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麗梅 客蕊
【摘要】 目的觀察刺五加注射液聯(lián)合針刺法治療心血管神經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95例確診為心血管神經癥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及對照組均給予刺五加注射液治療,治療組在應用刺五加注射液基礎上聯(lián)合針刺法治療。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以及心悸氣短 、 失眠多夢、頭暈乏力三組癥狀的平均緩解時間。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臨床癥狀的平均緩解時間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刺五加注射液聯(lián)合針刺法治療心血管神經癥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心血管神經癥; 刺五加注射液;針刺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9.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143-01
心血管神經癥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癥,屬于功能性神經癥的一種類型。大多數發(fā)生在中、青年,以20-50歲多見,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多見于更年期婦女。其發(fā)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神經類型、環(huán)境因素和性格有關。工作壓力大,人際關系緊張,長期不良精神刺激,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fā)生障礙,引起交感神經張力過高,臨床上可出現(xiàn)心悸、氣短、胸悶、胸痛、失眠、煩躁、多汗等癥狀,診斷上無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但長期、反復發(fā)作的癥狀可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治療上也僅僅采用心理治療、對癥治療的方法,療效并不理想。筆者運用刺五加注射液聯(lián)合針刺法治療心血管神經癥,療效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5例患者均來源于2012年1月—2013年09月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yī)院心內科住院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48例,男性10例,女性38例;年齡18~55歲,平均36.5歲;病程1個月~8年,平均6年。對照組47例,男性5例,女性42例;年齡20~54歲,平均37歲,病程2個月~7年,平均5.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內科學》第七版 [1]中關于心血管神經癥的診斷標準:以心悸、呼吸困難、氣短、心前區(qū)疼痛等心血管病癥狀為主,同時伴有其他神經癥的癥狀,如失眠、多夢、焦慮、急躁易怒、心煩、食欲不振、頭暈、耳鳴、多汗、手足發(fā)冷等,均經詳細查體和動態(tài)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心臟彩超等檢查,除外器質性心臟病。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辨證屬心脾兩虛,癥見心悸健忘、不寐、多夢易醒、神疲食少、頭暈目眩、四肢倦怠、腹脹便溏、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 刺五加注射液 200毫升 一日一次 靜點,(黑龍江烏蘇里江制藥有限公司 批號 20130407 ),治療組在每日靜點刺五加 200毫升基礎上配合針刺 神門、陰陵泉、足三里 、內關 。 20天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一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分別觀察兩組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按中醫(yī)內科病癥診斷標準評定[2]。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偶有不適感,但能堅持工作學習,心電圖有所改善;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仍有較多不適感,心電圖較前異常減少;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心電圖提示異常??傆行?(顯效+有效)/ 總數 ×100%。同時記錄主要癥狀的平均緩解時間及緩解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一
3討論
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心血管神經癥的發(fā)病率已日益升高。雖然心血管神經癥的患者在臨床和病理方面均無明顯的器質性改變,但其心悸、胸悶、氣短、乏力、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已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在現(xiàn)在臨床中,心血管神經癥的治療主要以心理疏導治療為主,伴有心動過速給予b受體阻滯劑,睡眠障礙給予鎮(zhèn)靜類藥物等對癥治療。 不但療效不盡如人意而且對鎮(zhèn)靜類藥物又有明顯的依賴性。祖國醫(yī)學中,本病可歸屬于“心悸”“郁癥”“不寐”“臟躁”等疾病范疇。其病因多因體虛勞倦、七情所傷、感受外邪及藥食不當所至,其病機屬氣血陰陽虧虛,臟腑功能失養(yǎng)或邪擾心神,導致心神失養(yǎng),心神不寧。臨床辨證雖有多個證型如心虛膽怯、肝氣郁結、痰火擾心、陰虛火旺、氣陰兩虛等證型,但經筆者臨床觀察,此類患者因病情纏綿,反復發(fā)作,臨床上以心脾兩虛癥最為多見。先天稟賦不足,素質虛弱,或久病傷正,勞倦太過傷脾,生化之源不足,心脾兩虛、心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脾虛生痰,痰火擾心而至心神不安\?!侗静菥V目》中稱刺五加為“本經上品”,能“補中益氣,堅筋骨,強意志,久服輕身耐老”更有‘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之說法,充分說明了刺五加早已被古人認識和廣泛應用。中藥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溫、無毒,主脾腎心經,具有益氣健脾,平補肝腎,扶正固本、益智安神,益精壯骨,通經活絡等作用。在臨床治療心血管神經癥以被廣泛應用。而針灸治療心臟病,從古至今,不勝枚舉。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均入心,與心藏神,心主神明密切相關,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同時為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業(yè)已證實,內關,具有益心氣、寧心神以及寬胸、通心絡的功效,針刺內關能調節(jié)心律、改善心血管功能[2]。神門,為心經之原穴,具有幫助睡眠,調節(jié)自律神經,補益心氣,安定心神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針刺神門穴,可引起心臟自主神經的變化,導致心率減緩和心率變異性指標的改變[3]。足三里 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與陰陵泉相配,具有益氣健脾之功效。四穴相配,共奏養(yǎng)心安神、健脾和胃,寬胸益氣之功效。
本研究中采用刺五加聯(lián)合針刺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單純應用刺五加組,對于心悸氣短、失眠多夢、頭暈乏力主要癥狀的緩解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縮短,有效率明顯提高,因而運用刺五加注射液配合針刺內關、神門、足三里、陰陵泉適用于心脾兩虛、脾腎虧虛所導致的心悸、氣短、乏力、失眠等癥,可用于緩解治療心血管神經癥的各種癥狀。全面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體現(xiàn)了祖國醫(yī)學在特定領域的優(yōu)越性。刺五加注射液聯(lián)合針刺法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療效顯著,起效快,臨床應用前景良好,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內科學 第七版
[2]藥物聯(lián)合針灸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的探討 2009,16(8)臨床醫(yī)學工程
[3]針刺神門穴對心率變異性時域指標變化的影響 2010,8(21)時針國醫(yī)國藥
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