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東波
【摘要】 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手段,課改更是教學不可或缺的,在教學中,有很多習慣需要培養(yǎng),但是有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
【關鍵詞】 “生搬硬套”的習慣;不能正確“備課”的習慣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就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沒有人天生就擁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徑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習慣有助于我們走向成功,反過來低劣的習慣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絆腳石.特別是作為老師的我們的一些不良習慣,會在教學中不知不覺中降低課堂效率,如布置超量作業(yè)的習慣、傳統(tǒng)講課的“填鴨式”習慣等.傳統(tǒng)課堂上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 這些都制約了我們的教學效果,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要走向高效課堂必須痛下決心改變過去的老習慣,養(yǎng)成新的有利于促進課堂效率提高的好習慣.大膽行動,堅持探究,積極實踐,一定會大有改觀.
葉圣陶先生說過:“習慣不嫌其多,有兩種習慣卻養(yǎng)成不得.”同樣在教學中也是如此,也有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一種是“生搬硬套”的習慣,又一種是不能正確“備課”的習慣.
在教學中什么是“生搬硬套”的習慣呢?舉例說明,可能更加容易理解,現(xiàn)在為了讓課堂變得更為民主,更為靈活,更加契合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趨向,提高課堂的效率,以前老式的“滿堂灌”的教法,已經(jīng)過時,課堂上雖然講得有板有眼,但效果不好;如今課改已深入人心,有一部分老師沒有吃透課改理念,不能恰當安排好課上學生的活動,把在別的地方學來的形式“生搬硬套”過來,特別是討論模式應用,不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人家有什么環(huán)節(jié)他就有什么環(huán)節(jié),不知道變新,可是學生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樣了,稍微控制不好,學生就“討論”過頭了,亂成一團糟,甚至到了不能控制課堂的地步. 再一個問題,課堂上需要討論的問題,是否有意義,有的是為了討論而討論,不是為了要解決問題,而是流于形式,實際上課堂上要討論的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課堂是否高效的關鍵,也是老師駕馭課堂能力的體現(xiàn),如果把別班學生要解決的問題“拿來”,不符合自己的“班情”,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生搬硬套”的習慣,會妨礙課改的效果. 所以,我們的問題是在討論中解決,我們的思維能力要在討論中提升. 教師對學生自學、課堂討論、學習情況等問題還要及時點評,評效率、評收獲、評策略、評參與、評問題等,根據(jù)需要點評. 只有這樣才使得不愛學習的學生愛上學習,愛上課堂,這才是真正的高效.
第二種是不能養(yǎng)成正確“備課”的習慣. 有的老師,已經(jīng)參加工作很長時間了,對教材理解得非常透徹,所以課前備課就準備得不夠細致,認為課堂上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都能處理得很好,其實不盡然,我們現(xiàn)在都實行高效課堂,對原來的“滿堂灌”已經(jīng)持否定態(tài)度了. 有的老師認為備課更不重要了,因為把時間還給了學生,大部分時間學生在解決問題,只要維持好紀律就可以了,這種想法就更錯了,這時備課實際上更重要了,不知道上課時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老師應當把各種情況都設想到才能真正上一堂好課. 那么,怎樣才能備好一節(jié)課呢?我認為應當先個人備課,再集體備課,再個人備課,即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這樣既發(fā)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又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和優(yōu)勢.這樣才能把每節(jié)課準備得非常到位.集體備課應當做到:明確每個知識點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對于探究問題提問什么樣的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怎樣處理,對學生進行點撥時,選用什么樣的題目,等等.
而對于個人備課應當做到:“五備”——備課標,備考綱,備學案,備教材,備學生;“五精”——精心確定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學內(nèi)容,精心編制題目,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準備學案.然后通過集體備課再對個人備課進行修改.個人備課時,應當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學情,進行教學設計,備課“備學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備課之前,從各方面進行分析:對于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基礎怎樣?相關的知識學生掌握得如何?相關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和應用得怎樣?學生對于這個內(nèi)容的學習興趣如何?了解了學生的這些問題,在備課時就游刃有余了.
在備課的過程中,老師還要重點備個人,注意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應當對學生的學習起輔助作用,幫助他們解決“要學”的問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教會學生方法. 解決“會學”的問題,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解決“想學”的問題,營造好的氛圍.讓學生的心“動”起來. 現(xiàn)在老師的角色都變了,老師的職責更明確更具體,導學——指導或引導學生學習,助學——幫助學生學習,評學——評價學生的學習,督學——督促學生落實學習,只有把課備好了才能上好每一堂課,才能把每堂課上得精彩.
準確理解高效的含義和備課的作用,學生才能真正受益,我們只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走進學生中間,用民主的意識、民主的態(tài)度,去培養(yǎng)民主的性格,那么我們的教育就能塑造出個性厚重、人格強健的有用之才.
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就讓我們?nèi)楹昧晳T的纜繩纏上恒心的鎖鏈吧,當它牢不可破之時,讓我們拉桿起航,成就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