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富利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歷史作為一門連接過去和現(xiàn)在的特殊學科,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如何開展高中的歷史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成為了人們倍加關注的話題。本文從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分析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如何開展歷史教學三方面入手對如何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展開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問題 措施
一、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長期以來,歷史學科一直被認為是“副科”,家長學生都不重視,導致學習時間保證不了,特別是一些學生認為歷史課就是記記背背,沒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記就一定能學好,所以課余時間學生基本上不學歷史,把時間用在學習“主科”上。正所謂態(tài)度決定一切,對歷史學科的不重視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歷史學習中確實需要記憶一些知識,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點等紛繁復雜瑣碎的知識點,記憶起來容易混淆,導致很多學生有畏難情緒。為了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不少學生便對考試知識點死記硬背,成為背誦教材和應對考試的機器,歷史課在他們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記憶課。而在背過之后,考試依舊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打消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以致學生對歷史課提不起興趣,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率不高。
二、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
我常常會聽到同事們說:“現(xiàn)在的學生真是難教,對歷史一點都‘不感冒!”“學生的歷史考得真是很糟糕?!蔽彝ㄟ^與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特別是男生對與社會有關的知識其實是很感興趣的,只是他們不喜歡教條式的、枯燥乏味的歷史課。那么對于老師來講,就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重新審視自己的授課方式。
三、有效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措施
(一)教學方面
1.更新備課方式。
有許多教師認為,備課只是簡簡單單地去應付學校的各項教學檢查,對于教學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部分教師上課只是基于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授課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響學生的歷史學習的興趣。這種想法固然錯誤,備課是老師精心準備授課的體現(xiàn),在備課時我提出以下建議:(1)課前調(diào)查學生在本節(jié)課上希望學到什么知識,他們對本節(jié)課的哪些內(nèi)容特別感興趣。(2)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絡,查找一些和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3)加強集體備課,優(yōu)化個人備課。同一級組組成一個備課組,備課組全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對將要教的內(nèi)容進行集體討論。在精心充足備課的基礎上傳授知識,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的重要途徑。
2.改變教學方式。
首先,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和科學化。教師要轉(zhuǎn)變角色,教師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播者了,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學生的學習也要充分體現(xiàn)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改變過去的填鴨式教學,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看法、觀點不隨便斥責或施加壓力,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師應該多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架設知識橋梁,調(diào)動學生思維。
要使學生真正學好歷史,提高教學質(zhì)量必須借助知識橋梁,調(diào)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
結(jié)論性內(nèi)容較多,這是歷史學科的一大特點。部分老師認為歷史課沒有什么內(nèi)容好講,只須向?qū)W生灌輸結(jié)論,他們記住該記的內(nèi)容就行了。其實高中歷史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認識教材上的結(jié)論,而且要使之理解、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初步分析歷史問題,老師們要充當學生與知識之間的媒介,幫助學生架設通向教材的結(jié)論的橋梁,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培養(yǎng)歷史思維。
4.平時多積累歷史史料,提高學生興趣。
有句話很有道理: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歷史老師視野要開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要廣泛涉獵。歷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科學,跟什么都沾上邊。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講純理論的東西,就很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聽了也會感到?jīng)]趣。在課堂上,偶爾“天馬行空”,向?qū)W生介紹一些有助于他們了解歷史的“課外話題”,常能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甚至著迷,這既能增長他們的見識,拓寬他們的視野,又能增加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生活方面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樂”學。
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在于吸取歷史教訓,更好地推進今天的現(xiàn)代化建設,而不是簡單地記住歷史。所以教師應該向?qū)W生顯示歷史學科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改革歷史考試方法,用寫作歷史小論文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運用歷史思想,從而增加課堂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當今世界所發(fā)生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指導學生對世界形勢發(fā)展加以認識;布置有趣味性的作業(yè),化知識為能力??傊@要強化歷史學科的氣氛,讓他們覺得學好歷史課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逐漸增加。
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學生對歷史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所以歷史教師應該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上多想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樂學的氛圍,把歷史課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2.關愛學生。
人心都是肉長的,當學生感受到你的愛時,他們也會回報你同樣的愛。同時,一旦他們喜歡你,也必然會喜歡你的教學,這就是“愛屋及烏”的道理。課后花一兩分鐘時間與不同的學生聊天,關心他們的身體、學習、愛好等,這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交心談心的朋友。長期堅持下來,必然會贏得學生的歡迎。老師的親近,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你教的課的興趣。但要注意的是,跟學生的關系不能好得沒有距離,要把握分寸,要讓你的學生對你既敬又愛。
【參考文獻】
[1]袁金華等主編.課堂教學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2]王鐸全主編.歷史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