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鵬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131-01
咬合重建修復治療,是單頜或雙頜伴有少數(shù)牙缺失時冠橋的修復,以恢復咬合關系為主要目的的治療手段。來改善美觀,穩(wěn)定牙列,以恢復咀嚼功能以主要目的,因此恢復垂直距離、頜位關系和咬合關系是治療的中心工作。它包括糾正頜位、恢復面部垂直距離,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理性的牙合關系,消除因牙合異常而引起的口頜系統(tǒng)紊亂,使顳下頜關節(jié)、咀嚼肌、牙合三者相互協(xié)調,恢復其正常的功能。
我們必須了解模型并不等同于口腔,牙科技工只在模型上加工修復體,也就是說技工只對模型負責,并不對患者的口腔負責。下面我們就技工這個方面談一談體會:
1 咬合重建的原則是:緩解不適當?shù)难篮狭?,通過咬合重建合理分布牙合力,避免牙合干擾,使單位牙合力處于牙周、顳下頜關節(jié)、肌肉的耐受閾值內,避免咬合創(chuàng)傷;形態(tài)與功能相協(xié)調 咬合重建后新建的牙合面的形態(tài)即牙尖的高度、斜度、溝嵴方向應與下頜的生理運動相適應,形成良好的橫牙合曲線和縱牙合曲線;上下頜咬合關系應形成尖窩相對的接觸關系,建立穩(wěn)定的咬合接觸,正中牙合與正中關系牙合相協(xié)調,閉合時牙合力的傳導趨向牙體長軸方向。
2 咬合重建修復治療主要是:恢復正常的垂直距離。確定增高值,病理性-有顳頜關系病癥狀可增高2-6mm,非病理性-無顳頜關系病癥狀可增高2-3mm,增高值越過3mm的患者需要平分上下頜的值,先修復單頜時對頜仍用牙合墊或臨時活動義齒過渡,經數(shù)周后再修復上頜或下頜;恢復正常的牙合關系。比較嚴重牙合關系紊亂的患者盡可能采用調節(jié)式合架,上頜先修復時應確定矢狀曲線和橫肉牙合曲線,下頜先修復旱應確定斯比氏曲線,再調整牙尖斜度和覆牙合覆蓋關系;修復設計的要點,形成良好的冠緣 戲耍緣形態(tài),確定有良好的共同就位道,盡量擴大外展隙和錐間隙。總之要考慮到有足夠的技工操作空間。冠橋設計盡量分段或采用活動連接方式。
3 咬合重建修復治療中技工方面出現(xiàn)差錯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3.1上牙合架前檢查模型及頜位
3.1.1牙尖交錯位明確時:上牙合架前需去除工作模型及對頜模型上的氣泡,使上下頜緊密地嵌合。
3.1.2牙尖交錯位不明確時:除末端咬合游離的癥例外,原則上不使用蠟牙合記錄上牙合架。此時,應按蠟牙合記錄在上下頜模型上描繪出對位線后,取出蠟牙合記錄,按對位線上牙合架;對于牙合面磨耗顯著,難以確定上下頜位置關系的癥例,應由牙科醫(yī)師劃對位線。
3.1.3上牙合架:牙合架的選擇必須使用帶有切導針和切導盤的平均值牙合架。使用半調節(jié)或全調節(jié)式牙合架的意義不大,也不現(xiàn)實。
3.2上牙合架的步驟及注意點:
3.2.1使用牙合平面板上牙合架時:擰緊牙合架上的各個關節(jié),并使切導針回零位→把上頜模型放置在牙合平面板的正確的位置上→在相當于兩側上頜7的位置墊粘蠟,防止模型翹動→調和并構筑石膏(為減小石膏的凝固膨脹、防止模型移位,石膏應調和得稀一些)→用橡皮筋固定上下頜體,并使切導針與切導盤緊密接觸→石膏固化后,按對位線使下頜模型與上頜模型正確對合,并用火柴棒、廢車針等固定上下頜模型(需固定3處或4處),確保上牙合架時上下頜模型的位置關系不改變→倒置牙合架,按同樣方法調和并構筑石膏→再次用橡皮筋固定上下頜體,并使切導針與切導盤緊密接觸→去除過剩的石膏→等待石膏的完全固化。
3.2.2不用牙合平面上牙合架時:擰緊牙合架上的各個關節(jié),并使切導針回零位→按對位線使下頜模型與上頜模型正確對合,并用火柴棒、廢車針等固定上下頜模型(需固定3處或4處),確保上牙合架時上下頜模型的位置關系不改變→調和并構筑石膏(為減小石膏的凝固膨脹、防止模型移位,石膏應調和得稀一些),先上下頜模型→用橡皮筋連接切導針的中孔及牙合架支柱上相當于兩側牙合平面的延伸標記,形成假想的牙合平面。調整下頜模型的高度,使上頜模型的牙合平面與該橡皮筋一致→待石膏初凝固→按同樣方法調和并構筑石膏,以固定上頜模型→再次用橡皮筋固定上下頜體,并使切導針與切導盤緊密接觸→去除過剩的石膏→等待石膏的完全固化
3.2.3石膏完全固化后,撤除橡皮筋,檢查切導針是否與切導盤緊密接觸,否則需重新上牙合架。
我的看法是盡量在上完牙合架后請他們檢查牙合架上的咬合狀況,交貨時把義齒置于牙合架上,請他檢查義齒在牙合架上的咬合狀況,這樣通過雙方的溝通,能避免很多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