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曉軍
摘要:目的 總結88例自發(fā)性氣胸患者運用胸腔鏡行肺大皰切除術的護理體會。方法 術前進行健康宣教、心理護理以及加強呼吸道管理。結果 本組88列患者經(jīng)過上述護理措施,無一例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結論 應用胸腔鏡治療自發(fā)性氣胸。創(chuàng)傷小,痛苦小,對心肺影響小,恢復快,符合美容的特點,已成為廣大自發(fā)性氣胸患者的首選。
關鍵詞:自發(fā)性氣胸;胸腔鏡;護理
自發(fā)性氣胸是指在無外傷或無人為因素的情況下,肺組織及臟層胸腔膜突然破裂而引起的胸腔積氣,是胸外科一種急性疾病,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排除氣體,解除癥狀,促使肺復張,保持肺功能,預防并發(fā)癥,減少病死率。現(xiàn)對我院胸腔鏡治療的88例自發(fā)性氣胸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88例。男67例,女21例;年齡16~77歲。單純左側病變53例,右側病變23例,雙側病變12例。手術時間30~110min。出血100~350mL。
2 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 自發(fā)性氣胸大多因肺大皰破裂所致,且可反復發(fā)作。因此,患者心理負擔大,易焦慮、恐懼,雖然愿意接受胸腔鏡手術,但顧慮較多,主要為擔心手術治療效果不佳,還有的患者擔心手術費用較高[1]。針對其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并在建立良好信任的基礎上,給予患者誠摯的安慰和鼓勵。向患者講明胸腔鏡手術的機制、優(yōu)點,及我科近年來開展手術的情況、治療效果,認真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同時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使其消除顧慮,堅定信心,順利接受治療,并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幫助患者建立家庭支持。
2.2術前指導 ①控制肺部感染。給有效抗生素及霧化吸入,控制支氣管炎癥,解除支氣管痙攣,減少呼吸道分泌物;②禁煙。嚴重吸煙者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非吸煙者高達2~3倍,術前停止吸煙48h可減低COHb含量而改善氧供,術前停止吸煙2w以上可改善分泌物的清除能力。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勸告和監(jiān)督患者嚴格禁煙。首先對自發(fā)性氣胸的發(fā)病原理做詳細解釋,并指出個體所屬的類型、特點。針對胸腔鏡手術的方法、優(yōu)勢、局限性做全面介紹。術前教會患者需做的各項準備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應如何配合。如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吹氣球等肺功能鍛煉,促進術后肺膨脹。
2.3術前檢查 ①胸部X線攝片:了解肺部病變如肺大泡的大小、部位、數(shù)目及肺萎陷情況;②CT檢查:顯示肺大泡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有助于大泡的分型。對局限性氣胸可顯露氣胸的范圍及方位,對指導胸腔鏡手術徑路及術后護理觀察均有幫助。國外有學者認為,在發(fā)現(xiàn)氣胸方面,胸部CT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胸片。但對于病情嚴重、不宜搬動床邊胸片仍然是重要的確診手段。
3 術后護理
3.1術后生命體征的觀察 術后常規(guī)鼻導管吸氧,氧流量2~4L/min,3d后酌情可間斷吸氧或按需吸氧。胸腔鏡術后由于麻醉、疼痛、低血容量癥或因術中反復牽拉肺組織,致交感神經(jīng)興奮等原因,易引起生命體征的變化。術后應心電監(jiān)護、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48~72h。術后3h內,測量1次/30min,病情平穩(wěn)后24h內測量1次/2h,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同時密切觀察胸腔引流管內有無氣體溢出、水柱波動情況,術后應妥善固定保持胸腔閉式引流管的通暢,護士每30~60min擠壓1次胸腔閉式引流管,防止其受壓、折曲、阻塞,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量、性質、顏色。
3.2加強呼吸道護理 ①指導患者做有效咳嗽,輔以超聲霧化吸人,濕化氣道,以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輕拍背部,自下而上,由外向內,4~6h/次;②采用"吹氣球"的方法,可增強肺泡張力,增加肺活量,促進肺擴張,使胸腔殘余氣體盡快排除,臨床效果良好;③合理應用抗生素,嚴格控制補液量及輸液速度,防止肺部感染及肺水腫。每日聽診兩肺呼吸音,判斷肺膨脹情況。本組術后無肺部感染,肺膨脹良好。
3.3胸腔引流管的護理 保持引流管通暢,囑患者翻身或活動時避免牽拉、滑脫,防止扭曲;每日更換引流瓶,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加強局部皮膚護理,保持置管周圍皮膚清潔干燥,更換敷貼1~2次/w。注意水封瓶應低于引流口40~60cm,防止逆行感染;每1~2h擠捏引流管上端1次,觀察有無水柱波動和氣泡溢出,記錄引流液的量、色、性質,為醫(yī)生了解肺膨脹和出血提供依據(jù)。囑患者做深呼吸,盡量將大泡腔內殘余氣體排出。
3.4營養(yǎng)支持及健康指導術后鼓勵患者進食,鼓勵患者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肺內壓增高。胃納差者靜脈補充營養(yǎng),注意水電解質平衡。術后加強基礎護理,早期指導患者床上活動,防止褥瘡,幫助患者按摩雙下肢,加強雙下肢伸屈活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因大多數(shù)慢支巨型肺大皰患者長期低氧血癥,血紅蛋白增高,血粘度增大,易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栓塞,本組患者未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
3.5加強肺功能鍛煉、促進肺復張胸腔鏡術中術側肺萎陷,如果肺膨脹不良,易造成肺不張和低氧血癥。以往多數(shù)患者因懼怕咳嗽而不能排痰。這也是造成肺部感染的原因[3]。對此,除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呼吸訓練外,術后6h后在充分止痛的基礎上,協(xié)助患者坐起拍背排痰1次/2h,并給予霧化吸人2~3次/d。每日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運動,并且要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3.6康復訓練 胸腔鏡手術切口小,疼痛較輕,并且手術中不切斷肋間神經(jīng),避免了因損傷肋間神經(jīng)而引起的前胸及上腹部麻木感、酸痛感等癥狀。因此,應鼓勵患者進行積極有序的早期活動?;颊咝g后 6~8h 即可在床上自行翻身、坐起及做深呼吸活動,術后 18~20h即下地活動,下床活動時間為術后24~48h,第 5~7d即可出院,但避免重體力勞動,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用力排便,必要時采取護理干預。
3.7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胸腔鏡肺大皰結扎術后主要并發(fā)癥為肺泡漏氣。表現(xiàn)為胸腔閉式引流管內持續(xù)排出氣體。此時需囑患者有痰咳出,但不鼓勵咳嗽,同時觀察肺部呼吸音的變化及肺膨脹情況。輕微漏氣可不必處理,較明顯漏氣則需封閉肺破口。
4 討論
胸腔鏡輔助手術是近年來新開展的手術,它不僅是對傳統(tǒng)手術途徑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補充,而且給胸科患者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方法,也給護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胸腔鏡輔助手術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僅是切口徑路不同,操作手段不同而已,可能發(fā)生意想不到的問題。故術前護理要細致,術后更需嚴密觀察、精心護理,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才能充分體現(xiàn)胸腔鏡輔助手術的優(yōu)點,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王俊.更加理性地認識和面對電視胸腔鏡手術[J].中國微刨外科雜志,2005,5(8):602-603.
[2]楊奎忠,杜慶聰.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老年繼發(fā)性氣胸56例[J].山東醫(yī)藥,2009,49(22):88-89.
[3]孫圓,鄒海歐,田淑茵,等.胸腔鏡下治療脊柱側凸和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4,24(12):64-66.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