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充滿活力的綜合實踐課堂,使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民主平等、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要把學生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體,開發(fā)和設計學生喜愛的活動內容;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綜合實踐活動開放而有活力;要轉變教師角色,創(chuàng)建全新的教學模式;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這樣的課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實踐舞臺,帶給學生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與各學科課程有著本質區(qū)別的新課程。它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tài)。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實踐的項目為載體,以學生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中心,由師生共同參與的,通過靈動、精彩的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的新型課程。
那么,如何構建靈動、精彩的綜合實踐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呢?
一、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課堂是師生間彼此交流、互動的主要場所,課堂的心理氣氛直接影響著師生的教學行為,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及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贊可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強調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的培養(yǎng),他認為學生在課堂上高高興興地學或愁眉苦臉地學,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至關重要的。民主平等、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一直是廣大師生不懈追求的目標,是師生為之共同努力的一項“重大課題”。在課堂教學中,要教育孩子們做一個好的聽眾,學會傾聽,學會尊重,讓他們懂得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當學生的見解出現偏差時,教師應該平等的尊重學生的多元感受、獨特體驗。當然,情感上的親近交流不僅要在課前、課中作努力,更重要的是在課外與他們的溝通,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或參與他們討論“家長里短”,或傾聽他們“成長的煩惱”,實實在在與他們交朋友。長此以往,學生就樂于親近你,尊敬你,這也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突破了第一道最為關鍵的防線——心靈防線。在這樣的過程中,彼此收獲了相互尊重的幸福,交流的溫馨,共同成長的喜悅。葉瀾教授曾說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魅力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的路線而沒有激情的旅程?!本C合實踐活動就應該是一個氣氛和諧、個性張揚、幸福愉快的過程,師生之間彼此滿意,相互信賴,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迸發(fā)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高度積極性。試問,我們的學生怎么會不愛上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呢?
二、選取有趣的活動內容,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由學生自主實踐和探索,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全新課程。它超越了書本,超越了體系化的教材,也超越了封閉的課堂,使兒童可以從他們自己的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作為研究學習的對象,自然地、綜合地學習。這種全新課程的出現,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考驗和挑戰(zhàn)。新課標要求教師靈活使用教材,可以篩選使用,可以適當調整教材編排順序,活用教材、改造教材,使教材為學生的發(fā)展目標服務。在確定活動內容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經驗,讓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項目的開發(fā)和設計。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生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體,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才會真正貼近學生的生活,才會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在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
本學期,我區(qū)教育局在全區(qū)范圍內開展了“酷玩酷樂”的實踐活動。開學初,全班學生召開了座談會,討論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座談會上,學生們各抒己見,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活動的形式上,為我們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都出了不少的金點子。喜歡手工的學生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設計出一些非常有新意而且十分環(huán)保的活動項目:利用廢舊紙盒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作品,利用生活垃圾——蛋殼創(chuàng)作一系列生動形象的圖畫;愛好花草的學生建議全班開展種植花草的活動,為校園增添綠色……
在學生的積極提議下,我們的活動內容也極其豐富多彩。有形式多樣的勞技活動,有自己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也有研究性的實踐活動;甚至連教室外走廊的墻壁也成為我們的小小植物園。在這一類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學生的思維很活躍,發(fā)言熱烈、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漲。他們主動在課余搜集信息、尋找資料,創(chuàng)作作品,他們所煥發(fā)出來的學習興趣是令人震驚的。實踐證明,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經驗特長參與實踐活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挖掘豐富的課外延伸,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們都知道,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個活動的細節(jié)都考慮周全,如何能讓學生在活動結束,也能有意無意地從生活中延續(xù)對課堂活動的關注,這就對教學設計中的“拓展生成”環(huán)節(jié)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記得在“玩轉老游戲”的活動設計中,為了讓傳統(tǒng)游戲——“翻花繩”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特意苦練了幾十種花繩的式樣。課堂上,老師層出不窮的花繩翻新,讓學生目不暇接,而臨下課的一句:“想學到老師翻繩本領的同學,必須教會老師一種傳統(tǒng)游戲?!边@樣的交換條件,使得學生很長一段時間沉迷于傳統(tǒng)游戲的開發(fā)和利用中。通過網絡收集資料、向爺爺奶奶討教經驗、翻閱書籍查找研究……全班竟收集到幾十種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的傳統(tǒng)游戲。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了他們的思維空間,孩子們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升。
四、創(chuàng)建全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們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成為開放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師也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師生一起玩、一起樂;同思考、同討論;共創(chuàng)造、共分享,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和探究性非常強的課,教師在課前的備課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與動手能力,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方法,直觀形象地把教學內容展現在孩子面前,這樣既能避免課堂上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出現,也能為自己的教學錦上添花。有一句話說得好:你聽來的就會很快忘記,你看見的就會記住,你做過的就會學會。綜合實踐活動不能僅僅拘泥于教師的機械講解,要讓學生親自去實踐,并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參與,讓他們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掌握實踐的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促進自己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為了摒棄傳統(tǒng)的先教后學的方式,更好的體現生本課堂的教學理念,每次活動前,總要事先給學生準備一些做好的樣品,告訴學生,可以拿起來觀察,也可以拆開來研究,然后在老師沒有講解的情況下,學著模仿制作,而教師只負責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做適當的點撥。在這樣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開發(fā),課堂效率也提高不少。
五、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體驗成功
評價是新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對教學以及學生學習具有直接的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和診斷功能。綜合實踐活動課注重實踐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關注學生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和情感,同時也關注實踐活動的結果。這就要形成一系列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我們要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去評價學生的表現。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效果、個性心理品質不能有效地得到檢測,窒息了學生的智慧,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阻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評價的主體是多元的,除了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的教師的正確評價具有其特殊的意義和無可替代的作用外,同學之間的相互鼓勵評價、學生的自我反思評價以及家長的激勵評價,同樣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1. 教師評價,激發(fā)實踐的欲望。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是在堅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的前提下,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教師不同于學生和家長,他們能通過自己的觀察與了解,比較全面、真實、客觀地對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痹诰C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多多使用語言、手勢、眼神、行動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汲取學習動力,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自信心。
2. 同伴互評,感受成功的幸福。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課程相比,更注重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在開展實踐活動中,多數時間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當幾名同學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后,他們就又成為了一個小集體,他們在小組中有著自己的角色,在小組的活動中他們的表現直接影響著小組活動開展的質量,所以每位同學都非常關注自己與合作伙伴的表現如何。教師想了解每位學生的活動情況,通過學生互評,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了。
3. 自我評價,反思成長的足跡。由于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表現形態(tài)不是先于活動的開展而存在,而是在活動過程中逐漸生成的。因此,學生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fā)者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建構這一課程的。當課程形態(tài)的完善只能通過學生對自己挑選并不斷修正和改進而獲得時,“反思”就成為學生必要的活動內容。反思既實踐于活動之后,又貫穿于活動的整個過程。通過反思,學生可以發(fā)展自己對活動的改進能力和對活動結果承擔責任的意識。通過反思,學生學會總結經驗,為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打好思想的基礎。
4. 家長評價,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家長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評價中的重要主體之一。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又一根植之處,學生的生活耳濡目染地受到家庭的影響。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家長對學生的評價。首先,我們要利用家長會和學校的開放日提高家長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向他們傳授評價的方法。然后,在布置學生活動時盡量設計一些能由家長參與的活動,或是邀請家長做活動的校外輔導員,將家長的參與積極性調動起來,再讓他們對孩子的表現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就很自然了。
靈動、精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實踐舞臺,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潛力,鍛煉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它帶給學生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更廣闊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更多的時間里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更全面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陳樹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 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 唐迅:《構建新世紀教育理念》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 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版
5. 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中規(guī)范性與開放性的關系》,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6. 葉瀾:《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年版
作者簡介:梅琳(1971-),女,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小學,教科室副主任,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