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茵
“動態(tài)生成”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們從生命的高度重新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再經(jīng)常會有與課前預設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況發(fā)生,這就涉及到了一種新的可供開發(fā)的教育資源——動態(tài)生成資源。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學習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zhì)量、發(fā)表的意見、建議、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梢詮囊韵聨追矫嬷?,捕捉并巧妙運用于教學活動之中:
一、縝密開放的預設提供生成平臺
封閉預設下的課沉悶、程式化,讓學生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好奇心,課堂也會失去了樂趣。只有縝密開放的預設才能激活生成,要保證預設的縝密開放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思想的開放。預設要從著重于教師的“教”走向?qū)W生的“學”,預設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解讀會有哪些感悟、探究會有哪些答案……在此基礎上教師怎樣肯定、鼓勵、引導等。
2.內(nèi)容的開放。新課程鼓勵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大膽處理教材,讓原本枯燥無味的知識回歸到兒童世界,把知識的探索融入學生喜愛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探求的欲望被激起,給課程資源的生成注入了強烈的催化劑。
3.過程的開放。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預設時,教者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過程的設計留有彈性成分,開放多種通道,充分預料學生可能的生成,當課堂上富有靈性的生成資源出現(xiàn)時,教者就能隨機應變。
二、建立寬松環(huán)境營造生成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由師生間的相互關(guān)系來決定的。”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可以促進師生間的相互交流,使學生敢于說話,敢于爭辯。
1.要真誠對待學生。教師要克服教者心理,多進行換位思考,尊重和吸納學生的學習建議,鼓勵并保護學生的獨到見解。這樣學生的教師“權(quán)威”心理才能克服消除,主動地去學習、去思考。
2.要分層評價學生。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給予分層評價,給予具體的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清楚自己的發(fā)展空間。分層評價的語言要富于激勵性,是學生主動性的“助燃劑”。
3.要正確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課堂上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應該及時地為學生搭建平臺,巧妙誘導,幫助學生挽回尊嚴。將學生的錯答當作一個話題,讓學生討論探究,形成正確的結(jié)論,進行換角度表揚,保護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
三、創(chuàng)造多維互動拓展成長空間
互動對學生來說意味著主體性的體現(xiàn),個性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與學生彼此溝通,分享快樂,共同成長。建立在現(xiàn)代教學觀念上的課堂多元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與多媒體的互動、教材與師生已有知識的互動、建立在原有認知結(jié)構(gòu)基礎上的探究方式之間的互動等。
1.構(gòu)建師生互動的可喜局面。教師不用“標準答案”去框正學生,允許學生對教材提出疑問,有自己的見解。在師生互動的情境中,師生之間完全處于平等狀態(tài),課堂成為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理想場所。
2.形成生生互動的良好氣氛?;犹骄空n堂教學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求異,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形成相互合作、相互補充,甚至相互爭辯的良好氣氛,從而閃現(xiàn)學生個性化的思想火花。
3.實現(xiàn)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語文教材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只有通過教師與學生一同創(chuàng)設情境并成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動、體驗達到忘我的境界時,才能夠進入一種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創(chuàng)新狀態(tài)。
4.加強合作,實現(xiàn)學生間的思維互補。教師要扮演好教學角色,在學生自主把握作品的過程中,對不足的理解進行引導,組織學生展開對話與合作,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使自己成為活動前的策劃者,活動中的引導者,疑難處的點撥者,實現(xiàn)課堂教學師生間,生生間的思維互補。
四、教師巧點妙撥促成有效生成
在不斷即時生成的課堂中,教師的巧妙點撥更能促進課堂資源的生成。教師的點撥要有新穎性、多向性、多元性和開放性。
1.對于學生生成的富有創(chuàng)意但陳述不清的信息資源,教師應采用簡要概括、重點強調(diào)等方式讓全班學生清晰地感受這一生成性資源的優(yōu)勢所在。
2.對于學生生成的單一的信息資源,教師可通過追問補充的方式讓思考“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3.對于學生生成的偏離方向且存在錯誤的信息資源,教師則應通過爭論辨錯、反思糾錯等方式引領(lǐng)學生回歸符合學習要求和道德傾向的正確軌道上來。
五、課后不斷反思優(yōu)化資源生成
新課程非常強調(diào)教師的自我反思。全國特級教師袁蓉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成功經(jīng)驗中總結(jié)出:教學成功=教學過程+反思,更有學者指出,21世紀教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我反思能力。
1.記學生反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總會有“智慧的火花”出現(xiàn),教師對學生就某一問題發(fā)表的獨特見解應予以鼓勵,并及時記好教后感,長此以往,對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日后的教學設計、教學改革必能奠定堅實的基礎。
2.記自身體驗?!罢n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我們在記錄教學成功之處時,更應找出不足,研究產(chǎn)生不足的原因, 再寫一寫“再教設計”,思考今后改進優(yōu)化的方向。
3.記他人評價。教師可以多邀請其他教師隨堂聽課,或是向其他教師談一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并請其他老師指出自己的優(yōu)缺點,及時地記錄下來。集思廣益,才能使自己的課越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