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卓瑪
d摘要:知識改變命運,思想支配行動,隨著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素質教育被廣泛實行,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儼然已成為了教學領域里新的重點,而思想政治課正是基于此目的而開設的,對于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型的初中學生們具有極大的引導和幫助,那么對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的研究、提高初中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是目前初中政治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了通過簡述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塑造的重要性,據(jù)此展開深入研究與分析,提出了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的有效途徑,以便不斷提高初中政治教育的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學生主體性;發(fā)揮途徑
近年來,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使得學校中的政治課教育得到了很大重視與推行,作為思想教育的主要指導課程,初中政治教學的質量好壞關乎到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長期以來,初中政治課堂以教師為主導、知識的硬性灌輸、缺乏師生互動合作、學生主體性難以發(fā)揮等眾多問題造成了政治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現(xiàn)狀,基于以上原因,需要盡快改善扭轉這種不利局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使其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改善初中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塑造的重要性
教學的宗旨在于要將“教”與“學”同時開展,很多教師對于“教”已經駕輕就熟,但同時也把主要精力和時間全部用于研究如何提升教學方法當中,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使得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自主探究能力、學生主體性難以發(fā)揮等特征日益明顯,尤其對于初中政治的教學,原本應達到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學習能力、思想觀念的目的,卻因為以“教師為中心”,“知識本位”的教學思想,而使得政治教學的作用遠離了初衷,無法取得應有的效果,同時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新的教學理念逐漸被接受并推廣,課堂教學開始朝著知識向能力、教與學結合的模式發(fā)展,因而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塑造顯得尤為重要。
二、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的有效途徑
(一)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任何一門學科均是如此,只要學生充滿興趣,便會主動、積極地進行研究與探索,無需監(jiān)督和引導,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說是有效提高學習成績的內在動力和前提,而當前的初中政治教材雖然經歷幾次改革,但是知識內容整體上仍顯的空泛與枯燥乏味,學生長期地學習必然會產生乏味、厭煩之感,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因而,教師應該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行動來促使學生主體性得到發(fā)揮,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引導其自主學習,徹底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不利狀況,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例如:某教師在講解初中人教版政治課《世界文化之旅》這一節(jié)時,提前讓學生們搜集一些相關圖片和資料,以備課堂的探討與學習,同時自己也利用網(wǎng)絡資源充分尋找了一些世界文化的發(fā)展歷史視頻資料以及各地區(qū)不同的趣味文化故事等,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們播放,使單調、枯燥的課本內容變得生動、直觀、有趣起來,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樂學、愿學的內在動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突出其課堂主體的作用。
(二)進一步完善課堂評價機制
高中課堂是學生們學習的主要場所,由于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必須使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到最大化,為了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教師除了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之外,建立較為完善的課堂評價機制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學習首先要有信心,那么就離不開教師有效、合理的評價,適當?shù)墓膭罨蚺u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或一針見血的效果,學生需要了解自我,認清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進而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正確規(guī)避,不斷提升學習能力,而教師作為知識的先行者,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帶來的影響,確保傳播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那么,針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做到恰當準確的評價和鼓勵,變得尤為關鍵,教師要學會巧妙地運用語言技巧來維護學生的自尊和信心,在課堂中學生回答完問題后要及時給予評價和鼓勵,不能過于簡單隨意,也不可過分夸張,自然而恰到好處,才是精準合適的,長此以往,必定會讓學生的學習信心大增,更加主動努力的學習,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顯露無疑,有時甚至教師的一句看似微不足道的激勵言語會影響到一個學生的一生,因而千萬不可小覷其作用。
例如:教師在講人教版初中政治《自我新期待》這節(jié)課時,在講完課本內容后,讓學生分別來到講臺前,向大家說說現(xiàn)在的我對未來的自己有何期待和設想,并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給予恰到好處的評價,諸如“我覺得你這一點說的很好,很新穎,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zhàn)”“嗯,我相信你能做到,加油”等誠懇、恰當?shù)墓膭钛哉Z,一定會讓學生受到感染,以便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樣既做到了使學生變?yōu)檎n堂教學的中心,又完成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肯定,可謂益處頗多。
(三)加強課堂師生的互動交流
課堂原本就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才是教學中真正的主體對象,在初中政治的教學中,老師一定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擺脫“填鴨式”的被動教學模式,讓學生完全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來,加強師生間的良好互動與溝通,增進彼此的情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喚醒其求知的欲望,如此既有利于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便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同時又促使了學生在課堂中主體性的發(fā)揮,幫助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迅速提高學習成績,而且為學生保留一些自由討論研究和學習的時間,會讓課堂教學不再被動,使學生樂于參加,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完成最終的教學任務。
例如:教師在講到初中人教版政治課本《兩代人的對話》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首先按照教學要求將課本內容講解完畢,然后讓學生分成小組,互相討論自身的有關經歷,并選出每組的代表,講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聽聞到的令人感動的兩代人之間的故事,其中教師可以提出“你們是怎么看待年齡代溝問題的”“兩代人應怎樣相處”等值的思考的問題來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研究探討,進而保證了課堂的學習效率,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學習作用。
三、結語
總之,面對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在初中政治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思想觀念、教學方式均做出合理地轉變和調整,以便滿足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并在不斷深入地研究與實踐中,積極反思與改進,從而推動我國思想政治教學的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進.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4(06)
[2]王廣友.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J].中國校外教育,2011(19)
[3]柳美花.淺談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fā)揮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