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英
摘 要:閱讀教學中,依據(jù)學生獨立自主獲取知識的一般規(guī)律,可以把一個完整的閱讀學習過程分為:設疑、解答、測試三個階段,根據(jù)這三個階段設計了“自我質(zhì)疑─自我解答─自我測試”的“三自”閱讀教學法?!叭浴遍喿x教學法每一個階段的實施和完成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三自”閱讀教學法既是以學生自學能力為依靠,更是以學生自學能力為目標。
關鍵詞:自我質(zhì)疑;自我解答;自我測試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彼?,學生的“自能”應該才是我們教學最終的追求,而學生“自能”的程度才應該是評價和衡量學習成敗的關鍵。那么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來實現(xiàn)學生的“自能”呢?
一、學生自我質(zhì)疑
“三自”閱讀教學法的首要問題是解決自我質(zhì)疑,而自我質(zhì)疑的關鍵是要能發(fā)現(xiàn)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只要能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證明學生已經(jīng)進入課文的情境中了。以前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都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來解決課文中的一系列問題,其中問題的提出都是由老師,學生被動地接受,抹殺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三自”閱讀教學法首先要求學生自己來提出問題,這樣一開始學生便主動探索文章,從而發(fā)現(xiàn)疑問,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力性,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形成了一個良好氛圍,使學生在課文的開始環(huán)節(jié)中就保持了高漲的熱情,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主要做好以下幾個任務:
1.引導學生探索教材去發(fā)現(xiàn)問題,必須先要熟悉課文
在這方面,我們首先要教會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閱讀時要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帶著要求讀課文,首先老師要求學生閱讀時要時刻不忘教學重點,其次再要求學生通讀課文及其一切助讀性文字,如提示、注釋等。這樣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后再來進一步探討文章。
2.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
在學生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中,常常會有兩種可能:一是文章太過簡單,學生閱讀一遍感覺都懂,無疑可問。其實并不是這樣,只是學生沒有深入到課文中去,深入課文中后就會有許多疑問,因而我們要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深入探討。二是文章太過深奧知識涵蓋太廣,可能讓學生閱讀后茫然而不知所措,一下子蒙了,這時非要他們提問可能會亂問一通,抓不到重點。
3.問題的表述
發(fā)現(xiàn)問題后,為了讓同學認可并和自己一道探索這個問題,就要認真地組織語言把問題表述清楚。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要利用這個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惜時間地來訓練??梢酝ㄟ^說、寫、糾、改等方法使之表述得當,語言規(guī)范。
二、學生自我解答
學生自我解答是指學生提出問題后,以提出問題的學生為中心,以全班同學為集體,對所提出的問題展開探討求真,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問題提出后,老師要讓提問者自己也參與進來對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最后解答,這樣不僅能直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辯論是非的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而且還可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自主意識。
在實施自我解答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做參與者還要做好領頭羊的作用,引領著討論的方向,討論的深度,另外老師還得決定開展討論的廣度,是開展全班性的大討論還是只在小組進行討論,根據(jù)問題的重要性來決定,體現(xiàn)教學重難點的問題,要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大討論。
三、學生自我測試
我們在評估工作上徹底打破傳統(tǒng),采取學生自我測試的方式,測試題目由學生共同擬,答案由學生共同做,評分也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樣做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首先,直接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測的能力,這是“自能”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其次,增加了考試的功能,以往考試只是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估,而現(xiàn)在考試成為多功能手段的教學方法。最后,消除了學生對考試的神秘感和畏懼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在自我測試中,教師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組織和指導工作:
1.指導擬題方法
這一教學行為要通過常識介紹或舉例示范,使學生逐步掌握擬題的基本方法。
2.組織共同擬題
教師要對學生的擬題加以選擇,重新組合,必要時做一些修改或補充,以形成一份完整而小型的測試題。
3.組織、指導答題和評估
“三自”教學法追求的目標是學生的“自能”讀書,自主學習的能力,而真正實現(xiàn)“自能”,不可寄希望于一日之功。這是一個長期積累、反復實踐的過程。我們必須有一個長遠的規(guī)劃,并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對學生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洪縣梅花小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