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弱文
母親是一個極普通的人,一生與世無爭,任勞任怨。母親性格慈善柔弱,我曾聽說過,母親一生中做的一件最勇敢的事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那時父親在外地做事,我還沒出生,母親帶著年幼的姐姐和大哥在家,公共食堂的大鍋飯吃不飽,姐姐和大哥餓得直哭,快要餓死了,母親也餓得頭昏眼花。于是母親只好等天黑,去村莊外的玉米地里去偷偷地撿些玉米桿回來吃?;璋档脑鹿庀?,碰巧一只野豬迎面跑來,野豬的嘴里叨著一個玉米棒子,要是在平時,一般只有躲避野豬的份,可此時,母親看中了野豬嘴里的玉米棒子,母親不知是哪來的力氣,拾起一塊尖石頭狠狠地拋向野豬,再順手撿起一根木棒砸向野豬,野豬見有人襲擊,松開嘴,玉米棒子掉在地上,母親以為野豬要走開了,想上去撿玉米棒子,沒想到野豬反而朝母親撲了過來,野豬的尖嘴向母親的腳拱來,幸好母親忙往一棵大樹后一躲,野豬用力過猛,一下子沖到大樹附近的溝里去了。母親急忙撿了那個玉米棒子,慌忙地跑了回來。母親把這個玉米棒子洗了洗,煮著給姐姐和大哥吃了。這過后沒幾天,碰巧公共食堂散了,母親和姐姐、大哥的日子才好過些。母親平時連殺雞都膽怯,那時敢出手打野豬,完全是為了給姐姐和大哥吃上一點東西,才勇氣倍增。
母親雖然沒有多少文化,卻是我最好的老師。我總以為地木耳是從石頭里長出來的,母親卻對我解釋說地木耳是雷公從天上打下來的。我說山上沒有蘑菇了,母親卻說蘑菇是山野中最靈巧的魔術(shù)師,縱是在一遍遍尋找過的草叢里,總會有漏網(wǎng)的。我說彩虹是雨霧反射太陽光,母親卻總是說彩虹是天上的橋。我記得,母親很喜歡讀書,卻一直沒有讀書的時間。母親識不了字,卻總是喜歡把我的書翻來翻去,她是在用心“讀”書。母親愛勞動,印象中母親總在地里與家之間奔走著,偶爾去集市趕集。母親很少出遠門,去得最遠的地方是二哥家所在的邵陽市。
一次,我去看望了住在邵陽市二哥家的母親。我常年奔走在外,難得有機會與母親團聚,我握著母親瘦弱的手,感到很溫暖。我沒想到,那次竟是最后一次拉著母親的手。后來,接到二哥的電話,母親突然病重,在被送回婁底市鄉(xiāng)下老家?guī)仔r后就病故了。我馬不停蹄,急急地趕回老家。老家的木房子廳中,家人和眾多親戚已著白衣素服,淚眼婆娑。小山村一時間也陷入了沉重的氛圍。銅鈸皮鼓聲與管樂隊的號音彌補不了母愛缺失,跪跪拜拜間,時間里彌漫著一種親情被撕裂的痛。三天三晚的喪事后,母親被送到了山上,埋葬在父親的墳?zāi)古裕赣H靜躺在了故鄉(xiāng)的土地上。痛失慈母,就像故園的墻頭頃刻之間倒塌一壁似的,風(fēng)中飄浮著一種無名的憂傷。不久,我們給母親的墓地掛頭社,蜿蜒的山路上,白色的社筒,如一條白色的長龍。長長的奠拜隊伍很快到了墳地。綢緞做的鶴,綢緞做的花環(huán),綢緞做的社筒,潔白素雅,寄托著我們對母親濃濃的思念。親友們送來的社筒都堆在母親的墓后,點燃線香,燃放煙花,供上供品。此時,我好像感覺母親沒有離去,始終在我的身邊。我相信母親的靈魂一定在故園的山山嶺嶺間的某處,母愛還留在時光里。我踩著的這片地和我目光所及的一些石、樹、草,都早已染上了母親的氣味。
花開花落故鄉(xiāng)遠,此后我的夢里,晃著晃著的,不只是夢,還有故鄉(xiāng)的藤蔓,竹葉間的涼風(fēng),以及遙遙遠去的母親的呼喚。母親雖然已經(jīng)離世,可母愛不老,母親留給我的記憶太多太深,理不出一個頭緒,真是剪不斷,理還亂。那些浸在時光里的母愛,歷久彌新。
(編輯 李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