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極力捕捉課文中的“生長點”,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一、能自主
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找準“授人以漁”的“生長點”,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請看《陶校長的演講》的教學片段。
師:陶校長演講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生1:每天四問。
師:這四問是關于哪些方面的?
生2: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師:現(xiàn)在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問,陶校長為什么把“問健康”放在第一位呢?
生3:因為“健康是生命之本……實現(xiàn)崇高的理想”。
師:怎樣才能擁有健康呢?陶校長對同學們提出了什么希望?
生4:希望我們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筑起科學的“健康堡壘”。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這段話,誰能把第一問演講一下?
(生演講,師指導、評價)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自己選擇喜歡的其他的演講內(nèi)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一會兒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這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教師在教學時由扶到放的整個過程。由于陶校長的演講“每天四問”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差不多,因此,教師不需要面面俱到,逐一講解,而是把課堂的自主權(quán)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觸類旁通。
二、需合作
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合作意識,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與人友好合作打下基礎。
請看《 孔子游春》的教學片段。
師:我國大思想家、教育家?guī)ьI他的學生在泗水邊游玩時,他們之間都說了些什么呢?接下來小組之間合作學習。
要求:快速默讀課文,畫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詞語、句子,然后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生邊讀邊畫,小組之內(nèi)交流自己對某些句子的看法)
師:誰能說說自己對某一句話的感受和理解?
生1:我印象最深的是子路的話,朋友之間就應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們小組成員也覺得這句話說得好,大家應該互相幫助。
生2: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話,孔子通過對水的理解來教育自己的弟子要做“真君子”。
生3:我從水的句子感受到水具有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不管發(fā)生什么都阻擋不住它前進的道路,我們在學習上也應該具有水的這種精神。
師:同學們說得多好啊!那么就讓我們把這段話仔細讀讀,認真感受一下。
學生合作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捕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生長點”,讓學生逐漸形成能力。另外,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能力不同,對同一句話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因此合作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價值,要有利于學生合作、探討。《孔子游春》就是抓住了有利于學生合作的“生長點”對學生進行了能力培養(yǎng)。
三、深探究
探究學習指的是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判斷。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極力捕捉文中探究的生長點,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請看《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有什么疑問或者想要知道的嗎?
生1:我不明白這個金字塔是怎么建起來的?那時候科技又不發(fā)達,沒有起重機。
生2:我想知道這個金字塔有多高?是用什么建成的?
生3:我想知道這個金字塔是什么時間建起來的?它在埃及的什么地方?長大以后我想親自到那兒去看看。
師:同學們的疑問也是老師的疑問,老師也想知道這些問題,下面大家默讀課文,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并且把它畫出來。
(生自主探究,邊讀邊畫)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找到的答案與大家分享一下。
生4:我知道了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
生5:我在電視上看到說金字塔里面有木乃伊,不知是不是真的。我從文中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師:金字塔至今有許多問題仍是個謎,世界上有許多人都在研究金字塔,如果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通過書店、網(wǎng)絡去查資料,探求金字塔更多的秘密。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說明文,如果教師僅從說明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等來引領學生學習課文,肯定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案例中,教師找準學生的探究“生長點”,設計問題,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探究的過程中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了條件。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只有用心捕捉課文的“生長點”,使學生具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我們的語文教學才算是真正教給了學生可以“帶得走”的語文。
(責編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