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艷華
【摘 要】目的:探討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SIP)的危險因素。 方法:從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病人中,選擇符合入選標準的56例設為進展組,并隨機抽取同期住院病人的非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56例設為對照組,進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結果:兩組在所觀察項目中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腦部因素、全身因素、醫(yī)源性因素對進展性腦卒中有重大影響。
【關鍵詞】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04-7484(2014)04-2542-02
SIP是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的腦卒中一個特殊類型,約占腦卒中的20-40%,因對患者造成嚴重而持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其病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病死率是其他類型腦卒中的4倍以上,是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1],是目前醫(yī)療糾紛的導火索?,F(xiàn)將我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SIP 患者56例中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展組5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齡38-80歲,平均年齡63.2歲。入選標準: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②發(fā)病后未經(jīng)治療或經(jīng)治療后一周內病情仍逐漸加重。③查顱腦CT確診證實。對照組為隨機抽取同期住院非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5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齡40-83歲,平均年齡64.2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2組病人入院后均行顱腦CT確診。入院后密切監(jiān)測體溫、血壓、脈搏。入院后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脂、血糖、凝血四項,對兩組病人從高血糖、高血壓、血壓變化、血脂、血纖維蛋白原、發(fā)熱、TCD、早期顱腦CT及治療措施等指標進行比較。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觀察指標進行比較 進展組高血糖、高血壓、高血纖維蛋白原、發(fā)熱的比例明顯增高,較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TCD 進展組腦動脈狹窄率為84.1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9.96%(P<0.05)。
2.3 顱腦CT 進展組頂枕、額頂、顳頂枕交界區(qū)梗塞36例,側腦室旁梗塞11例,基底節(jié)區(qū)6例,其余多發(fā)性腦梗塞3例;對照組基底節(jié)區(qū)34例,進展組頂枕、額頂、顳頂枕交界區(qū)梗塞11例,側腦室旁梗塞1例。以上資料說明分水嶺腦梗塞和側腦室旁梗塞發(fā)生率進展組為83.92%,對照組為21.43%(P<0.05)。
3 討論
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是多種因素、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其相關的多種危險因素中既有患者本身因素,也有治療中的因素,對于同時具備多項危險因素的患者,病情演變更是難以預料,應高度重視。下面就以上危險因素加以分析:
3.1 腦部因素
3.1.1 大血管病變:顱內、外大血管狹窄或閉塞 約90%的SIP患者閉塞部位位于大腦中動脈或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起始部或主干狹窄,常提示卒中進展可能。文獻報道分水嶺腦梗死或側腦室內體旁梗死發(fā)生進展性卒中的幾率明顯增加[2],其主要原因:腦血管主干高度狹窄或閉塞,致遠端低灌注,而側支循環(huán)不良或根本無側支循環(huán)[3],從而導致SIP的發(fā)生
3.1.2 不穩(wěn)定斑塊:另外頸動脈超聲見不穩(wěn)定斑塊或DSA 血管造影狹窄處管腔常見不規(guī)則、毛糙,提示有不穩(wěn)定斑塊存在,易發(fā)展為SIP。
3.1.3 腦水腫
3.1.4 腦內動脈造血
3.2 全身因素
3.2.1初始嚴重程度及類型:NIHSS評分7分可作為預判END的分界值:初始NIHSS評分>7分時SIP發(fā)生率為65%,評分≤7分時僅為14.8%;重癥卒中是SIP的獨立危險因素;非心源性卒中、腔隙性梗死較心源性卒中、非腔隙性梗死更易發(fā)生;完全前循環(huán)梗死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部分前循環(huán);TIA與SIP呈負相關。
3.2.2 血壓 高血壓是進展性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是引起和促進腦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有文獻報道: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證實,急性卒中后24h 血壓波動明顯,大部分患者的血壓1 周左右能自然回落到基礎范圍。有研究發(fā)現(xiàn),卒中發(fā)生后48小時內收縮壓每增加20mmHg,卒中進展的危險下降66%,而與舒張壓無關。血壓過高或過低與卒中進展均有關,因此在卒中急性期維持適當?shù)难獕菏种匾?/p>
3.2.3 高血糖 高血糖是進展性卒中的另一個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急性腦梗死發(fā)生后高血糖不僅臨床表現(xiàn)病情重和腦缺血性損害范圍大,而且對腦梗死短期預后也有不良影響。血糖水平越高,臨床癥狀越重,神經(jīng)功能恢復越差。進展性腦卒中與高血糖有明顯關系,其血糖值與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呈明顯正相關。研究報道糖尿病使卒中進展的危險因素增加1.9倍[4]。一般認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7mmo 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 l/L以下較為合適,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則宜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3.2.4 發(fā)熱 發(fā)熱是進展性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高麗霞等[5]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熱最初24小時內出現(xiàn)的體溫升高可明顯加重腦損傷。發(fā)熱是梗死體積增大(OR=3.23)和神經(jīng)功能缺損加重(OR=3.06)的獨立預測因素,而在30~36小時內這種關系消失,提示腦損害程度與高熱發(fā)生的時間有關,卒中后早期高溫與預后不良有關[6]。體溫每升高10C 早期神經(jīng)功能惡化的相對危險度增高8.2倍。
3.2.5 高血脂、高纖維蛋白原。臨床相關研究表明:卒中及總病死率與纖維蛋白原水平有密切關系。Ruilope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血漿高纖維蛋白原水平,是發(fā)生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
3.3 醫(yī)源性因素
3.3.1不適當用血管擴張劑
3.3.2血壓下降 腦梗死的急性期血壓升高往往是機體的一種應激反應,此時缺血區(qū)的腦血流完全依賴較高的動脈血壓來維持腦灌注,不適當?shù)慕祲褐委煏е伦渲械倪M展。早起血壓下降是神經(jīng)功能缺失癥狀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收縮壓下降時腦血流灌注壓隨之下降,缺血半暗帶向梗死方向進展。
3.3.3 甘露醇應用不當 近年來專家建議急性腦卒中第1天內盡可能不用利尿脫水劑。大面積梗死及水腫明顯、癥狀重者是脫水的指征。腦水腫多始于缺血后6h,24h后比較明顯,選擇在發(fā)病后24h小時水對大多數(shù)患者是適宜的,使用過晚或用藥過久都可加重腦損害。
3.3.4 抗凝劑使用不當 臨床抗凝劑使用過多過濫,從而使出血的發(fā)生率大大增加,出血最多見于梗死部位,尤其是梗死面積大、血壓高及年齡大的患者;另外過度抗凝可造成栓子脫落,導致栓子范圍擴大,加重腦梗死。
綜上所述,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是多種因素、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其相關的多種危險因素中既有患者本身因素,也有治療中的因素,對于同時具備上述多項危險因素的患者,病情演變更是難以預料,應高度重視,并從不同環(huán)節(jié)著手積極處理,以阻止腦梗死的進展。另一方面也要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使患者及家屬提前預知病情進展,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參考文獻:
[1]Davalos A,cendra E,Teruelj,etal.Deterioratingischemic stroke: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J].Neurolgy,1990,40(12):1865-1869
[2]Hag iw ara N,Toyoda K,Torisu R,et a.l Progressive stroke involv ing b ilateralmedia lm edulla expand ing to spina l cord due to vertebra l artery issection[J]C erebrovascD is.2007,24:540- 542.
[3]Lesser T,Ven th S,LesserK.Progressive stroke in cases o f common carot id occlusion - ind ication for revascu larizat ion[J].An Sist SanitN avar,2008,31:7- 13.
[4]Henr iks J,H iro fum iN,Otto R,eta.l E ffect of blood pressure and d iabetes on stroke in progression Lance,t 2004,344(8916):156.
[5]高麗霞,盧麗萍,杜小鵬,等.缺血性進展性卒中危險因素臨床探討[J].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5,8(2):24.
[6]劉麗萍,王擁軍.體溫與卒中的關系[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4,12:267-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