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麗
[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課是實施小學德育的主渠道。對引導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起基石作用。教學方法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人的素質。教學方法的價值體現(xiàn)在能使師生用最少的時間、空間、物質與精力的投入而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思品 課堂 教學 方法
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課是實施小學德育的主渠道。對引導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起基石作用。下面就自己在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應用的教學方法淺談一些體會。
首先是教學時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tǒng)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的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全面把握了教學目標后備課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其次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為此,教師要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游價值的觀點或結論。在學習上表現(xiàn)好的要及時夸獎,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知識理解了并把它貫徹在行動中的更要表揚。讓孩子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另外,要盡量拓展教學空間。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jīng)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學《我愛我家》時,我讓學生搜集家人的相片,讓學生回家問問爸爸媽媽的生日,看看家里的變化,想想是誰在辛勤的勞動。使學生明白自己是幸福的,家長是辛苦的,自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并且努力學習,長大后才能孝敬老人。
以下再簡單介紹一些教學技法。
一、表演法
表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課文內(nèi)容或課外補充內(nèi)容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有時我做編導,學生演;有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例如:教學《伸出愛的手》時讓學生選擇一個場景,如購物、乘車、看病、問路等,推選一名同學扮演聾啞人,組內(nèi)各成員合作表演故事,進行模擬體驗。深長在模擬聾啞人購物時,一名學生扮演聾啞人在那里指手畫腳向扮演售貨員表達自己想要購買一件物品,但售貨員讀不懂這位同學的手語,最后兩人都很著急。表演后讓兩位學生分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扮售貨員的同學說:“因為讀不懂手語無法知道他想購買什么,特著急。”那位扮演聾啞人的同學說:“現(xiàn)在我明白了不能用口表達,聽不見有多難受?!蓖ㄟ^表演讓學生感受到聾啞人難!一切日常生活都難!在情境中體驗生活,在體驗中感受生活。
二、調(diào)查訪問法
通過調(diào)查訪問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中以道德情感體驗為動力,逐步形成道德行為習慣。在教學《我們的生命》中要求學生在課前對自己的父母進行調(diào)查訪談??梢砸哉{(diào)查問卷的形式,問問媽媽:當知道懷了自己的時候的心情是怎樣的?當每次感受自己在肚中有力的律動時是怎樣的心情?當媽媽因為肚中有了一個小寶寶而產(chǎn)生生理上的反常時是怎樣的心情?在肚子日漸大起來時是什么心情?當生產(chǎn)自己時媽媽的心情怎樣的?問問爸爸同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調(diào)查訪談知道我們的生命不僅僅屬于我們自己的。它承載了許多親人的愛和期望。
三、情景感染法
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配合說理而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以情入理,情理交融,從而加深對道德觀念的理解。這一方法是根據(jù)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提出來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為明顯,運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為顯著。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越來越多地被采用。運用這一方法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師生的特點選擇情景類型,如畫面再現(xiàn)、音樂渲染、實物演示、生活顯示、語言描述等等不同類型的情景。設計情景要有新穎性,使學生喜聞樂見或引發(fā)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當學生離開情境同樣可以有效地學習時,就沒有必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
四、故事激趣法
愛聽生動有趣的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觀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體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明理悟道受到啟發(fā)教育,這就是“故事喻理法”。運用故事喻理法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的,緊扣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任務,結合不同年齡段小學生的特點和認識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觀念。使用“故事喻理法”時要注意切忌單純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視了“喻理”性,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講述的故事外,師生可以講述發(fā)生在身邊的故事,使教學更貼近生活和貼近實際,從而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也可以舉一些反例,正反對照。
五、榜樣力量法
這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根據(jù)教學目標,以領袖人物和英雄模范為榜樣,分析他們所具有的高貴品質和產(chǎn)生高貴品質的原因。通過榜樣分析,使得道德觀念具體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可學。榜樣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運用榜樣分析法必須注意選擇榜樣,根據(jù)教學目標來確定選擇什么樣的榜樣,也就是說要注意榜樣選擇的針對性和典型性。學習榜樣的目的在于見行動,引導學生的踐行。如學習邱少云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上完課之后要經(jīng)常讓學生檢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覺遵守紀律,這樣才能收到實效。
總之,教學方法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人的素質。教學方法的價值體現(xiàn)在能使師生用最少的時間、空間、物質與精力的投入而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我們都應當十分重視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基本方法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