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蔣寬
2007年夏天,我朋友耿軍有個創(chuàng)業(yè)想法:針對豆瓣網友,做線下活動的策劃和組織。我們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一個叫聚橙網的web2.0網站。
我們最早的做法,是在豆瓣上基于相同愛好成立了幾百個興趣小組,比如體育活動小組和公益活動小組,然后把流量引到線下,因此聚橙網也被稱為“線下的豆瓣”。后來因為拉人這事比較明顯,豆瓣封了我們所有的賬號。當時這些小組非?;钴S,但是從商業(yè)模式上來講不成功,因為很多活動都是參與者AA制付款,我們組織方賺不到錢。
2007年年底,我們發(fā)現了一個機會。當時我管理的“深圳看演出”和“深圳看電影”興趣小組人氣非常旺。因為豆瓣來的網友多屬于文青,特別愛看演出,尤其對話劇比較感興趣。而那時的深圳可謂是“文化沙漠”,2007年之前只有深圳大劇院一個演出場所,全年演出量也只有100場左右。我們在深圳CBD調查發(fā)現,雖然這個區(qū)域聚集了高收入人群,但其中80%以上的人是沒看過任何一場演出的。這就像賣鞋的小伙子來到一個不穿鞋子的島上,一方面現實很殘酷,另一方面也說明市場存在空白。
于是我們就在聚橙網開始賣電影票和演出票。電影票的賣法有點像現在的團購網站,我們以28元到30元的價格團購幾千張兌換券,再以33元到35元的價格賣給網友和網友的單位。雖然利潤只有幾塊錢,但商業(yè)模式是清晰的。我們一度成為深圳最能賣電影票的公司,2008年電影票的銷售額突破200萬元。
賣演出票就復雜很多,因為當時深圳的演出票務是被深圳票務網壟斷經營的,我們需要托朋友請客申請打票機來賣票,并且只有5%的提成。2008年初的時候,深圳劇院市場的壟斷結構發(fā)生了變化——深圳保利劇院和深圳音樂廳開業(yè)了。演出市場供給增加了,聚橙網的賣票能力也提高了,我們賣出了深圳保利劇院上演的音樂劇《貓》的三成門票。當時我們每天拿手提袋去提票,而提成也從5%升至20%~30%。
我們都覺得發(fā)現了寶,因為“飽暖思淫欲”,演出消費一定有巨大增長空間。相對來說,電影行業(yè)整個鏈條很封閉,我們這種小公司基本沒有機會,身份接近黃牛。2008年年底,我們果斷放棄了電影票這個領域。
2009年,聚橙網開始專注做演出,而且只做話劇,因為很多網友都是文藝青年,我們對話劇也比較熟悉。當時我負責公司項目采購,在北京長期待著,跟各個院團找項目、談判。公司除了賣自己主辦項目的票,也賣別人的演出票,因為聚橙網的定位是演出經紀加票務電商。
演出行業(yè)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則:做演出的就做演出,做票務的就做票務——而我們打亂了這個規(guī)則,既做演出又做票務。中國演出票是全世界最貴的,絕對不打折,因為傳統演出行業(yè)的人認為藝術是不能打折的,要不然藝術家的臉往哪兒放?聚橙網則是打折和套票等各種營銷方式全上,與藝術家砍價更是不留情面。
行業(yè)內的人常說聚橙網像開超市,像演出界的沃爾瑪。很多演出公司里沒有“采購部”這個詞,我們就有,而且是分品類采購,每個演出項目都有編號。我們也有非常強的連鎖零售體系,在國內十幾個城市都有分公司。
我記得剛入行的時候,一個老前輩和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想買項目,你們連院團的門都進不去。當聚橙網剛剛開發(fā)到四個城市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是演出行業(yè)的大買家了,采購部每天都接到國內外演出經紀人主動發(fā)過來的演出項目。
隨著項目增多,我們的“套票”策略可以很靈活。就像在超市買火腿送黃油,你在聚橙網買一張費玉清演唱會門票,可能打折甚至白送你一張戲曲門票或兒童劇門票。
2009年,我們在話劇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兒童劇和古典音樂等品類,現在是全品類、全產業(yè)鏈、平臺化演出公司。雖然做平臺化演出公司非常累,但這個平臺一旦形成了良性運轉,競爭力會很強,因為談判能力強了,采購優(yōu)勢也有了。而且我們的專業(yè)采購是只管采購,不管賣票也不管宣傳,采購的任務就是在全世界范圍內找到既好又便宜的項目。
2009年,聚橙網就成為深圳第一大演出公司,全年票房突破1000萬元,此后基本每年都翻番。2013年我們票房收入達到了1.5億元,演出600多場。我們的票務系統除了自己用,全國還有40家劇院在用。
我們今年還成立了一個產品制作公司“小橙堡”,自己養(yǎng)演員和導演,自己買版權做產品。我們制作的兒童劇《熊出沒》還沒排出來,各地已經像賣“樓花”一樣收訂金和代理費了。
我們還成立了劇院管理公司。國內運營劇院的最大連鎖公司是保利院線,央企有政府給的至少每個劇場千萬元以上的補貼。聚橙網只以1元錢的補貼要求,拿下了深圳南山文體中心的兩個劇院,分別有座位1300個和300個。這樣,我們有了自己的舞臺,比租劇院做演出的成本大幅降低。我們今年爭取多拿幾個劇院,甩掉劇院這個包袱一定會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方向。
—— 整理/案例中心 王根旺
點評
黑馬基金投資總監(jiān) 尹先凱
聚橙網趕上了文化演出這個風口,人們對豐富多彩文化演出的需求從未像今天一樣旺盛,同期崛起的“草莓音樂節(jié)”也是一個佐證;聚橙網目前在這個領域形成較強的競爭能力,平臺化演出公司的運營管理非?,嵥?、非常重,未來在劇場管理上發(fā)力,會是他們構建護城河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