù)發(fā)展保持信心。
鄧小平同志在華盛頓市接受美國三大電視臺采訪,通過電視直接向美國廣大民眾,傳遞中國改革開放、和平發(fā)展的信息。這是小平同志訪美的又一重頭戲。
在布萊爾國賓館內(nèi)一間約三四十平米的房間,小平同志座椅背對壁爐,其前左右兩側(cè)分別放有兩座小沙發(fā)。這四座小沙發(fā)是四位采訪人坐的。在美國,這種壁爐前的談話稱之為“爐邊談話”?!盃t邊談話”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當年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為解決全國面臨的嚴重困難,坐在壁爐前以親切交談的方式,直接向美國人民喊話。此后,先收音機廣播后電視直播的“爐邊談話”成為普遍歡迎的國家領導人與普通民眾之間的交流方法,受到廣泛好評。這次參加采訪小平同志的有美國三大電視臺,即美國廣播公司(ABC), 國家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后來又有美國公共廣播電視網(wǎng)(PBS)加入。在采訪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中,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王牌主持人克朗凱特最有人氣。當時克朗凱特的名字在美國“家喻戶曉”,是“全美國最值得信任的人”,號稱比美國總統(tǒng)還受歡迎。從采訪人的名聲,也可以看出這場活動的影響?,F(xiàn)場我就站立在小平同志座椅左側(cè)沙發(fā)的后面,經(jīng)歷了采訪活動的全過程。
1979年1月31日下午3點,在布萊爾國賓館內(nèi),美國三大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對小平同志進行了聯(lián)合采訪的“爐邊談話”。美國三大電視臺聯(lián)合采訪,是即問即答,問題沒有多少限制的“言論戰(zhàn)”。三大電視臺聯(lián)合采訪在美國就極少見,后加上公共廣播電視網(wǎng)共四大電視臺聯(lián)合采訪,又說要電視實況轉(zhuǎn)播,顯得這場活動的分量更重了。雙方商定:小平同志的答話必須全部播出,不能掐頭去尾;翻譯必須要整段翻,以免一句半句的,易喪失原意。在不大的這間房間里,人員眾多又有聚光燈的強烈照射,室內(nèi)溫度很快升高,小平同志看來相當興奮,臉上紅通通的。根據(jù)安排,小平同志首先向美國人民發(fā)表了簡短講話,向美國人民致以親切的問候。這種即問即答,難度很大的采訪活動,對改革開放前的中國來說,既陌生又新鮮,后來有人稱這場活動是“破天荒”“史無前例”。在30分鐘的精彩答問中,小平同志始終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以新中國領導人的滿滿自信,坦率果斷,對答如流。談話內(nèi)容主要涉及中國改革開放,美蘇關系和中美關系。在談到改革開放的問題時,他說,“我可以明白地告訴你,中國不單是中央的領導,而且地方的領導,全國人民在這方面是一致的?!备母镩_放,“肯定會繼續(xù)下去”。因為它“對人民有好處,是人民擁護的”。這場美國電視臺聯(lián)合采訪的活動,贏得了廣大美國觀眾的稱贊和歡迎,極大提高了中國領導人的國際形象,小平同志成為美國《時代》周刊1979年首期的封面人物。
小平同志以鏗鏘有力的語言,向美國社會精英和廣大公眾,以及國際社會,說出了中國人民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在美國和國際社會產(chǎn)生了廣泛和持久的影響。我之所以認為小平同志與卡特總統(tǒng)握手是“改革開放的中國同世界的握手”,是因為小平同志訪美恰逢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元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向全世界而主要是對西方世界的開放,美國則是西方世界領頭羊。大量事實表明,正是改革開放的政策,使中國在不長的時間里便加入了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程,有力地推動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迅速崛起。中國經(jīng)濟總量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世界第15位,到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與此同時,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也得到極大提升。這一切都遠遠超出國人和世人的預料。它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的高瞻遠矚,也顯示出鄧小平1979年訪問美國的偉大歷史意義。
2014年 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