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群
【摘要】《荷塘月色》是一篇經(jīng)典寫景美文,也是中學教材里的一篇老課文。關(guān)于這篇課文的分析及教學設計可以說是不計其數(shù)。很多老師都認為這篇課文很難再有大的突破與超越了。但是越是老課文,越應該去挖掘新的突破點。老教材新教法,更能體現(xiàn)課改的水平。
【關(guān)鍵詞】調(diào)動思考 調(diào)動試聽 調(diào)動手心
在過去的教法中,老師們教《荷塘月色》的時候大都是對課文條分縷析,講解很到位:介紹作者朱自清及有關(guān)寫作背景;抓住“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一文眼,分析作者的感情發(fā)展脈絡;重點品味文中的4、5、6小節(jié),分析寫景的手法,如比喻擬人通感疊音詞等。但是學生除了知道《荷塘月色》寫景很美以外,就沒有其他更多的收獲。甚至有的學生一直在疑惑作者把荷塘月色寫得那么美究竟有什么意義。那么如何從眼耳手心多方面調(diào)動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為我們展現(xiàn)的豐富的世界呢?一堂語文課是否可以不只是有分析,而且是可以更加生動立體呢?
一、自主提問,調(diào)動思考
在新課程理念下,強調(diào)要讓學生自己體驗探究?!陡咭恍抡n程標準》中寫到:“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guān)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lǐng)域的過程?!睈垡蛩固挂苍?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蔽矣X得教學也是一樣,應該引導學生提問,善于思考,同時要解決學生的疑惑或幫助他們?nèi)カ@取他們想知道的知識與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了解學生的需求與困惑,才能讓語文課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在新課程標準下,要以學生為主體,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提出問題是值得重視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們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先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預習完《荷塘月色》后“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或最有困惑的問題”。把問題收集上來以后,我進行了歸類分析。其中80%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關(guān)于本文的寫作目的及學習本文的意義的,20%是關(guān)于寫作手法的。這兩個類型的問題我確認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二、設置情境,調(diào)動視聽
教學總是在某種情境中的教學,語文教學尤其如此。要培養(yǎng)學生讀寫聽說的語文能力,總是在特定的語文環(huán)境中進行的。一篇課文的閱讀是一個情境,一個字、詞、句的正確理解也離不開上下文的“語境”。惟在這設定的情境中,浮想聯(lián)翩,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可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真是“一字一句總關(guān)情”“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梢?,語文教學必須進行情境教學。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設置情境能讓學生更好的走入課文。首先,給學生聽《荷塘月色》的音頻朗讀,朗讀中配有一些畫面,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情境。我觀察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有的閉著眼睛在欣賞,有的睜大眼睛跟隨著畫面。欣賞完之后,我馬上問他們,“你們聽完朗讀后,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怎樣的世界?學生有的馬上答到:“愛的世界!”全班哄堂大笑。我說:“你講的是江南采蓮的情景吧?看看作者是如何評價這幅畫面的?”學生找到了“這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這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我讓剛才那個學生念一下“風流”一詞的課文注釋——“不拘禮法的表達愛情”。我提醒他們這個注釋側(cè)重于什么,學生馬上悟到了“不拘禮法”,即自由自在??偨Y(jié)出作者是描寫了一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歡快幸福的世界。另外,還有學生回答進入了“寂寞的世界”,有的回答進入了夢的世界……但是,《荷塘月色》不僅僅是形式美,走入情境后應該引導學生深入心靈思考。接下來我將課前同學們關(guān)于本文的寫作目的及學習本文的意義的提問歸納為下面這個問題深入探討:有人認為《荷塘月色》首次以文學文本而非哲學文本的形式向讀者揭示了人類心靈棲居的三個世界,這是《荷塘月色》的最大價值所在。是哪三個世界?你的心靈中也有這樣的世界嗎?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的心靈中有現(xiàn)實世界,有些同學有“荷月世界”——自己心靈一個暫時棲息的空間,但是大部分同學說不清楚自己的理想世界是什么。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和學生交心,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理想世界,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相信這樣他們對《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價值會有更深的理解。
三、形式多樣,調(diào)動手心
新課程要求我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以往的“被動型”教學形式已經(jīng)悄然而去,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型”課堂教學形式,整個課堂教學從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封閉型”走向“開放型”,因此,要調(diào)動各種各樣的形式讓學生展示自我:動作化、游戲化、藝術(shù)化、生活化等等。
例如在帶領(lǐng)學生欣賞《荷塘月色》寫景部分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課文描寫畫出“荷月世界”圖。學生的想像力很豐富,“亭亭的葉子”,花“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他們還在花兒上面反射一些月光,說這樣才像“碧天里的星星”,還畫上音樂的符號,代表“渺茫的歌聲”……這樣不僅讓學生走入了《荷塘月色》的景色中,而且鍛煉了他們的感知能力,想象力。
這樣的課學生很輕松也很感興趣,沒有條分縷析,卻印象深刻,從各個方面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我認為,語文課就應該這樣:生動立體,有聲有色,有思有悟。
參考文獻:
[1]張白山.漫談《荷塘月色》[M].中國和平出版社.2001.
[2]李創(chuàng)新.中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法[M].學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