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嘉 陳科樺 夏穎新 劉偉明
摘 要:廣州市白云山為國家4A級風景區(qū),部分市民喜歡到白云山取山泉水飲用,但國內(nèi)對白云山泉水的相關調查較少。遂聯(lián)同三位資深教師,召集本校部分學生,組建了白云山泉水水質調查科技小分隊,并進行了一系列的白云山泉水分析檢測實踐活動。對白云山若干泉水點進行取樣檢測,以了解白云山泉水的水質狀況及其成因。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各水樣本均呈弱酸性且硫化物超標(參照GB5749-2006),而其他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對比本次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白云山泉水屬于典型的受酸雨污染后的地表水。
關鍵詞:白云山泉水;水質檢測;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
一、背景
白云山為國家4A級風景區(qū),風景優(yōu)美,且遠離城市的生活區(qū)和工業(yè)區(qū),其泉水點基本沒受到工業(yè)或生活污水污染。有部分廣州市民喜歡到白云山取山泉水飲用。而縱觀國內(nèi)對廣州市白云山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各類調查報告,我們發(fā)現(xiàn)關于白云山泉水的公開調查較少,比較欠缺,所受關注度不高。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對白云山的若干泉水點進行取樣檢測,進而了解白云山泉水的水體質量及其成因,為進一步深入研究與保護廣州市白云山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二、檢測方法
1.檢測項目的制定
在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的情況,檢測其中40個關鍵項目,且以無機指標為主。由于人力、物力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同時考慮到廣州市白云山?jīng)]有受到輻射的污染、工業(yè)或生活的污染,放射性指標、微生物指標將不在本次的檢測范圍之內(nèi)。
具體檢測項目如下:
濁度、pH、可溶性總固體、氣味、味道、F-、Cl-、NO-3、N、SO2-4、總堿度、總酚、硫化物、亞硝酸鹽、氨氮、Na、K、Mg、Ca、總硬度、Al、Cr、Mn、Fe、Ni、Cu、Zn、As、Se、Ag、Cd、Sb、Ba、Hg、Tl、Pb、U、氯仿、四氯化碳、氰化物、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傮w上說,本次檢測涵蓋的項目可以反映白云山泉水水質情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實驗設備
濁度儀、pH計、物理天平、離子色譜儀、分光光度計、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氣相色譜儀以及必要的化學試劑;由于學校的實驗室條件有限,部分檢測項目借用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實驗室進行。
3.取樣泉水點的制定
在取樣檢測前,我們通過走訪白云山北部,進行深入的觀察與訪談,按照常年到白云山取水的當?shù)厝颂峁┑慕?jīng)驗及其取水習慣,選擇了6個分布在白云山北部不同地區(qū)的取水點進行取樣檢測。分別是: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附近的2個在半山腰處的取水點(下稱取水點①、取水點②);梅花谷風景區(qū)內(nèi)的一個取水點(下稱取水點③);黃婆洞水庫旁的一個取水點(下稱取水點④);永泰公園附近的2個取水點(下稱取水點⑤、取水點⑥)。
4.關于本次檢測的特別說明
(1)取得水樣本均在24小時內(nèi)于實驗室完成所有項目的檢測,以確保測得結果的準確性。
(2)對于山泉水的檢測,一般認為,在豐水期檢測2次(間隔2~3周)可以反映該處泉水上半年的水質狀況。因此,我們的檢測安排是在豐水期對6個取水點進行2次取樣檢測,間隔2周。這樣,基本可以反映上半年(2013年)白云山的水質狀況。
三、檢測結果(僅列出超標的項目)
結果分析:根據(jù)上述檢測結果,并對比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可以發(fā)現(xiàn),除了pH與硫化物含量外,白云山泉水各項指標良好,基本沒有受到重金屬、有毒化學物質的污染。白云山泉水,其實屬于地表水,是泥土吸收了雨水后滲透出來的。我們在專家指導下查閱相關資料,并對比本次檢測所得的結果,發(fā)現(xiàn)屬于典型的受酸雨影響的地表水水質狀況。由于空氣污染所造成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含量過高,形成酸雨。而白云山地表水的主要來源又是被硫化物污染了的酸性雨水,因此,水體呈酸性,且硫化物明顯超出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的要求。
本次白云山泉水檢測表明,廣州空氣污染問題令人擔憂??諝馕廴?,硫化物增多,是導致白云山泉水水質(地表水)下降、呈弱酸性且硫化物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是必須引起重視的。控制硫化物的排放,減少汽車尾氣,提倡出行多用公共交通工具,看來是十分必要的。
同時,我們希望,人們盡量不要到白云山取泉水飲用,取用白云水泉水過多會對白云山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影響,且長期飲用含硫化物過高的白云山泉水也對身體無益。
致謝:本次關于白云山泉水分析檢測的實踐活動受到了廣東省疾病防控中心梁旭霞博士的指導與大力支持,我們在此表示感謝!
(作者單位 張衡嘉、夏穎新、劉偉明:廣州市海珠區(qū)寶玉直小學 陳科樺: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