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民
下面是我十幾年來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一些粗淺認識,提出來僅供同仁們指教。
一、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就要重視組織教學的藝術
組織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技巧活動。其實質就是教學組織的科學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1、規(guī)范課堂教學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生的自制力
課堂教學常規(guī),是組織教學的手段,也是學生遵守課堂秩序的行為依據。比如開始上課,教師走進教室,師生必須互相致禮;學生把學習用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按規(guī)定的學習小組位置坐好;教師個別質疑,學生應先舉手,得到老師允許再發(fā)言;學生自主學習時不許擅自離位,更不準說笑打逗等。這些課堂常規(guī)能為創(chuàng)造嚴肅、活潑、和諧的課堂氣氛和學習情境奠定基礎,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制力,也就是培養(yǎng)他們排除干擾、克服困難,用堅強的意志和堅持注意的能力。
2、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教師在開始新課之前,要對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學生對學習目標認識越清楚、越深刻,興趣就越高漲,就能更有效地通過自己意志努力調動好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能較快地將注意從“強迫”的水平發(fā)展到“自主”的水平,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在課堂活動過程中,要不斷地讓學生明確他面臨的具體任務和活動要求。任務必須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或是經過同伴一番努力才能完成的。要求必須明確具體,否則學生無所適從。
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數學的概念、定理、基本知識往往要依靠抽象、概括、邏輯推理的方式去理解,而學生又往往容易對形象、生動的講解產生學習興趣。因此講解抽象性較強的課,要盡量運用形象思維作為補充,結合多媒體的演示進行完善。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增強記憶。師生活動也應該運用一連串的問題引起懸念,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尋得一個答案之后,又繼續(xù)去探究一個新的難點,層層深入,不僅掌握了知識,也鍛煉了思維能力。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出課堂。
二、加強教學設計,要注重課堂的藝術效果
要注重課堂的藝術效果,就要注重藝術的設計課堂上的問題,藝術的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提問技術高低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應掌握問題、提問設計的藝術。
首先,教師設計的前置性小研究要根本、基礎、開放,問題要有研究價值,保證科學性。不能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困難。教師在設計課堂質疑時,應全盤考慮,注意問題的的坡度。對于難度過大的問題,要有鋪墊的過程,即設計提問要考慮到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其次,還要注意啟發(fā)性,缺乏啟發(fā)性的提問是不成功的提問。富于啟發(fā)性的提問,常??梢砸幌伦哟蜷_學生思想的閘門,使他們領悟和發(fā)現,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良好效果。
第三,教師設計的質疑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然后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和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的提問對象?,F在,有些教師往往愛提問少數“優(yōu)等生”學生,不愛提問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這就使大部分學生在教師提問時,不是積極參與,而是消極對待,根本達不到理想的提問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一定要注意提問的廣泛性,這樣才可以吸引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促使每一個學生都用心回答問題。
三、以生為本,重視課堂的高效性
新課改要求構建高效幸福課堂,真正讓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老師從主導者轉變?yōu)橐龑⑴c者。
一是在新課標教學時,更講究語言藝術,教師的語言更有親切感,充滿感情,禮貌文雅,尊重學生,多說鼓勵性的話,學生不但易于接受知識,而且易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有效性,教師不能再因為自己是主宰者,就動輒訓人。特別是對那些后進生更要多鼓勵,絕不能用尖刻的話來損傷他們的自尊心。這樣就能使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也就樂于自主合作的學習了。
二是教學效果受課堂氣氛影響也受班級集體、學習小組人際關系狀況的制約。師生互動,關系融洽,教師熱愛、信任學生,學生尊重、敬仰教師,這往往導致積極、健康、活躍的課堂氣氛。生生互動,同學之間團結、協作容易使課堂形成互相尊重、體諒、友好的風氣。新課標教學中重視建立正確和諧師生關系,改變以前老師高高在上的感覺。同時注意發(fā)揚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友愛的就精神,使全班的人際關系健康和諧。
三是新課標教學過程設計有本質改變,由以前的教案改為了學案,由教師的好教轉變?yōu)閷W生的好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比如:實行分組討論,在學習討論中掌握知識、發(fā)現問題、互取所長。先學后教,老師明確本節(jié)學習目標后,學生先通過自學看那些知識不會老師再解惑,這樣避免做無用功,效果更好。對難點、重點、易錯點在學生先做再進行小組討論,這樣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和加深??傊乱惠喺n改恢復了教學的本質,教是為了學才有,學是主體,教是輔助。
四、能力發(fā)展,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
數學教學要創(chuàng)新不僅是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善于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研究面臨的事物或問題,從而找到創(chuàng)造性地解釋這些事物或解決這些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新結論,真正實現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具體方法如下:
一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創(chuàng)新思維往往是從興趣和疑問開始的。沒有疑問便沒有思考,沒有思考便沒有學生的想象、直覺、靈感等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中,教師要善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善待提出問題的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新問題。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留出課堂“空白”,讓學生去質疑、解疑。
二要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傳統的思想方式。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核心。沒有思維的發(fā)散,就談不上思維的集中、求異和獨創(chuàng)。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應著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思考和尋找答案,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獨特的解題思路、方法。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我們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轉變教師的角色,變拉船的“纖夫”為生命的“牧者”,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自己的課堂,因此,教學中的很多東西還有待于我們教師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