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燕
摘 要:為貫徹落實《綱要》精神,開展有家鄉(xiāng)民間特色的藝術活動,我們幼兒園把這一家鄉(xiāng)文化—— 民間剪紙引進幼兒園,努力探索民間剪紙藝術特色教育,開設剪紙課,形成了園本課程——黃河口民間藝術剪紙,旨在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恒心等能力的發(fā)展及提高幼兒的剪紙技能。
關鍵詞:剪紙;幼兒;能力;技能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1-0056-01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它作為一種古老而又富與傳統(tǒng)藝術形式,在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基礎,他的題材大都來源于生活,來源與大自然,具有鮮明的本土藝術特色,目前已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進行保護,在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基礎。為貫徹落實《綱要》精神,開展有家鄉(xiāng)民間特色的藝術活動,我們幼兒園把這一家鄉(xiāng)文化—— 民間剪紙引進幼兒園,努力探索民間剪紙藝術特色教育,開設剪紙課,形成了園本課程——黃河口民間藝術剪紙,旨在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遍_展剪紙活動,不僅能鍛煉幼兒雙手的靈活性,培養(yǎng)幼兒的耐心和細心,提高幼兒的動腦動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風情,熟悉生活,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審美能力,陶冶幼兒情操。
剪紙活動,可以促進幼兒小肌肉群的發(fā)展,增強幼兒的協(xié)調性、靈敏性,培養(yǎng)了孩子動腦思考的能力,更加激發(fā)了幼兒對中國文化的民族意識,民族情感。
一、引導孩子學會觀察
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時,首先就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讓幼兒學會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積極主動的觀察創(chuàng)作。使孩子知道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
在剪紙活動中,幼兒學會了從顏色、花紋、材料上對作品進行比較,通過觀察分析,從而提高其審美活動的質量,也充分提高了幼兒的價值判斷水平和審美能力。
二、培養(yǎng)幼兒的恒心
幼兒要想剪出的每一件作品,都需要幼兒經(jīng)過多次實踐,反復推敲才能成功,這就要求幼兒有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從而可以看出剪紙活動對孩子來說困難很大,孩子經(jīng)常不是剪壞了,就是折錯了,常常是手忙腳亂,甚至經(jīng)常遭到教師的批評。這時教師首先要及時幫助孩子找出原因,然后耐心指導孩子練習剪紙;另外,教師也可以請能力強的孩子做榜樣,開展一幫一活動,樹立小榜樣的形象。剪紙活動中,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堅持每天練習,避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我園就拿出每周下午半個小時來作為固定的剪紙時間,以此來保證孩子有充足的剪紙活動時間。
三、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能力
為了讓孩子感受剪紙作品中的藝術美,我們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孩子們特點、有審美能力、有剪紙?zhí)卣鞯沫h(huán)境,讓幼兒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審美力,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敏感性。我們在孩子、家長天天走動的走廊里,懸掛教師的剪紙作品,讓幼兒欣賞一些剪紙的優(yōu)秀作品,感受剪紙藝術的美,加強幼兒美的視覺感受,引發(fā)幼兒對美的向往。除此之外,各個班級的教師都在活動室的走廊里設置了“幼兒剪紙宣傳欄”,用來展示幼兒的剪紙作品,使幼兒在欣賞同伴的作品的同時,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幼兒能夠更好的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在剪紙過程中,幼兒無論是欣賞還是自己親自動手去創(chuàng)作,無不滲透著對幼兒美育的教育。
四、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能力
俗話說:“心靈手巧”、“十指連心”這說明了手和大腦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而剪紙恰恰正是利用剪紙這一特點來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每一件剪紙作品,往往需要幼兒經(jīng)過多次實踐,反復推敲才能成功,這就要求幼兒有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剪紙讓幼兒動手就促進大腦很大一塊區(qū)域的發(fā)展,培養(yǎng)一雙巧手也就意味著提升了智慧。
五、學習初步的剪紙技能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幼兒園剪紙活動光靠孩子自己去欣賞、自由去折剪是不行的,還必須學習一些基本的剪紙技能。因此幼兒園首先要制定每學期的剪紙計劃,每個班級再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征來制定班級剪紙計劃。在教幼兒學習剪紙時,無論是學習使用工具的技能還是學習色彩的運用搭配、紙張的選擇、物體的空間方位關系等,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比如,對剛開始接觸剪紙的幼兒我們可以學習沿輪廓剪紙,進行直線和曲線剪紙,練習最基本的線條剪法,為自由剪紙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還教給了幼兒對稱的美術概念,學習對折剪紙。然后,可以提高剪紙的難度,讓幼兒學習三折、四折、甚至是五折
當孩子們剪出一個圖形時,教師可以逐步鼓勵引導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添畫、添剪。在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孩子們剪刀下的圖形越來越豐富,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豐富的表情,在建好的電視里面在添畫出可愛的小朋友,這種方法有利的發(fā)展了孩子們的思維能力。
幼兒的剪紙作品可以說是多姿多彩。在教師進行講評時,不管孩子的作品好與壞,我們都要從本著保護孩子幼小心靈的角度出發(fā),幫助孩子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保護孩子的剪紙興趣。以剪紙為載體,促進孩子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