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激發(fā)興趣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形:教師備課詳盡,課堂上口若懸河,大講特講,傾其所有,面面俱到,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沒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沒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葉圣陶說:“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蓖瑯拥囊黄n文,有的老師講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妙趣橫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任務完成的效果好,而有的老師則按部就班,死水一潭。學生只能被動,疲于應付地聽講,其中的關鍵是教者能否設身處地地設計出一套新鮮、活潑,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思維的教學方法,而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固定的模式,并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和教材的特點,力求做到“課課有異,篇篇有別”。
一、抓好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币虼?,新課開始時,語文教師應設計一個新穎別致的導入語。只要我們從一開始就能強烈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積極主動地和教師配合的境地,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抓“好奇心”入手,使之有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愛因斯坦認為:“每個健康的兒童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我沒有特別的天賦,我只有強烈的好奇心”。可見,好奇心的重要。特級教師于漪認為“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一開頭就教得索然無味,如同嚼蠟,那么學生就難以提高興趣”。她的做法是“常引起思念、展現(xiàn)意境、激勵情感等方法,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境界”。她還特別指出“要啟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是要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使學生感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的喜悅”。因此,抓好導入課是引發(fā)學生的第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講《春》的綜合練習時,一開始我做了如下表述:“一年之計在于春”——提到春天我們眼前就浮現(xiàn)出春光明媚,萬物吐綠,鳥語花香的景象。同學們學過許多古代詩人描寫春天美妙景色的詩句,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杜甫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些早為同學們所熟誦的詩句,立刻喚起學生們的興趣,便與我一同誦讀起來,興趣倍增氣氛活躍了,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在講“熟能生巧”這個成語故事時,我先讓幾個同學往黑板上空手畫一個圓,結果都畫得不標準,有的同學把圓畫扁了,逗得同學們哄堂大笑,這時我便信筆畫圓,因為課前有準備,結果畫的圓很標準。學生都欽佩地笑了,我便適時的提問說:“我為什么一畫就畫的這么圓呢?”學生經過思考和議論,終于有同學說出了“熟能生巧”四個字。可見,作為一節(jié)課開頭的導入對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鼻擅畹膯栴}情境,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運用“激疑法”,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產生疑問來做到這一點。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有意識地使學生不斷地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多思、深思、愛思、會思。每釋一疑讓學生獲得一次成功的喜悅。需要指出的是“激疑”后,不是老師包辦代替,去“灌”去“填”而應該像教育家葉圣陶所言的那樣“學生能自為探索,自求解決”,教師“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和保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如,在講授《金色的魚鉤》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同學們,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魚鉤,它已經長滿了紅銹,卻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個魚鉤背后有什么感人故事呢?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習興趣油然而生,立刻進入了新課學習。
三、結合課文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語文課有其自身的特點,盡管有些文章體裁相同,但內容各異,在教法上也要注意區(qū)別,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京劇》這篇課文時,我結合京劇是戲劇的一種,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它是借助音樂、美術、舞蹈、詩歌等特點。在講課文之前,先找?guī)讉€同學進行朗讀表演,他們繪聲繪色的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接著我又播放了著名的京劇唱段視頻,對于聽慣了流行歌曲和影視歌曲的學生,偶爾聽到京劇,猶如注射了一劑興奮劑,紛紛學唱,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學生的學習勁頭十足,然后進行分析、討淪。同學們發(fā)言積極,回答問題踴躍,教學效果很好。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既要有一定的駕馭教材的能力,又要能做到結合課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為有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有激情,才能引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作者簡介:劉艷芳(1978-),女,河北邢臺人,河北省邢臺縣會寧鎮(zhèn)中心學校教師,小學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