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平 張云霄
廉政文化建設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以堅定理性信念為核心內容、以強化廉潔自律素養(yǎng)為根本要求,充分發(fā)揮文化的入腦入心和潛移默化地滲透作用,不斷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丑,進而從根本實現(xiàn)對貪污腐敗的預防和懲治,鞏固黨的執(zhí)政根基。檢察機關反貪部門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先進文化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創(chuàng)新舉措,是推進新時期反腐倡廉建設的一項重要“治本”之策,是深入開展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實施載體。
一、參與的正當理由
檢察機關反貪部門作為廉政建設的主體之一,是否要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中來,一直存在不小的爭議。有觀點堅持“無關論”,認為反貪工作與廉政文化建設沒有直接的關系,反貪部門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無所作為。有觀點堅持“機械結合論”,承認反貪工作與廉政文化建設有聯(lián)系,但是脫離了反貪工作孤立地講廉政文化建設。筆者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應當科學地分析反貪工作與廉政文化建設之間的內在關系,找準反貪部門參與廉政文化建設的正當理由,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反貪工作與廉政文化建設在主要作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反貪工作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作用就是通過依法查辦腐敗案件來從法律層面打擊腐敗行為,它通過積極主動地對貪污腐敗犯罪依法進行追訴,以法律的“硬措施”來懲治腐敗分子,挽救國家財產(chǎn)損失,規(guī)范公職人員的履職行為,保障公職人員的職務廉潔性。而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通過積極抵制腐敗文化來從意識層面打擊腐敗行為,它是以弘揚正氣、鞭撻腐敗為己任的文化,用道德“軟約束”來積極營造一種崇廉恥腐的文化氛圍,以鮮明的態(tài)度批判腐敗文化,讓人們認清什么是“榮”什么是“恥”,從思想根基上摧毀消極腐敗觀念,并且在提升腐敗成本、增大腐敗風險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因此,無論是反貪工作還是廉政建設,雖然兩者在作用發(fā)揮的范圍和方式有所差異,但是兩者都具有抵制腐敗、打擊腐敗、消除腐敗的主要作用,從而表現(xiàn)出高度一致性。
(二)反貪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設在價值追求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反貪工作的最終價值追究不在于懲治犯罪,而在于通過依法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責,始終保障國家公權力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順利、健康和規(guī)范運行,實現(xiàn)所謂的“善治”,促使國家和公民社會兩者之間的關系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2]。而廉政文化是一種政治文化、一種先進文化、一種主流文化和一種強勢文化,它贊揚什么、批評什么、贊同什么、反對什么,都表現(xiàn)出來極強的價值追求,即通過將廉政文化植入人的思想,化為人的意志,成為人的精神,規(guī)范人的行為,弘揚正氣,促進廉政,遠離腐敗,確保黨的執(zhí)政基礎。因此,雖然反貪工作和廉政文化的價值追求在外在表現(xiàn)上不盡相同,但是在本質上其實都是以公共權力的有效規(guī)制、職務行為的廉潔規(guī)范以及社會秩序的平穩(wěn)有序作為價值追求,表現(xiàn)出高度的契合性。
(三)反貪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設在邏輯體系上就有高度的互補性
廉政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化、體系化、長期化的綜合工程,而反貪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設都是廉政建設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都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來積極推進,但是各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反貪工作以懲治貪污腐敗為主,關注外在的“治標”工作,同時兼顧相應的預防和“治本”工作;廉政文化建設以預防貪污腐敗為主,關注內在的“治本”工作,同時兼顧相關的懲治和“治標”工作,由此看來,反貪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設同屬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邏輯體系上具有高度的互補性,互有側重而又互相補充,互不相同而又互相促進。
二、職能的科學定位
在理清反貪工作與廉政文化建設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檢察機關反貪部門應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總體原則,結合反貪工作實際,自覺、理性、科學地找準自身在參與廉政文化建設中的相關職能和角色定位,既不能缺位,也不能錯位,更不能越位。
(一)發(fā)揮“以辦案為中心”的核心職能,努力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堅實保障者
文化有正面文化也有反面文化,有積極文化也有消極文化,有先進文化也有落后文化。廉政文化以先進的廉政理論為指導,以先進的廉政思想為核心,以先進的廉政制度為基礎,以先進的廉政文學藝術為載體,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廣播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實踐,是一種正面文化、積極文化和先進文化[3],應該受到尊重、呵護和保障。檢察機關反貪部門處在反腐倡廉的第一線,其核心職能在于通過依法行使職務犯罪偵查權,發(fā)現(xiàn)、查辦和懲治貪污腐敗犯罪案件。檢察機關反貪部門應對貪污腐敗案件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始終保持“高壓”態(tài)勢,依法加大對貪污腐敗案件的查辦力度,不斷增強法律震懾力,提升執(zhí)法公信力,并且通過辦案引導社會公眾明辨是非榮辱,從而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可靠牢固的法律保障,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奠定了比較厚實的群眾基礎,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堅實保障者。
(二)發(fā)揮“以服務為動力”的邊際職能,努力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積極實踐者
文化總是隨著人類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發(fā)展而發(fā)展、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進步而進步,它不僅表現(xiàn)出鮮明的傳承性,而且表現(xiàn)出強烈的實踐性,離開了傳承和實踐,沒有了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文化就會僵固、就會停滯、就會消亡。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廉政文化同樣如此。廉政文化建設既要一脈相承又要與時俱進,既要不斷實踐又要注重創(chuàng)造,既要在內容上貼近時代要求,又要在形式上滿足教育需求,從而不斷增強廉政文化的親和力、吸引力、滲透力、說服力和感染力。檢察機關反貪部門應該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積極實踐者,通過發(fā)揮包括調查研究、法制宣傳、犯罪預防等邊際職能,不斷學習、吸收、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廉政文化體系的主要內容,以一種主人翁的心態(tài)來關心、支持和實踐廉政文化建設。
(三)發(fā)揮“以合作為重點”的社會職能,努力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有力傳播者
文化無論是作為一種顯性的社會現(xiàn)象,還是作為一種潛在的社會準則,關鍵在于傳播,離開了傳播,文化就會逐漸失去其影響力、生長力乃至生命力,而廉政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同樣需要傳播。尤其是伴隨著全媒體時代的迅速發(fā)展,廉政文化建設更需要以積極的傳播心態(tài)和視角,運用多元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突破各種文化的包圍,以新穎的、獨特的、正面的、積極的形象努力延伸和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從而完成廉政文化的大眾化、社會化建構[4]。檢察機關反貪部門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主體之一,應當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有力傳播者,既注重通過加強與紀委、監(jiān)察部門等的配合合作,又注重通過加強與媒體、網(wǎng)絡運營商的溝通交流,運用當今先進的傳播技術手段,將已經(jīng)實踐和創(chuàng)造的廉政文化成果及時傳播出去,不斷擴大廉政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影響力、感召力和動員力。
三、參與的路徑選擇
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樣,反貪工作和廉政文化建設具有內在的關聯(lián)性和統(tǒng)一性,這就決定了檢察機關反貪部門參與廉政文化建設應注重結合自身反貪工作的實際情況,科學、理性地分析和選擇參與實施路徑,采取積極有效方法,努力融入建設之中。
(一)融“廉政道德文化建設”于“反貪偵查辦案工作”之中,樹立廉政道德文化的新風尚
檢察機關反貪偵查辦案工作不僅具有打擊懲治功能,而且具有犯罪預防功能和警示教育功能。檢察機關反貪部門及其偵查人員不能只是單純地強調其打擊懲治功能,而應該全面看待其綜合功能,注重將廉政文化教育活動引入到反貪偵查辦案工作中來。在反貪司法實踐中,往往有被告人在法庭“當庭翻供”,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可能就在于偵查人員在反貪偵查階段忽視了對被告人的廉政文化教育和引導,只是機械地運用法律去懲罰,而忽視了運用道德去教育,犯罪嫌疑人在表面行為上認罪伏法,而在思想內心深處卻反感抵觸,從長遠來看,這并沒有起到反貪工作的全部功能,并且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反貪工作的執(zhí)法公信力。
因此,反貪偵查人員在辦案實踐中,尤其是在偵查訊問環(huán)節(jié),不僅應注意運用刑事法律的強制力來懲治和規(guī)范犯罪嫌疑人的外在行為,而且更應注意運用廉政文化的道德力來教育和整治犯罪嫌疑人的內在思想,促使犯罪嫌疑人真正從內心深入認罪伏法,逐步改變他們業(yè)已形成的腐敗思想和不良的道德觀念,重塑他們的心理和人格。由此來看,檢察機關反貪部門及其偵查人員只是通過在反貪辦案中采取“點”對“點”的方式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廉政文化教育,但卻將會在“點”對“面”的犯罪預防方面獲得良好效果。
(二)融“廉政制度文化建設”于“反貪綜合業(yè)務工作”之中,促進廉政制度文化的新突破
制度文化作為文化整體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精神文化的產(chǎn)物,又是物質文化的產(chǎn)物,一方面構成了人類行為的習慣和規(guī)范,另一方面也制約或者主導了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變遷5。廉政制度文化本身就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法律、規(guī)章和制度等理論成果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廉政制度文化建設不僅有力促進了廉政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而且也為廉政文化的其他成果提供了堅實保障。因此,檢察機關反貪部門要想深入地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之中,就不能忽視通過自身綜合業(yè)務工作來積極推動廉政制度文化建設。具體來講:
一是通過依法發(fā)出檢察建議,幫助涉案單位完善廉政制度文化建設,即反貪偵查人員在辦案之后通過對個案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認證排查涉案單位的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并且在此基礎上,結合涉案單位的廉政風險點,提出有價值的廉政文化制度建設的意見和建議;二是通過加強調查研究,為黨委和政府完善廉政制度文化建設建言獻策,即反貪偵查人員通過對類案的整理、分析和總結,找出帶有行業(yè)性、規(guī)律性、制度性和根本性的問題,向黨委和政府提交關于廉政文化制度建設的情況反映或者調查報告,為廉政文化制度建設提供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素材;三是通過進行法制宣傳,為廉政制度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即反貪偵查人員通過對轄區(qū)內重點領域、行業(yè)和單位進行法制宣傳,注重宣講有關職務犯罪的法律常識,并且將廉政文化制度建設的有關內容融入之中,引導社會公共破除對一些所謂貪污腐敗“潛規(guī)則”的迷信,樹立對廉政制度文化的尊重和信賴,為廉政制度文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三)融“廉政物質文化建設”于“反貪社會公益工作”之中,推進廉政物質文化的新發(fā)展
廉政文化建設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鮮活的物質表現(xiàn)形式,廉政物質文化就是廉政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物質化成果。檢察機關反貪部門應通過開展與反貪相關的一些社會公益工作,不斷豐富廉政物質文化建設內容。具體來講:
一是促進廉政文化物化傳播。檢察機關反貪部門參與廉政文化物質建設,就應當針對廉政文化的傳播需求開展相關工作,通過積極利用傳統(tǒng)媒體和自媒體等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和形式,及時進行典型案例講解剖析、查辦案件相關進展情況、發(fā)布廉政文化資訊等,提高廉政文化活動的參與率。一方面,通過加強與電視臺、電臺、廣播、報紙、雜志等傳統(tǒng)媒體的溝通、協(xié)調和合作,通過開辟廉政文化專欄、廉政文化專談等形式,將自身所擁有的廉政文化資源呈規(guī)?;?、系統(tǒng)化、長效化的方式傳播出去,從而在深度上不斷增強廉政文化建設的傳播力;另一方面,通過積極自覺規(guī)范運用微博、微信、QQ等自媒體,將自身所擁有的廉政文化資源呈碎片化、精細化、微小化的方式傳播出去,從而廣度上不斷擴展廉政文化的傳播面,進一步促使廉政文化建設的傳播方式朝著動態(tài)化、立體化和高效化方向發(fā)展。二是創(chuàng)建廉政物質文化品牌。檢察機關應當打造具有檢察機關反貪部門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通過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的廉政文化傳統(tǒng)和建設成果,促成廉政文化品牌的形成,促使廉政文化朝著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長效化方向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廉政文化品牌的擴散效應、放大效應以及引領效應,比如國家工商總局于2008年批準了蘇州市“廉石”商標,蘇州廉政教育有了正式的注冊商標,并且在廉政文化品牌的發(fā)展中不斷衍生出與之相關的20多個系列品牌,產(chǎn)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注釋:
[1]參見張潤枝:《關于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載《理論前沿》2004年第22期。
[2]參見朱孝清:《中國檢察若干問題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版,第36頁。
[3]劉峰巖:《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推動反腐倡廉工作》,載《中國監(jiān)察》2006年第13期。
[4]參見張銘智:《傳媒文化環(huán)境下廉政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載《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年第17期。
[5]參見曾小華:《什么是制度文化》,載《中共杭州市黨校學報》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