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是兒童的神話;兒童,是神話的兒童。正如人類學家泰勒曾經(jīng)指出的那樣:當神話出現(xiàn),我們才可能確信“我們的童年時代就處于神話王國的門旁”。在蘇教版教材中,神話類課文所占的篇幅并不少,像《沉香救母》、《開天辟地》、《普羅米修斯》、《牛郎織女》、《九色鹿》……這類課文是學生的最愛,成為他們討論的話題。作為教師,如何通過神話故事的解讀和品味,激活存在于兒童生命中的潛意識,使神話類課文與兒童的內(nèi)心夢想契合,開啟兒童夢想之旅呢?
一、順應童心,激活兒童夢想的自由
兒童的思維充滿了幻想,想象是一個主要的途徑和載體。在孩子的世界里,萬物皆有靈性。在神話教學中,教師要滿足兒童夢想的自由,激活兒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他們在文本中經(jīng)歷神奇、體驗神奇,進入神奇的夢想王國。
如,在教學《開天辟地》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身體創(chuàng)造了宇宙。想一想,他還會用身體為我們創(chuàng)造什么?”學生認為:他的頭發(fā)化作草原,頭顱化作人類的智慧,血脈化作長江黃河,四肢化作了山陵丘壑……另一方面,我?guī)ьI(lǐng)著學生進行充分的想象,展開對話,寄托自己對角色的期待:“盤古真的死了嗎?你看這風,還有這云,這山峰都在說話呢。想象一下,面對蘇醒的盤古和萬物,它們會說些什么?”借助豐富的想象,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盡情地表達:“風說,是我喚醒了小草;云說,是我給你蒙上美麗的紗巾;山說,是我給你帶來了偉岸的高度?!蓖ㄟ^對話,兒童在神話情境中,用富有神話的心態(tài)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機盎然、富于人性、充滿人情的美好世界。這樣,讓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提高,在自由的夢想中獲得釋放。
二、順應童心,正視兒童內(nèi)心的真實
在每一個孩子看來,神話能夠滿足他們內(nèi)心的意愿,實現(xiàn)與萬物的對話。在對話里,他們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在教學中,常常有教師從理性思維入手,破壞兒童內(nèi)心的真實,使神話教學失去了它的美。如,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開天辟地》時,就直接告訴學生:“這個故事是人們編出來的,神話是虛構(gòu)的?!憋@然這樣的引導,武斷地剝奪了學生對神話這一精神世界的體驗,使神話教學的人文意義蕩然無存。
在人類反抗壓迫,追求自由幸福的路上,神話始終寄予著懲惡揚善的真實意愿,因而妖魔鬼怪與邪惡力量一直是如影隨形的要素。如《九色鹿》中的調(diào)達,《普羅米修斯》中的宙斯,《哪吒鬧?!分械臇|海龍王等,這些不可避免的邪惡怪物,其實就存在于兒童的內(nèi)心深處,也是其內(nèi)心的投射。如果閉口不談,那么它就永遠不可能讓兒童有所覺察,并進行有意識的控制。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使這些妖魔鬼怪與邪惡力量在童話解讀中彰顯出來,就可以讓兒童正視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并由此獲得精神的成長。
如,在教學《九色鹿》時,對調(diào)達的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我做了如下引導:“調(diào)達看了皇榜,心想——假如我告密就能夠 ,就能夠 ,還能夠 ?!?/p>
借此引導,學生透過調(diào)達邪惡內(nèi)心的挖掘,在神話故事中宣泄了自己負面的情感,并能夠從無意識的層面體驗到智慧與善良。這樣,通過解決一對善惡的矛盾,傳達一種控制惡、發(fā)揚善的人文理想。
毫無疑問,教師順應童心,揭示并彰顯神話故事中的反面形象,這不但可以讓兒童正視內(nèi)心的惡,而且可以使其成為有益的反面教材,讓兒童學會疏導,獲得控制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力量。
三、順應童心,開發(fā)兒童詩性的浪漫
劉小楓曾經(jīng)指出:詩性的回歸,必須要經(jīng)歷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那就是神話。神話為人類詩意地棲居提供了可能,并打開了一個廣闊的出口。在語文課堂上,我們應順應童心,讓兒童本真浪漫的人性通過詩歌釋放出來,展開真誠的心靈對話。這樣,在帶領(lǐng)學生叩問童真的同時,給予學生一顆詩心,尋求語言的詩意突破。
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感知和體驗普羅米修斯愛的情懷,我?guī)ьI(lǐng)學生深入他的內(nèi)心世界,探究他愛的源泉,并展開詩意的表達:“孩子們,請看大屏幕。(出示普羅米修斯受難的畫面,悲愴的音樂起)這就是被鎖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羅米修斯,被鷲鷹啄食著肝臟,生不如死,但他依然無怨無悔,毫不動搖內(nèi)心的熱愛。你想對他說些什么?想象一下,在普羅米修斯的眼前,將會出現(xiàn)怎樣的場景?他在憧憬什么?”
學生借助詩性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普羅米修斯的敬仰:“普羅米修斯,你給予我們的何止是火種,更是一顆真誠的愛心!你點燃了世界的光明,點亮了世界的美好,讓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溫暖!你是愛的化身,是力量的源泉!”學生通過詩性的語言,表達了普羅米修斯對光明世界的向往:這里再也沒有寒冷,到處都有溫暖;這里再也沒有無助,到處都有光明和力量。
在情感的激蕩下,兒童的詩性被開發(fā)出來,并借著幻想和想象,構(gòu)成了一個屬于兒童的詩性王國。此時,學生的表達體現(xiàn)了最初的真實,充滿了童真。
總之,神話類課文教學要在“潤物細無聲”的滋潤中,讓學生獲得童心的抒發(fā)和詩性的開發(fā)。在這個過程中,既要讓學生看到內(nèi)心惡的真實存在,又能夠?qū)崿F(xiàn)想象和詩境的完美統(tǒng)一,讓夢想之旅完美展開。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