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克森
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語文教材分必修課與選修兩個部分,必修課與選修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如何處理好必修和選修課的教學,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所要探究的問題。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選修教材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方面探討選修課中古典詩詞的教學。
高中古典詩詞選修課與必修課在教學目標與設(shè)計有很大的差別,同樣是高中語文古典詩詞,必修課的教學與選修課的教學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兩類課盡管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但選修課提供給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空間更大,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文學修養(yǎng)和文化品位的主要途徑。
怎樣上好選修課呢?筆者根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的教學為例,提出幾點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設(shè)計教學
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在其《訓蒙大意》中,曾精辟地論述了古典詩詞學習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我們不妨將其作為《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教學的終極目標,即通過古典詩詞選修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誘之歌詩以發(fā)其意志,導之習禮以肅其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而且“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的教學中,對于此選修課的教學目標,記得有一位著名的教師曾有過與古人相似的描述:“如果經(jīng)過兩個半月唐詩宋詞的學習,學生大體了解了李白的狂放,杜甫的沉郁,李煜的凄婉,柳永的纏綿,周邦彥的雅致,李清照的清麗;知道沉淀千年的唐詩宋詞全是富裕自由的大唐盛世、風雨飄搖的宋代王朝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食糧,從此對古典詩詞產(chǎn)生熟稔親近的感情,不再把學詩、背詩視為畏途,反覺樂在其中:這樣也就夠了。我們教一首詩或詞,根本目的不在于翻譯、背誦,而在于熏陶、感染,在于人格的培養(yǎng)和審美趣味的提高。”目前,選修課教學面臨的困難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無法像必修課那樣對各種知識教學點進行詳細而充分的展開。因此,如果不能對選修課進行合理的課時安排,很可能因時間緊而完不成教學任務(wù),無法達成教學要求,更談不上高效。為了解決好這一困難,提高教學效率,選修課教師可以在進行選修課的教學時,事先選擇好每一個單元的切入點,從某一角度入手,把幾個文本整合在一起讀精研透,品精析透,同時把閱讀鑒賞的方法貫穿其中,確保學生每節(jié)課都能有所收獲。
二、研究教法,確定怎樣教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作為中國文學的精華,教師教著有勁,學生學得也有興趣。但是相對集中地進行單一文學題材或體裁樣式的學習時,很容易讓師生產(chǎn)生“審美疲勞”。因此,這就要求高中語文古典詩詞選修課的教師必須在課型的多樣性上下功夫,讓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學生愛學,教師愛教。
1.起始課多進行學法指導
應(yīng)向?qū)W生說明《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的學習目標,進行學法指導??梢院喴厥崂硖拼郧暗闹袊姼韬喪罚顼L騷傳統(tǒng)、魏晉五言詩、建安風骨、山水田園詩派等,為后面的詩歌鑒賞儲備必要的文學史知識。每單元教學也要恰當?shù)亟榻B唐、宋文學史。因為詩與史相聯(lián),要想充分地準確地理解唐詩宋詞的內(nèi)涵,教師講授詩詞必須深諳“知人論世”之道,如講李白的詩歌,如果教師不講李白的詩風與盛唐氣象之間的關(guān)系或講不清楚,學生對李白詩歌藝術(shù)成就的體會就可能理解不到位。不把詩人和作品置入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中,教師就不能帶領(lǐng)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鑒賞詩歌!如某教師在講授《將進酒》時,因為沒有介紹李白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背景,結(jié)果導致學生與詩人的對話、與作品的對話等環(huán)節(jié)無法深入展開,致使學生對詩句的翻譯和感悟只能是脫離文本的自話自說!
2.鑒賞課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首先要特別重視詩詞的誦讀。誦讀對于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鑒賞、審美與想象能力,對于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要在尊重詩歌、尊重作者的前提下進行鑒賞方法的指導。新課改決不意味著無邊無際的盲目散放,要有前提,要尊重古典詩詞閱讀的規(guī)律與本質(zhì)。學生自我的感悟與生成的前提是與文本、詩人展開對話,了解詩歌中蘊含的情感。
第三要在課堂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各種形式來展示學生對詩詞的合理理解與對詩詞意境的想象。
3.探究與成果交流課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
對于學生的探究活動教師指導要到位,要讓學生動手去搜集材料,組織篩選材料,并能形成較為成型的研究性小論文。組織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次數(shù)可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而定,可多可少,但不能不做。
三、遵循循序漸進、引而不發(fā)、主次分明的教學原則
古典詩詞選修課教材因其內(nèi)容與形式本身的特殊性,既不同于古典詩詞必修課的教學,也不同于現(xiàn)代白話文的教學,前者有充足的課時逐步攻克語言難點,后者則基本沒有文史常識障礙,因此,對于古典詩詞選修課教學而言,“與初學講書,教弟子先將該講之書理會一遍,方與講解,只用俗淺,如閭閻市井說話一般。至于深文奧理,天下國家,童子理會不來,強聒反滋其惑。今之學者,只是虛套相欺,可哀也己?!保鳌卫ぁ端募乙怼ゐB(yǎng)蒙》)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更是主張“君子教人有序,先傳以小者近者,而后教遠者大者”(《朱子語類》)。古人講授古典詩詞之循序漸進之法,即使今日亦有借鑒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