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史上,柳宗元有著獨特的貢獻,尤其是他的“天人觀”,從全新的角度,把天災、人禍、國亡的關(guān)系進行論述,引導人們重新思考自然現(xiàn)象與社會現(xiàn)象的關(guān)系,在啟迪心智方面發(fā)揮著的巨大作用。
關(guān)鍵詞:天人觀;自然;唯物
作者簡介:王雪梅,文學碩士,貴州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學。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5-0-01
天人關(guān)系是我國古代哲學的最高命題。天在先秦歷史觀中指至高無上的神,是主宰一切的神,大至朝廷興亡,人間治亂,小到人的禍福壽天,都是“天命”決定的。這一觀點在先秦的許多著作中都有表現(xiàn),其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貴族特權(quán)。如《國語》中大量宣揚了“天神主宰一切”“天人感應”“受命于天”等神權(quán)觀。柳宗元認為“其說多誣淫”“好怪而妄言”,并在其《非國語》一書中用67篇短論,反復闡明了天命論的虛假,指出“天誅、天罰”都是無稽之談,對國語所宣揚的有神論觀點做了系統(tǒng)性的駁斥。
例如,《國語·周語》篇中說,周幽王二年,西周山川出現(xiàn)地震,周史官伯陽父認為這是“天地之氣,失其序”,其結(jié)果就是“國必亡”,斷定這是周朝要滅亡的預兆。柳宗元在《非國語·山川震》中指出,山川是“天地之構(gòu)”,它們“自峙自流”“自崩自缺”都是自然現(xiàn)象,與人的禍福、國家的興亡根本沒有必然聯(lián)系。他認為周的滅亡,主要是由于政治腐敗,管理不善造成的,是“人的事”,而不是“天地的事”。柳宗元以自然物質(zhì)的自我運動來解釋地震現(xiàn)象,以此來否定天主宰人事的論調(diào),從全新的角度,把天災、人禍、國亡的關(guān)系進行論述,啟迪人們重新思考自然現(xiàn)象與社會現(xiàn)象的關(guān)系,這種唯物論觀,在當時具有振聾發(fā)聵的意義。
在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為了嚴禁百姓“犯上作亂”,為了鞏固統(tǒng)治地位,常用“天命論”來麻痹百姓?!秶Z·晉語》記載:宋人殺死國君宋昭公,晉國趙宣子要求盟國晉靈公出兵伐宋,不然,晉國必遭天譴。國語作者認為弒君是大逆不道,應當受到懲罰。柳宗元針對此給予尖銳的駁斥,在《非國語·伐宋》中,用歷史上許多事實來揭露“天命論”的錯誤,指出天不懂好惡,更不可能懲罰,如果有,那么為什么古代那些殺人最多的人不僅長壽,而且還逍遙自在呢?這證明天并不能維護公理,否定天的主宰。
柳宗元對《國語》中這類觀點的批判很多,占篇幅的二分之三,表現(xiàn)來對前人大膽質(zhì)疑的批判精神,和對國家民族高度的責任感。
柳宗元否定“天命論”,用唯物觀點來解釋“天人關(guān)系”的思想在《天說》中也有明確闡述:“天地,大果苽也;元氣,大癰痔也……”意思是說,天地、元氣、陰陽,是同果木一樣的東西,是自然之物,是無意識的,都不能賞功伐禍,更不能主宰人的行為。他指出,人們希望天能賞功伐禍,有來冤屈就怨天怨地,希望天能拯救他們的這一觀念是大錯特錯的,不能寄希望于天,而要寄希望于人??隙颂焓俏镔|(zhì)的,地是物質(zhì)的,表現(xiàn)出樸素的唯物宇宙觀。
柳宗元對天命論的揭露和批判,在《天對》中表現(xiàn)得罪徹底、最堅決,這是對屈原《天問》的回答?!短靻枴肥乔诹鞣派闹兴伎嫉目偨Y(jié)。詩人對宇宙、自然、歷史等大膽提出懷疑和質(zhì)問。他“懷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鎖未,放眼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魯迅《摩羅詩力說》)從未有人對此進行過回答,也不知怎樣回答。柳宗元從無神論角度,廣泛探索和研究了宇宙自然的種種現(xiàn)象,針對屈原的天問進行全面而系統(tǒng)的回答,是柳宗元唯物觀的具體體現(xiàn)。《天問》《天對》被譽為我國哲學和文學史上的姊妹篇。
屈原問“天命反側(cè),何伐何佑?”意思是:天反復無常,憑什么施于懲罰和憑什么施于保佑?柳宗元答“天邈以蒙,人公以離;胡克合厥道,而詰彼無道?”意思是說,天高高在上,昏昧無知,人渺小而與天無關(guān);怎么能用人事附會天道,去責問上天賞罰不當呢?
關(guān)于王朝的更迭,屈原問“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禮天下,又使至代之?柳宗元答“天集厥命,惟德受之;胤怠以棄,天又佑之!”明確指出來得天下和失天下都決定于人是否有好德行,是否有治理天下的才能,而絕對不是由上天來決定的。
對所謂神仙長生不老問題,屈原問“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壽何所止?”柳宗元答“仙者幽幽,壽焉熟慕!短長不齊,咸各有止。胡紛畢漫汗,而僭謂不死!”尖銳地批評仙人不死的騙人說教,這在煉丹求仙等迷信活動盛行的中唐時代是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
總之,柳宗元在《天對》中對作為自然物的形成和發(fā)展等方面進行了唯物主義的闡述,明確提出了大自然的構(gòu)造和人類社會不受天神主宰的觀點,否定來天神的存在,較全面地徹底揭穿了自古以來人們對天的神秘和敬畏,為“天人關(guān)系”的探索開辟了一條科學認識的道路,給后人對天人關(guān)系的認識提供了借鑒。
柳宗元的哲學思想主要成型與他貶官永州期間。永州生活,使柳宗元廣泛接觸普通百姓,深入了解社會現(xiàn)實,對許多傳統(tǒng)的觀念有了新的認識,對固有的權(quán)威提出了挑戰(zhàn),表現(xiàn)知識分子的社會良知。
參考文獻:
[1]《國語》.岳麓出版社,2005
[2]《楚辭》.中華書局出版社,1998.
[3]《柳宗元作品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4]《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