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
《土地的誓言》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端木蕻良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淪陷的故鄉(xiāng)昔日的美麗和豐饒,以及自己在故鄉(xiāng)的成長足跡,抒發(fā)了對淪亡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以及為解放故鄉(xiāng)而戰(zhàn)斗的誓愿。
其實,端木蕻良并非作者的原名,其原名叫曹京平。那么,這位作家為什么會起這樣一個筆名呢?下面就給大家講講“端木蕻良”的由來,同時也講講其他幾位著名作家的筆名出處。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動蕩不安。為掩人耳目,避遭迫害,曹京平寫完小說后決定給自己起個既不被人猜疑又讓人難以模仿的名字,于是就用了“端木”這個復姓,后又取自己印象深刻的東北紅高粱之意,以“紅粱”為名,他的筆名就成了“端木紅粱”??僧敃r正值白色恐怖肆虐,公開使用“紅”字很容易招來嫌疑,所以他就將“紅”字改成了“蕻”;為使其更像人名,便又將“粱”改成了“良”。這樣“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筆名,從此他在白色恐怖中發(fā)表文章就自由多了??梢?,其筆名及其手中的筆,都是有戰(zhàn)斗性的。
茅盾,原名沈雁冰。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他從武漢回到上海寫成了小說《幻滅》,準備在葉圣陶代編的《小說月報》上發(fā)表??僧敃r他正被蔣介石政府通緝,如用真名定會招來麻煩,且《小說月報》的主人、商務印書館的老板也不會允許,這使他陷入了苦悶痛苦的矛盾之中。于是,他隨手寫了“矛盾”二字作為筆名??扇~圣陶認為“矛盾”二字顯然是假名,仍會招來麻煩,于是便在“矛”字上加了一個“草字頭”,后“茅盾”一直沿用。
艾青,原名蔣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時,艾青正在法國留學。同許多留法的中國青年一樣,他在巴黎時常遭到歧視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館住宿登記,旅館人員問他姓名,艾青說叫“蔣海澄”,對方卻聽成“蔣介石”,便馬上嚷嚷開了。艾青一氣之下,就在“蔣”字的草字頭下畫了個“×”,又因“澄”的家鄉(xiāng)口音的諧音為“青”,便在登記簿上填上了“艾青”。此后該名便一直沿用。
巴金,原名李堯棠。1985年他在回答香港中文大學??庉嫊r曾說:“1928年我在法國寫完了《滅亡》想取個筆名,剛好當時的中國同學‘巴恩波投水自殺了,為了紀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當時正在翻譯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的起源和發(fā)展》,就又取了一個‘金字,合成了‘巴金,作為筆名?!?/p>
老舍,原名舒慶春。上學后他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棄;予,我),含有“舍棄自我”,即“忘我”的意思。1926年發(fā)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他首次使用“老舍”這一筆名,即在“舍予”前添“老”字,后面去“予”字,而成“老舍”。這個“老”并不表示年齡大,而是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地忘我”。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20歲時,他感于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好,為了惕勵自己不隨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兩字出自《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能夠保持清白。朱自清以此句為名而自勉,確實做到了一生清白。
張恨水,原名張心遠?!昂匏币幻菑哪咸坪笾骼铎稀断嘁姎g》詞“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東去”中截取而來的。張恨水幼年酷愛詞章,讀了李后主這首詞后,便覺人生有限,不能讓光陰流水一樣白白逝去,便取了此名。他自言:“也好隨時聽人稱呼,隨時看到‘恨水兩字,時刻自勉,珍惜時光。”
戴望舒,原名戴朝宗。其筆名“望舒”取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望舒”是神話中驅月駕車的神,后來成為月的代稱。月光的朦朧與其詩歌的婉曲是相合的,這一筆名暗示了詩人的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