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雁冰
苦瓜又名涼瓜,為葫蘆科??喙蠈僖荒晟示壊荼局参?,苦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鈣、鐵等營養(yǎng)成份,還含有苦瓜皂苷(又稱皂甙),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腫瘤、預防骨質疏松、調節(jié)內分泌、抗氧化、抗菌以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等藥用和保健功能。因此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結合本地區(qū)種植情況,將苦瓜特征特性及無公害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特征特性
苦瓜根系發(fā)達,側根多;莖細長蔓生,五棱,濃綠色,被茸毛,莖節(jié)上著生葉片、卷須、花芽、側枝。卷須單生;初生葉盾形,對生。真葉為互生,掌狀深裂,表面光滑無毛;花單生,黃色,雌雄同株異花,蟲媒花,花柄較長,花柄中部著生盾形苞葉;果實為漿果,表面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瘤狀突起,形狀有紡錘形、圓錘形、圓筒形等。表皮嫩綠色、淺綠色或白色,成熟時黃色或橙紅色,易開裂,果瓤紅色有甜味;種皮較厚,表面有花紋,黃褐色,每果含有種子20~30粒,千粒重150~180克。
2 生長習性
苦瓜性喜溫暖,耐熱不耐寒,栽培時以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沙質壤土為宜,忌與葫蘆科蔬菜重茬、連作。
3 品種選擇
選擇適宜本地區(qū)栽培的優(yōu)質、高產、抗病蟲害的優(yōu)良品種。如:偉一苦瓜、天一苦瓜、統(tǒng)一苦瓜等品種。
4 栽培技術
4.1 播種方法
苦瓜露地栽培一般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式。因苦瓜種皮較厚,本地區(qū)以育苗移栽為主,在保護地進行育苗,一般667平方米用種量約200~300克。
4.2 浸種催芽
用50~55℃熱水燙種,不停攪動,當溫度降到30℃時再浸種6~10小時,隨后將種子洗凈撈出,用干凈紗布包好,放入25~30℃條件下進行催芽。每天用溫水清洗一遍,2~3天后開始出芽。
4.3 播種
取沒種過葫蘆科植物的田園土、草炭、細爐灰、腐熟馬糞按1∶1∶1∶0.5混合過篩,每立方米加磷酸二銨1000克摻勻配成營養(yǎng)土。播種前一天將營養(yǎng)土裝入8厘米×8厘米的營養(yǎng)缽(或育苗畦)內,澆透底水。第二天再用水把營養(yǎng)土噴一遍,撒一薄層過篩細土后播種。覆土厚度2~3厘米。本地區(qū)在3月末至4月初播種,苗齡30~35天。5月中下旬定植露地。
4.4 苗期管理
播種后保護地內扣小拱棚,主要是保溫保濕,促進種子萌發(fā)出芽,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不低于15~18℃,出苗后可適當降低溫度,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幼苗出齊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夜間10℃左右。見干澆水,控溫不控水,保持幼苗健壯生長。以后逐漸降低棚內溫度,幼苗達到4~5葉時定植,定植前一周澆透水,同時進行秧苗鍛煉,以適應定植后的外界環(huán)境。
4.5 定植
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種植,苦瓜根系發(fā)達,選好地后要深翻土地30~40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2500千克,并加入過磷酸鈣25千克、硫酸鉀10千克翻入土內作基肥。施肥后做壟,行距60厘米,株距40~45厘米,壟高25厘米,每667平方米栽苗2500~2700株。
4.6 田間管理
4.6.1 肥水管理
定植后要澆定植水,定植后一周要澆緩苗水,而后中耕蹲苗,7~10天結束蹲苗,隨水追肥促進生長,以后每隔6~7天澆一次水。在開花期要適當蹲苗,中耕保墑,待第一個瓜座住后,再澆水促秧。盛果期以5~7天澆一次水為宜??喙厦缙诓荒头?,追肥要薄施。結瓜開始后要持續(xù)供肥,結合澆水,每10~15天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0千克或復合肥15千克。結果盛期要增施2~3次過磷酸鈣,每次10千克,以防止早衰,延長采收期。
4.6.2 搭架與整枝
苦瓜蔓細長,要及時搭“人字架”綁蔓,以免因大風損傷,由于苦瓜側蔓的雌花生長較遲緩,要摘除基部側蔓,以發(fā)揮主蔓結果的優(yōu)勢。否則側蔓生長旺盛,既浪費了植株的營養(yǎng),還會導致瘋長,造成化瓜、早衰等現(xiàn)象。一般主蔓長到50~70厘米時開始整蔓,摘除基部所有側蔓,只留主蔓上架。主蔓上架后,側蔓若無雌花,則將側蔓從基部摘除,若有雌花,應及時摘心保瓜。到了生長后期,為了通風透光,應及時摘除老葉、病葉、黃葉及細小的側枝。
5 病蟲害防治
5.1 立枯病
早春育苗時易發(fā)病,初在莖基部出現(xiàn)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暗褐色病斑,逐漸向里凹陷,邊緣較明顯,擴展后繞莖一周,致莖部萎縮干枯,后苗死亡,但不折到。防治方法:合理輪作;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撥除深埋;發(fā)病初期70%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7天噴一次,共噴三次。
5.2 白粉病
初期葉表面現(xiàn)淺黃色小斑,后擴大,顏色由黃色逐漸變?yōu)辄S褐色至褐色,葉片背面長出白色霉狀物。防治方法:發(fā)現(xiàn)病葉及時摘除深埋;發(fā)病初期用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噴霧防治。
5.3 枯萎病
發(fā)生在主蔓莖基部,發(fā)病初期莖基部似水燙狀,很快向上下兩頭的節(jié)間擴展,病部變褐腐爛收縮,病部以上莖葉失水下垂枯萎。防治方法:合理輪作;及時拔除病株;加強田間管理;發(fā)病初期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
5.4 蠐螬
主要危害根部,使植株生長緩慢,嚴重時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整地時選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減輕蠐螬危害;生長期間發(fā)生危害時,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進行防治。
6 采收
一般自開花后12~15天為采收期,應在清晨及時采收。采收時一手托瓜,一手用剪刀將果柄輕輕剪斷,果柄留1厘米長左右。每667平方米產量15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