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 金歌 閻妍
【摘 要】目的:探討老年患者鼻內鏡鼻部術后的護理方法。方法:對87例老年患者鼻內鏡鼻部術后進行生命體征觀察,保持呼吸道通暢,局部冷療,制止噴嚏,口、鼻腔護理,飲食、臥位、活動及出院指導等。結果:87例患者術后恢復良好,術后6~12h進食,術后12~24h下床活動,術后3~5d恢復正?;顒?,住院時間5~10 d,平均8d, 1例鼻中隔膿腫發(fā)生,無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無復發(fā)病例。結論:上述護理方法是老年患者鼻內鏡手術后較好的護理方法。
【關鍵詞】老年人;鼻內鏡;鼻部疾??;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279-01
鼻內鏡手術是一種符合鼻腔鼻竇生理的手術方法,它把以往傳統(tǒng)的根治性或者破壞性手術改變?yōu)楣δ苄允中g。具有操作精細,觀察準確,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痛苦輕,手術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近年來被廣泛用于治療鼻部疾病。我科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應用鼻內鏡完成87例老年鼻部疾病患者的手術,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總結87例患者的護理方法,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資料與方法
1.1.1一般資料 本組87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42例,年齡60~87 歲,平均69歲。其中鼻竇炎9例,鼻中隔偏曲6例,鼻息肉4例,鼻竇炎合并鼻中隔偏曲26例。鼻竇炎合并鼻息肉17例。鼻竇炎合并雙下鼻甲肥大2例。鼻竇炎合并鼻中隔偏曲、雙下鼻甲肥大7例。鼻竇炎合并鼻中隔偏曲、鼻息肉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甲肥大11例。本組中合并心臟病、高血壓者11例,合并慢支、肺氣腫者9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全麻下鼻內鏡手術。
1.1.2 手術方式
本組患者均在全麻鼻內鏡下手術,其中鼻竇手術9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6例,鼻息肉摘除術4例,鼻竇手術加鼻中隔偏曲矯正術26例。鼻竇手術加鼻息肉摘除術17例。鼻竇手術加下鼻甲部分切除、等離子低溫消融術2例。鼻竇手術加鼻中隔偏曲矯正、下鼻甲部分切除、等離子低溫消融術7例。鼻竇手術加鼻中隔偏曲矯正、鼻息肉摘除術5例。
鼻中隔偏曲矯正加下鼻甲部分切除、等離子低溫消融術11例。
1.1.3 術后護理
1.1.3.1保持呼吸道通暢 麻醉清醒前,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口內分泌物。術后經(jīng)口腔持續(xù)低流量氧氣吸入12~24h。
1.1.3.2生命體征觀察 每30 min測量Bp、P、R一次,至平穩(wěn)6 h后改為1h測量1次,直至術后24h。
1.1.3.3臥位及活動 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取半臥位或頭高位。手術當天床上活動,鼓勵或協(xié)助其翻身、叩背、坐起、按摩受壓處等,活動雙下肢,如踝節(jié)屈伸及下肢伸屈運動, 12~24h后可下床排尿、排便,輕微活動,行走。
1.1.3.4鼻腔護理 觀察鼻腔滲血、滲液情況,及時更換鼻部敷料。如有新鮮血液滲出,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如鼻腔滲血經(jīng)后鼻孔流如口腔時,指導患者及時吐出。術后2~3d鼻腔換藥,換藥后用呋麻液和氧氟沙星眼藥水交替滴鼻,2~3次/d。術后第4 d起,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1]。本組發(fā)生1例鼻中隔膿腫,經(jīng)加強抗感染治療、充分引流、多次換藥后痊愈。
1.1.3.5局部冷療 術后6~12h內可用冰袋交替冷敷頸部兩側。
1.1.3.6避免用力咳嗽、彎腰低頭或打噴嚏,指導患者用手指按壓人中、做深呼吸或用舌尖抵住硬腭以制止打噴嚏。
1.1.3.7口腔護理:用生理鹽水或口泰漱口液漱口,每天3次。口唇涂以護唇膏。
1.1.3.8合并癥的護理
1.1.3.8.1合并心臟病、高血壓的護理:術后加強心電監(jiān)護,12~24h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24h內持續(xù)低流量吸氧,2~3L/ min。高血壓患者術后,常規(guī)用硝酸甘油5mg+5%葡萄糖500ml靜脈點滴,將血壓維持在130~140/65~80mmHg,根據(jù)血壓調整滴速。嚴格控制輸液速度,每分鐘40~60滴/ min。還應注意保持病區(qū)環(huán)境安靜,做好心理護理,穩(wěn)定病人情緒。
1.1.3.8.2合并慢支、肺氣腫的護理:術后24h內,持續(xù)低流量吸氧 2~3L/ min。術后常規(guī)給予生理鹽水5ml+糜蛋白酶1支+慶大毒素8萬u+地塞米松松5mg,霧化吸入,2次/d。
1.1.3.8.3飲食指導 患者術后6h如無惡心,嘔吐,即可進溫、涼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術后1d進普通飲食。指導患者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多飲水,多食蔬菜及粗纖維食物。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1.3.9出院指導 避免感冒、咳嗽、打噴嚏等。避免勞累,注意勞逸結合。調節(jié)飲食,多吃粗纖維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指導患者定期門診復診,出院后第1個月,每周1次,以后酌情2~3周1次[2]。
2 結果
全部病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1年。87例患者術后恢復良好,本組患者術后6~12h進食,術后12~24h下床活動,術后3~5d恢復正?;顒?,住院時間5~10 d,平均8d。 本組1例鼻中隔膿腫發(fā)生,無其他并發(fā)癥及復發(fā)病例發(fā)生。
3 討論
老年人呼吸道粘膜萎縮,纖毛運動不良,氣道分泌物易于滯留,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也隨年齡增長而減退,且分泌物增多,粘稠度高,故分泌物易滯留于氣道內。加之肺的順應性及咳嗽反射均較差,尤其是原有慢支者,術后易發(fā)生肺炎和肺不張。協(xié)助病人翻身、叩背,借助重力和振動的力量可使粘附在氣管、支氣管內的粘及堵塞物松動和脫落,促進痰液從細支氣管流至大氣道,以利于痰液咳出,防止墜積性肺炎發(fā)生。術后常規(guī)經(jīng)口氧氣吸入,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及肺的有效通氣。
老年人的重要生理器官已發(fā)生退行性變,主要器官的儲備功能降低,對手術和麻醉的承受力下降,氣管插管對患者生理功能干擾較大,加之代償能力較差,護理上除做好各方面應急準備,還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對心肺功能不全者,要加強心電監(jiān)護。老年患者全麻后蘇醒較慢,術中如有長時間低血壓、腦缺氧,則術后蘇醒延遲,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舌后墜,及時吸出口腔和氣管內的分泌物可有效防止誤吸。血壓過高易引發(fā)心腦血管意外,過低則加重心臟負擔,故需維持血壓在正常范圍。
術后半臥位或頭高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頭面部的腫脹以及充血情況,有助于對患者鼻腔分泌物進行引流,利于患者的呼吸[3] 。教會患者制止打噴嚏的方法,防止鼻腔內填塞物松動或脫出引起出血。及時吐出口腔積血,以防止血液進入胃內刺激胃黏膜,引起惡心嘔吐。冰袋冷敷頸部兩側可止痛止血。口腔護理可保持口腔清潔無異味,防止口腔感染并促進食欲。患者術后因鼻腔填塞不能通氣,需張口呼吸,易造成口唇干裂,故口唇涂以護唇膏以防止干裂。每天定時用滴呋麻液和氧氟沙星眼藥水交替滴鼻,可防止鼻腔出血、和防止感染。術后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可軟化血痂,清理鼻腔,有利于通氣。早期活動有利于機體康復,有效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定期門診復診是鼻內鏡手術治療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階段,患者出院后定期進行鼻內鏡檢查,及時清理術腔積血、積痂、新生的肉芽及囊泡等,可顯著提高療效,防止復發(fā)。
參考文獻
[1] 朱小燕,黃海瓊. 鼻內鏡下鼻竇術后術腔的綜合治療及黏膜轉歸情況初步觀察.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26(15):708.
[2] 余江萍,秦琴,王雪松等.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26例臨床分析.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26(14):664.
[3] 伍素英. 鼻內鏡的臨床應用及術后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28(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