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宇
看,月亮永遠在天邊懸掛著,日復一日地,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聽,月亮永遠在你心中歌唱著,年復一年地,唱著你內(nèi)心最真摯的情感。
夜深了,月至中天,在一間簡陋的小屋里,一位惆悵的詩人正難以入眠。他望著遠處的月亮,又怎能壓抑住內(nèi)心的詩情,于是拿起毛筆,沾上墨汁,心隨月亮的歌聲,在濃濃的思鄉(xiāng)情中蕩漾。羈旅遙相寄,李白這位縱情高歌的大詩人,卻用如此柔情的方式,把思鄉(xiāng)之情傳向遠方。這潔白晶瑩、清光四射的明月,在此時唱出了一位詩人的心聲。這便是月亮歌聲的魅力,讓這位一生都與月亮結緣的大詩人,聽出了自己的心聲。
彈指一揮間,微風起,拂散沙塵,時光的腳步轉(zhuǎn)眼伴李白遠去。相似的一個夜晚,在貝多芬耳里,卻是不同的聲音。在萊茵河畔的一間小屋里,傳出陣陣美妙的琴聲。月兒在萊茵河里變幻著自己的身姿,貝多芬仿佛躺在河中央那塊最明亮的地方,將每一個音符溫柔地灑向大地。在這個普通的夜晚,貝多芬沉浸在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
今晚,夜色微涼,一位少年正在傾聽月亮的歌聲。對他來說,月亮的歌聲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象,承載著人們賦予的太多情感:隱者寄以雅致,羈旅者寄以鄉(xiāng)思,惆悵者寄以嘆息……那位少年又會寄以何種感情呢?
月亮的歌聲,千百年來亙古如斯。月光盈盈,流過秦磚漢瓦,流進唐詩宋詞;照過千山萬水,見證過山盟海誓。它在秦磚漢瓦中唱出了歷史的厚重滄桑;在唐詩宋詞中唱出詩人的多愁善感。它照過千山萬水,歌唱著自然的壯麗偉大;許過山盟海誓,歌唱著情深義重。它與搗衣砧聲一起,在浣女的手中經(jīng)歷風霜雨雪;與淚光一起,在閃爍著生命的光輝瞬間;與門框一起,與慈母肩膀成為溫暖的港灣……
千百年來,在一個個月亮唱歌的夜晚,圓圓的明月已沉淀為一種特殊的意象。人生亦是如此。美境縱來,事亦隨變,無論是陰是睛,是圓是缺,總能同明月一起,品味人生。
月亮唱歌的夜晚,你我都在傾聽。
點評
全文以月亮為線索,將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三個美好的月夜串聯(lián)在一起,由古至今,由想象到現(xiàn)實,生動形象地塑造了月夜下作詩的李白、月夜下彈琴的貝多芬及月夜下思考的少年這三個人物,語句優(yōu)美,讀后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