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姿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總目標中指出,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睂W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實踐,當然也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有效引導結合起來呢?下面以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材五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談一談我的做法。
一、感知教材,提出問題
小學課文的突出特點就是中心明確。在導人新課,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課文中講了怎樣的一對父與子?從哪一句話中可以看出來?從這句話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通過這三個問題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句,同時也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課文的目的一一為什么說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從而形成問題意識,產生學習需要和興趣,達到問題驅動的目的,使學生知道要學什么。
二、探究學法,啟發(fā)自主
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非常重要。我在學法指導上是這樣做的:首先通過運用交談的方式提出,要知道課文中為什么說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你準備怎樣學習課文?學生說要讀書,要劃出重點詞語和句子細細體會、要邊讀邊想……為了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效,我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做簡要概括后,結合單元訓練重點補充說:還要特別注意通過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句子去體會父與子無比幸福的愛。這樣為學生自主學習解決了學習方法上的困惑,使學生明確了應該怎樣學。
三、自主學習,合作指導
語文素養(yǎng)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漸鍛煉發(fā)展起來的。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深入學生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關照“學困生”,對學生學習給以必要的幫助和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學生是否能夠有效自主學習的關鍵,也是學生能否進行自主學習實踐的關鍵。學生得到充分的自主學習實踐后,在小組內進行學習交流,對問題進一步明確,對自主學習成果進一步完善。使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四、匯報交流,幫助引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因此,在學生匯報交流時要注意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為此我做了這樣的設計:一是請同學們按著課文的順序匯報你從哪里體會到“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二是結合學生匯報中提出來的重點詞句進行綜合性語文技能訓練。我采取的教學策略為一匯報,二談感悟;三設點訓練、深化理解提高學習質量。
五、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學生對自主學習的評價是學生自主學習良好品質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總結學習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一組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你是怎樣學習的?你記住了課文里哪些重點句子?課后你準備怎樣做?使學生養(yǎng)成總結反思、自我進行學習規(guī)劃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品質不斷地發(fā)展。
這節(jié)課我通過目標定向、任務驅動、學法強化、自主實踐、交流反饋和全面訓練等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即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又積極體現(xiàn)了教師的幫助和引導。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認真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各種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主學習的氛圍。當然,學生自主學習不能完全脫離教師的引導,這需要教師把握好引導的“度”,即:學生力所能及時,教師放之;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幫之;學生不能完成時,教師教之。只有教師真正把握了適度,才是有效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