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 蘆書榮
機械設計作為機械專業(yè)的一門重要課程,承擔了讓學生了解專業(yè)研究對象、掌握機構運動基本原理的任務。作為機械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機械設計要為后續(xù)的專業(yè)課打下堅實的基礎,現在本科的機械設計教學都以課堂教學為主,單純的教師講解較枯燥,學生即使掌握了知識也只是紙上談兵,面對實際機構的分析還是無從下手。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容易感覺枯燥,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特別是近機類專業(yè)的學生,機械設計這門課對他們來說就更抽象和枯燥。作為一門對象感、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本專業(yè)的老師們作了一系列教學嘗試,將課堂搬進實驗室,讓機構走進課堂,把課堂的主體讓給學生,把單純的教師講轉變?yōu)橹饕菍W生動手做。結果表明,這樣的結合實踐的教學使學生不再感覺枯燥,自身的參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了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教學效果顯著。
在教學改革實踐中,針對機械設計的每個章節(jié),至少設計一次學生參觀或者做實驗的環(huán)節(jié)。其中,機構的運動簡圖及自由度的計算、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帶傳動、聯軸器和離合器這些章節(jié)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參觀實物機構、零件為主;齒輪機構、輪系、軸及軸轂聯接、軸承等章節(jié)安排了軸系搭建、減速器拆裝等實踐環(huán)節(jié)。下面就針對軸系搭建和減速器拆裝如何配合課堂教學進行介紹。
機械設計這門課程主要介紹了幾種典型傳動機構和通用零件,其中軸系零件是很重要的一塊內容,而軸系的結構設計又是這章的重點和難點,以往教學會給學生一些軸系裝配圖改錯,學生只會單純地記憶這些易錯點,對為什么錯可能根本不理解,例如,零件缺少周向固定的錯誤,如果直接對照軸系實物講,聯軸器忘了用鍵聯接,學生就能通過轉動軸,發(fā)現聯軸器無法同步運動,這樣既直觀又加深了記憶。本教研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設計了軸系的搭建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搭建一個軸系,教師點評,學生一直改到軸系正確為止。
圖1 軸系試驗箱
圖2 軸系搭建實驗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直接感受軸承是怎么運動的,怎么選擇的,軸上零件是如何安裝、定位的,這樣,上課講的那些理論會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講一節(jié)課,不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十分鐘來得效果好。理論只有被應用了,才能被理解。
而且,學生在搭建過程中會犯錯誤,通過教師點評,自己改進結構,自然而然地就會運用課堂上所講的理論知識,或者通過其他途徑查閱資料,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更深刻地理解軸系結構設計的要求,加強記憶。而且軸系的結構多種多樣,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鍛煉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決了以往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打瞌睡的問題。
此外,幾十個學時的機械設計講完之后,如何將這些機構和零件的章節(jié)全面聯系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呢?這就要靠一個具體的、典型的機器展現。本教研組選取了減速器為對象,在課程結束后,讓學生拆裝減速器,實現知識的整合。
減速器里包括課程里講的齒輪、軸系、軸承這些典型零件,學生通過拆減速器,可以了解一個具體機器的組成,感受軸系和齒輪、軸承的運動,拆完后要求學生再復原減速器,學生就需要調用機械設計的知識,進行安裝、調整。在這個過程中,零件的安裝、拆卸、定位、固定和潤滑密封等知識都得以展現,有些知識點可以讓他們具體感受,比如:轉動齒輪感受齒輪的嚙合,錐齒輪為什么要錐頂重合才能正確傳動,上下箱體聯接為什么用螺栓不用螺釘,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觀察得出結論;有些比較難以講解的,比如:在軸系改錯中,為什么軸承是脂潤滑的時候要用擋油環(huán),擋油環(huán)裝在什么位置?潤滑和密封方式如何選擇?為什么減速器箱底不是一個平面?對照減速器,這些問題都可以化抽象為具象,將理論轉為應用。
圖3 減速器拆裝實驗室
圖4 減速器拆裝實驗
另外一些章節(jié),可以設置討論題,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比如,緒論里綜合介紹部分,可以設置討論題,讓學生在零件機構陳列室里找出十種零件,寫出它們的常用材料和功能;平面連桿機構這章,可以要求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列舉一些四桿機構的實例,如抽水機、牛頭刨床、雷達俯仰機構等。這樣才能把理論聯系實踐,枯燥變得生動。
現在的工作崗位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要求很高,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是眾多學校都在努力探索的。針對這個問題,對于部分對機械設計感興趣、學得比較好的學生,本專業(yè)新開設了后續(xù)選修課程——機械創(chuàng)新實驗。在實驗課程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各類零件,讓學生通過自己搭建機構,實現預定的運動,并結合pro-E對機構運動進行仿真。這個實驗課程可以讓這部分學生有更多動手的空間,發(fā)揮創(chuàng)新性,對機械設計課程是很好的延展。
圖5 機械創(chuàng)新實驗
圖6 教師指導創(chuàng)新實驗
通過一系列機械設計教學改革措施,使機構走進課堂,理論融于實踐。我們發(fā)現,只有調動學生動手參與才能讓枯燥的機械專業(yè)知識更易于掌握,告別紙上談兵,使知識學有所用,這樣的教學才真正適合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