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惠 鐘夢飛 李春雨 林少娟
(廣東省江門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51)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術后出現尿潴留的相關因素以及護理對策分析
李 惠 鐘夢飛 李春雨 林少娟
(廣東省江門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51)
目的探討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術后出現尿潴留的相關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關醫(yī)療護理對策,以減緩尿潴留的發(fā)生率,及時有效緩解患者痛苦,提供優(yōu)質服務。方法觀察我院心血管科接受介入治療的190例患者的相關資料,其中術后出現尿潴留患者16例,發(fā)生率為8.42%,分析原因并采用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例。觀察組采用積極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干預。結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術后出現尿潴留的相關因素包括年齡、住院天數、留置導尿管、穿刺部位疼痛(P<0.05)。護理干預后經過療效判定,觀察組的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有效率為75.0%,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血管介入患者術后出現尿潴留比較常見,與年齡、住院天數、留置導尿管、穿刺部位疼痛有明顯相關性,由主管護師實施特別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預后效果。
心血管疾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尿潴留;相關因素;護理對策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臨床表現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其發(fā)病急驟,病死率高[1]。在治療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恢復冠脈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因術后患者需長時間臥床,很多患者排尿也不習慣,常導致尿潴留的發(fā)生。另外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術后的患者需大量飲水,以促進體內對比劑的排泄,這樣使得排尿困難問題更加突出[2]。在護理干預對策中,對于產后尿潴留的護理干預方法研究較多,但對于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術后尿潴留專門的研究報道不多見。常規(guī)的誘導排尿法無創(chuàng)簡便、患者依從性好,在臨床普遍應用,但是療效不太確定,需要可能選擇可靠的方法解除尿潴留,促進患者的康復[3]。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術后出現尿潴留的相關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關醫(yī)療護理對策,以減緩尿潴留的發(fā)生率,及時有效緩解患者痛苦,提供優(yōu)質服務?,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間入住我院心血管科接受介入治療的190例患者,其中術后出現尿潴留患者16例,發(fā)生率為8.42%,都符合尿潴留的診斷標準(手術后8 h膀胱內尿量>600 mL,不能自行排尿);年齡范圍在39~59周歲;自愿參與該研究的患者;排除既往有泌尿系統(tǒng)疾患者;精神病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60歲,平均年齡(41.21±1.92)歲。采用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例,兩組的性別與年齡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觀察組采用積極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干預,對照組由管床護士實施常規(guī)誘導排尿法護理,讓患者聽流水聲、會陰沖洗、熱敷膀胱區(qū);讓患者坐起或者站立、下床旁排尿;讓患者熱水洗手,給予心理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由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實施特別護理干預,首先是進行穴位按摩法,用手掌根部輕柔地按摩關元、氣海等處,向下輕推,手法由輕漸重,使少腹部產生溫熱感可順利排尿。其次是每天進行15 min足底穴位按摩,連續(xù)5 d。第三是用紅外線燈或周林頻譜儀在術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區(qū)照射15~20 min,解除膀胱括約肌的痙攣,促使尿液排出。兩組的干預周期為1周。
1.3 調查內容
本文調查了所有接受介入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文化程度、并發(fā)疾病、年齡、住院時間、疾病嚴重程度、留置導尿管、輸液情況、穿刺部位疼痛等。
1.4 預后療效判斷
痊愈:可自行排尿,殘留尿少于50 mL;有效:尿液自行排出,但排尿不暢或部分排出,殘留尿50~100 mL;無效:不能自行排尿,有尿意但殘余尿>100 mL。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選擇χ2檢驗進行組間預后效果的對比分析,相關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回歸分析,P<0.05代表有顯著性差異。
2.1 發(fā)病因素分析
經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術后出現尿潴留的相關因素包括年齡、住院天數、留置導尿管、穿刺部位疼痛(P<0.05)。具體見表1。
表1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術后出現尿潴留的相關因素
2.2 療效對比
護理干預后經過療效判定,觀察組的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有效率為75.0%,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例)
尿潴留主要臨床表現為膀胱內充滿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如果早期不干預,它會逐步加重,最終發(fā)展為尿毒癥,造成嚴重的預后[4]。而近年來,隨著心血管介入技術水平的發(fā)展,心血管介入性診治得到了廣泛應用,不過介入手術術后患者需要臥床時間比較長,術側肢體制動也比較久。同時為預防對比劑對腎功能的損害,心臟介入術后要求患者多飲水,促進對比劑的排泄,以上因素包括精神緊張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非常容易發(fā)生尿潴留[5]。在急性尿潴留發(fā)生之前,多數患者有排尿困難癥狀,可導致腺體及膀胱頸平滑肌收縮,造成急性尿道梗阻而導致尿潴留。同時尿潴留會造成患者腹部脹痛難忍或腹內壓升高引起穿刺處血腫、出血,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康復和護理,也增加了患者痛苦。
本文經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術后出現尿潴留的相關因素包括年齡、住院天數、留置導尿管、穿刺部位疼痛(P<0.05)。一般研究也認為其病因包括年齡、手術、麻醉、精神心理、大量輸液、留置導尿、尿潴留史及慢性合并癥等有關,發(fā)病機制在于以上諸因素引起尿道括約肌痙攣、自主排尿控制功能受抑制而致排尿障礙。其中年齡越大,手術后發(fā)生尿潴留的概率越高,>60歲能明顯增加手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的概率。應用止痛藥可使逼尿肌松弛,進一步降低了神經反射,增加了尿潴留的發(fā)生。留置導尿使膀胱呈空虛狀易引起膀胱張力的消失[6]。
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中,要教會使用便器;訓練患者排尿反射;根據患者情況,重復講解指導有關內容;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做好心理護理;鼓勵患者有尿意時及時排尿,并協(xié)助采取可行的安全體位。而在積極護理干預中,主管護師實施的效果好于低年資護士,可能與主管護師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更能注重人文關懷,更能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有關[7]。同時應用的方法也比較經濟、簡便、高效。本文護理干預后經過療效判定,觀察組的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有效率為75.0%,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總之,心血管介入患者術后出現尿潴留比較常見,與年齡、住院天數、留置導尿管、穿刺部位疼痛有明顯相關性,由主管護師實施特別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預后效果。
[1] 朱曉知.腹部手術后尿潴留處理及護理[J].醫(yī)學信息,2007,20(6): 1056-1057.
[2] 何茉莉,蔡月麗,連珍,等.術前床上排尿訓練對冠心病介入診療患者術后排尿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07,11(4):367-368.
[3] 殷磊.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223-225.
[4] 萬永慧,陳芊,楊欣.術前訪視對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焦慮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5(18):1633-1635.
[5] 徐萍飛.女性心臟介入術后尿潴留的誘導排尿效果觀察[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7,6(7):216-217.
[6] 田茂燕,郭松,張承源.維生素B1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療術后腹脹、尿潴留20例[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3,2(7):36-37.
[7] Jalesh N,Xavier P,Shahid G,et al. The possible role of opiates in women with chronic urinary retention: observations from 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J].The Journal of urology,2012,188(2):480-484.
R473.6
B
1671-8194(2014)16-03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