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木
給圖畫書創(chuàng)作者
2009年后原創(chuàng)圖畫書慢慢開始多起來,方素珍作為圖畫書的創(chuàng)作者,她對原創(chuàng)圖畫書又有著怎樣的理解和感受。
原創(chuàng)作者需要經歷一個養(yǎng)成的過程
這種養(yǎng)成,我覺得十年二十年都不算長,絕對不是囫圇吞棗立刻就可以作出曠世劇作。首先要琢磨到底什么是繪本,然后要嘗試著去創(chuàng)作。
我自己回頭一看,雖然我也寫兒童文學38年了,可加入到繪本行業(yè)也就是那么20多年,我覺得在寫作方式,跟畫家合作的方式,都是一個新的嘗試,新的挑戰(zhàn)。甚至我自己還要參與學畫畫,去上電影課,要不然畫家說這個不能畫那個不能畫,我的故事就會被無法實現(xiàn)的畫所牽制住,大腦中的畫面就沒辦法請繪畫者呈現(xiàn)。繪本的創(chuàng)作者應該是有畫面意識的一類作者,寫這一頁文字的時候腦海中就已經有自己的畫面了。
原創(chuàng)不能僅停留在狹隘的本土里
臺灣是在1990年開始大量引進繪本,大概5年以后,開始有很多人一邊看翻譯的書,一邊進行創(chuàng)作。剛開始的原創(chuàng),差不多都以很傳統(tǒng)的元素出現(xiàn),因為人們會覺得只有那些很古典的東西才是中國原創(chuàng)。
我卻覺得不一定要寫鄉(xiāng)下、寫臺灣比較早的生活,或者臺灣很多的民間傳說才叫作本土。讀了那么多國外經典的作品,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寫一些能夠跨越時空的、國際化的作品,希望能從生命、人際關系等世界共通的角度做切入。當然,畫家畫出來的背景,自然就會取景到臺灣的城市或鄉(xiāng)村的街道,那就是我們的本土。
給閱讀推廣人
在2013年出的《繪本閱讀時代》中,方素珍分享了她作為閱讀推廣人23年來的經驗和感受,那里不僅有朗讀的種種技巧,更滿含了一顆愛孩子的心。
花樣百出的小道具
就是為了新奇,用各種辦法吸引到那些故事媽媽,故事媽媽再去吸引更多的孩子??梢杂美首x法,可以用道具,可以穿故事衣……為孩子朗讀只是其中一種方法,如果要做故事爸爸媽媽、故事爺爺奶奶,長期地去講一個故事,講得久了,連講故事的人自己都覺得沒勁了,那就糟糕了,所以就要想出很多方法。我常常說如果你真的要像方老師這樣長期地在閱讀推廣圈待著,那你十八般武藝就都要學一點。例如讀完一個故事,可以教小朋友做一本小書,折一件小褂,變一個魔術,這些都可以是閱讀的延伸活動。
花婆婆方素珍,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童書推廣人。她就像一個奇速而高妙的創(chuàng)意點子機,每次見她,都會拿出一些新鮮玩意兒來和我們分享。
播完種子,耐心等待
在我的觀念里,閱讀就是給孩子心里播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會開花,開花的時候會住進來一個小精靈。如果你給孩子讀過很多的書,或者給他講了很多的故事,他的心里就很多顆種子,這些種子一顆顆發(fā)芽、生長、開花,花里就會住進很多的小精靈,這些小精靈就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智慧。在孩子成長的人生當中會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問題,那個時候這些智慧小精靈就會在內心跟孩子悄悄對話,幫他順利、平安地走到下一階段。這是我對閱讀的一個定義。
閱讀是需要積累的,是大家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做起來的,就像我在中國內地跑了大概50個城市,撒了50個城市的閱讀種子,但我沒有雄心壯志說那些種子一定可以馬上全部都開花,很快住進小精靈,馬上讓讀書的孩子成為很有智慧的人。這一切都還是要等。今天播下去的種子,將來開的可能是百合花,也可能是玫瑰花,每種花花期都不一樣,所以也不會一下子就在同一時間開花啊。所以,做閱讀推廣人要有更多耐心去等待開花,甚至可能不開。不開怎么辦?我們還需要有一股傻勁,這樣才可以在閱讀推廣的圈子里繼續(xù)走下去。
書是我最好的護膚品
之所以能夠始終愉悅地堅持23年去做一件事——兒童閱讀推廣,我想最大的原因莫過于是愛孩子,愛這些很有趣很漂亮的繪本。每天都沉浸在聽孩子的童言童語,看美麗的書中,這也是我最大的美容保養(yǎng)品。好多人說,這是真的嗎?我說當然你不能希望今天看了一本,明天早上就容光煥發(fā),變成一個美人,而應該是長期的喜歡。看美美的、很有創(chuàng)意的書,自然心情就比較愉悅,心里會有一種美好的感覺,就像我翻譯的那本《花婆婆》書里所寫“為世界做一件美麗的事”。我常常給小朋友簽名“讀一本好書就是為世界做一件美麗的事”,就是為了鼓勵孩子們要常常接觸書,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
給父母
和孩子一起看繪本,讀故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但對待不同手法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爸爸媽媽要用不同的方法陪孩子讀,這樣自己也能一起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圖就是一部紙上電影
有些繪本沒有字,但單看一幅一幅的圖就可以看出故事的節(jié)奏,一頁一頁地翻過去,看到最后可以會心一笑。像《小豬快跑》,它沒有伴讀文字,剛看的時候,你會覺得右邊的3只小豬怎么不害怕左邊的這只大灰狼呢。再看第2個開頁,大灰狼都要從左邊頁過到右邊頁了,可3只小豬的表情好像還是很高興的樣子。到第3個開頁,哦!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作者將左右頁用了不同的顏色是有用意的,待在左邊頁橙色背景中的大灰狼是在墻外邊,待在右邊頁黃色背景中的3只小豬是在墻里邊,所以那3只小豬一點都不害怕。然后你就可以一直看下去,直到看完,你完全可以明白故事的情節(jié),開始、過程和結尾。
不同思路讀不同繪本
如果用剛才讀《小豬快跑》的思路讀2013年獲得凱蒂克獎《這不是我的帽子》一書,那就是怎么都看不懂了。如果我們先故意把這本書的文字遮起來,就只看到一條小魚和一條大魚晃來晃去,中間又出現(xiàn)一只螃蟹,都不懂他在講什么,可是配上文字就會覺得好可愛,好好玩。原來故事講的是那條小魚偷了大魚的帽子,每一頁的文字都是那條小魚自己的獨白。所以為孩子讀繪本也很考驗爸爸媽媽的智慧喲。
給社會
當提到全民閱讀立法已列入2013年國家立法工作計劃這一消息時,方素珍說她很振奮,她說閱讀立法其實就是政府逐漸重視閱讀的一個表現(xiàn),在這里她分享了臺灣地區(qū)政府在閱讀方面的一系列措施。
新生兒閱讀起步走
2009年,臺灣各縣市教育部為新生兒閱讀拔了費用,這個費用不需要那些新手父母來申請,而是每年都會根據(jù)當年要出生的新生兒作預算。寶寶一出生,教育部就會給到這個家庭,寶寶閱讀禮袋里裝有2本圖畫書、1本新手父母看的閱讀指導。幫助家庭從新生兒開始養(yǎng)成親子閱讀習慣。
小一新生閱讀起步走
2009年的時候,每一個小學一年級的新生進到學校就可以拿到一個袋子叫閱讀禮袋,里面會配有2本圖畫書和1本閱讀指導手冊,閱讀指導手冊是讓小朋友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的。因為家庭閱讀也很重要,閱讀并不只是在學校的課堂中進行,即使回到家,小朋友和家長也要有親子閱讀的活動。
延伸閱讀
方素珍作品
譯作:《花婆婆》《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近期原創(chuàng):《繪本閱讀時代》是方素珍20年閱讀實踐;《媽媽心,媽媽樹》小蘋果不肯去上學,媽媽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你想要一顆星星嗎?》一本一頁紙講出來的奇妙故事,隨著每一次翻頁,神奇的事情將會發(fā)生;《咚咚咚!你是誰》《最完美的王子》《好耶!胖石頭》等還在陸續(xù)出品。
文章來源:《父母必讀》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