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要】本文以作者和女兒閱讀繪本的經(jīng)歷為實例,展示個體的閱讀狀態(tài)、對話以及感受,又從實例分析中提煉出繪本的特點。
【關(guān)鍵詞】繪本 特點
一、 什么是繪本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即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
二、 繪本的特點
1.裝幀精美,文字精煉,繪畫是藝術(shù)精品,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幾乎每一次翻動繪本書頁時,心里都懷有嚴肅的尊敬與巨大的期待。
買回來的繪本絕大多數(shù)是明天出版社的。薄薄的書頁、厚厚的硬皮封面、彩色純色或圖畫的環(huán)襯、寬或窄的腰封、令人吃驚的價格、各種風格的圖畫、稀疏的文字……有一些硬皮封面外還加上了簡精裝的紙質(zhì)封套。收到這些大小不一的繪本時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有驚喜也有小小的失望:第一次的驚喜更多來自于書本品質(zhì)的精良;第一次的失望是因為在我的思維定勢里,文字似乎才應(yīng)該是書本的主角,想到過繪本的文字少,沒想到這么少,有的甚至就是無字書。
2.繪本是讓孩子快樂的!讓孩子開心笑的!“哈哈哈……哈哈哈……”女兒看《蚯蚓的日記》時發(fā)出最多的聲音就是笑聲,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媽媽,你快來看!”那種真實的開心和迫不及待的分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常常有這種明媚的心情和分享的急切,那是一種內(nèi)心非常幸福和充盈的感覺!我經(jīng)歷過、感受過,所以理解它們是生命中多么可貴的時刻。
我好滿足,這些繪本帶給孩子的開心和快樂,也深刻領(lǐng)悟到:它們不是拿來教育孩子或要求孩子一定要讀的,它們就是讓孩子快樂的!讓孩子開心笑的!
我絕不會在孩子看過繪本后問東問西,生怕她遺漏了什么片段或知識,怕她漫卷書頁囫圇吞棗,通過設(shè)問與回答來了解自以為孩子的收獲,滿足自己的內(nèi)心需求。
我想給孩子的開心與快樂,這些繪本很容易就做到了。我從女兒閱讀時的開心看到了繪本作者們那顆璀璨晶瑩的童心,看到了那個干干凈凈的世界!
3.繪本是圍繞著孩子的視角,引導在孩子的高度用心寫用心畫的!女兒又一次翻看《好餓的小蛇》時問我兩個問題:“媽媽,你猜小蛇吃下這棵樹沒有?你知道小蛇吃完了東西干什么嗎?”
我記得當時陪她看書看到小蛇吞下整棵蘋果樹時,眼睛成了兩個小叉叉,所以我說:“沒有,它好像被樹撐死了。”
“它吃下了這棵樹!”女兒一邊告訴我結(jié)果一邊翻到環(huán)襯和第一頁對比給我看兩棵樹不同的樣子。“以前這里有一棵蘋果樹,現(xiàn)在只有一小截斷了的樹樁,這棵蘋果樹被小蛇吃了!”
“那你知道它吃完東西了做什么嗎?”女兒接著問。
“繼續(xù)散步吧……”我猜測著說。
“你看?!迸畠河址椒獾捉o我看,“它在睡覺,它靠在綠色的小石頭上睡覺,因為綠色的小石頭上長滿青苔,軟軟的,很舒服!”
我恍然大悟:繪本的裝幀不是形式,是故事情節(jié)或閱讀情緒的提示和延續(xù)。繪本里的每一筆、每一處都是用心的,圍繞著孩子的視角,引導孩子的高度用心寫用心畫用心設(shè)計的!
4.有些繪本將深刻的人生哲理與智慧根植與傳遞得不著痕跡。第一次讀《獾的禮物》時,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條通往死亡的黑的隧道。從插畫到文字,從翻開到合上書頁,死亡這個沉重的主題讓我始終沉浸在復雜的心情中。對于獾的離開,我和書里的小動物們有一樣的惋惜和感嘆,還十分佩服作者的勇氣——在處女作中和孩子們分享這個沉重的話題。
看到女兒看這本書了,卻從來沒有聽到她表達悲傷和同情的心情。我等待著,一直等待著她一次、又一次看《獾的禮物》后的心情或者只字片言,可是女兒一直沒有說。
直到奶奶告訴我:“現(xiàn)在她每次上美術(shù)課都帶兩張白紙去,說跟前面的女同學帶一張,因為她家里沒有?!蔽遗既粏柶鹋畠簬О准埖氖虑?,她點頭,而后說:“是?。♀稻褪沁@個樣子的,它教鼴鼠手拉手,教狐貍打領(lǐng)帶,它心好好,朋友們好喜歡它,即使它死了也在朋友們的心里?!?/p>
聽到女兒的話,我一直等待著的心突然敞亮:我小看孩子了,我以為他會沉浸在悲傷的心情里感嘆,或許她并未完全理解“死亡,是肉體去到另一個世界,而靈魂在人們的心里永生。”那么深奧的含義,可是她完全讀懂了這本書要傳遞給她的最最珍貴的東西!
繪本是兒童早期以及終身閱讀中一種很重要很美好的書本形式。我和女兒從接觸繪本的“第一次”開始,都喜歡上了它,我們和繪本的故事已經(jīng)展開,注定不會結(jié)束。
繪本的特點決定了其中要讀的絕不僅僅是文字,而是要從圖畫中讀出故事,進而欣賞繪畫。當然,繪本不能立竿見影地實現(xiàn)我們對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繪本中高質(zhì)量的圖與文,對培養(yǎng)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還有情感發(fā)育等等,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彭懿.繪本:閱讀與經(jīng)典[M].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