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濤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在反復的朗讀、逐步的感悟中懂得只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3.運用課文中的有關(guān)句子來理解課文,體會青蛙的感情變化。
教學重難點:
1.運用課文中的有關(guān)句子來體會青蛙的感情變化:渴望→失望→希望→喜悅。
2.懂得要想實現(xiàn)理想就必須腳踏實地,堅持不懈。
教學過程:
一、學習1~3自然段
1.導入:有只小青蛙聽說大海是一望無際,海水是那么藍、那么清澈。它多想去看看大海呀!(板書:渴望)青蛙要怎樣才能看到大海呢?誰告訴了它?
2.生自由讀1~3自然段。
3.出示蒼鷹說的話:“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海了?”
4.指名讀蒼鷹和青蛙的對話:邊讀邊想:青蛙要怎樣才能看到海?
5.蒼鷹對它說了什么呢?這對青蛙來說容易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6.指導讀青蛙說的話:“天哪,這么高的山!”(教師畫山的簡筆畫,先畫低一點,逐步加高,高到高聳入云,并且陡峭。從視覺上讓學生覺得山太高了,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
7.抓住關(guān)鍵語句:“天哪,這么高的山!”“我沒有……也沒有……怎么上得去呢?”讓學生感受到青蛙很想看大海卻又擔心登不上山頂?shù)暮ε隆⑹恼Z氣。(師相機板書:失望)
師:那么,山能不能不過呢?我們來聽聽蒼鷹后來說的話。
8.出示句子:“是啊,這山是太高了。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1)你能試著讀讀蒼鷹的話嗎?
(2)教師范讀,學生仔細聽哪些詞語讀了重音(通過交流,幫助學生認識“只要……就……”的句式和反問句“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3)小結(jié):蒼鷹說得多輕松啊。
9.指名分角色朗讀1~3自然段。
10.如果你是小青蛙,聽了蒼鷹的話又會怎樣呢?
二、學習4~10自然段
1.這時的青蛙失望極了,覺得自己的愿望是無法實現(xiàn)了!那故事到此結(jié)束了嗎?(沒有)是誰給它帶來了希望?接下來又發(fā)生了什么呢?
2.請同桌合作,分角色讀一讀4~10自然段,理清角色間的對話。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引導學生借助標點體會感情。(三個“!”)
3.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4.為什么松鼠對青蛙說“你一定能看到大?!??(青蛙一再試跳,完全能跳上石階松鼠看出只要青蛙堅持一個一個石階往上跳,它就可以看到大海,所以它這樣說了。)
5.指名分角色朗讀,學生評議,教師相機指導,體會青蛙在松鼠的啟發(fā)引導和激勵下,從失望到希望。(相機板書:希望)
6.演一演。(同桌演一演)
三、學習第11自然段
師:就這樣,青蛙跟著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課件演示)大家都知道,這座山高聳入云,不知比我們的樓房要高出多少倍?那臺階也不知有幾百級,還是幾千級?你想想,它們在攀登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
1.齊讀第11自然段。
2.感悟“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渴了……”等詞句的含義。體會它們的辛苦,感受它們頑強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3.提問:我們從這段話中得到什么啟示?(認準目標、不怕困難、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終究會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4.模仿:(播放音樂,全體學生做小青蛙,一步一步接連不斷,不停地原地跳,通過學生主動參與體會青蛙上山的艱難。)
5.引導學生討論想象:上山過程中青蛙還會遇到什么困難?它又會怎樣克服呢?(集體討論討論,為它想想辦法。)
6.品讀第11自然段。
過渡:青蛙登上了山頂,結(jié)果呢?
四、學習第12自然段
1.出示大海的畫面。說說青蛙登上山頂后,看到了什么?(大海)想象:它們看到了怎樣的大海?(互說,指名說)它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板書:喜悅 )你從哪個字看出來的?(?。?/p>
2.如果你是小青蛙,大海就在你的眼前,你會想說什么呢?
3.松鼠又會說什么呢?
4.小組討論,想象填空:見大屏幕
5.師:是啊,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只要一步一步,堅持到底,就一定能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
6.帶著這種歡暢的情緒來練讀第12自然段。(齊讀)
五、拓展延伸
1.交流課前收集的與勤奮努力、戰(zhàn)勝困難有關(guān)的童話、寓言故事、諺語。
2.投影出示:(讀一讀)
(1)有志者,事竟成。
(2)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3)故事:《龜兔賽跑》。
(4)《新語文閱讀》中的《小老鼠上海濱》。
3.小青蛙這次看??芍^大開眼界。下山后,它想:我一定要到各處去看看。小朋友猜猜小青蛙會去哪里?它又會碰到哪些困難呢?你能模仿課文編一段“青蛙看 ”的故事嗎?
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