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超
(江蘇省豐縣中醫(yī)院麻醉科,江蘇 豐縣 221700)
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患者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李新超
(江蘇省豐縣中醫(yī)院麻醉科,江蘇 豐縣 221700)
目的探討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患者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近兩年間在我院骨科行下肢骨折手術的患者共6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研究組術中應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照組術中給予連續(xù)硬膜外麻醉。結果研究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阻滯完善時間、感覺恢復時間及用藥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而阻滯平面及效果滿意度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同時在手術過程中,研究組患者對于切皮、骨性操作以及縫皮的最高疼痛評分和平均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腰-硬聯(lián)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顯著緩解疼痛和局麻藥用量少等優(yōu)點,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下肢骨折;腰-硬聯(lián)合麻醉;連續(xù)硬膜外麻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醫(yī)療設備的改進,各型椎管內麻醉方式已廣泛應用于下肢骨折手術。其中腰硬聯(lián)合麻醉既具有腰麻起效迅速、鎮(zhèn)痛完善、肌松完全以及易于操作等優(yōu)點,又兼?zhèn)溆材ね饴樽淼钠矫婵刹倏匦詮姟M足長時間手術需要以及便于術后鎮(zhèn)痛等長處。腰-硬聯(lián)合麻醉與傳統(tǒng)麻醉方式相比,在臨床手術中已凸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兩年間在我院骨科行下肢骨折手術的患者共60例,ASAI~Ⅲ級,包括16例小腿骨折,18例大腿骨折,15例踝關節(jié),11例膝關節(jié)置換。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齡24~67歲,平均(47.3±4.5)歲;身高為150~182 cm;體質量為47~84 kg。同時排除重要臟器功能明顯障礙者以及脊椎管內麻醉禁忌者。由于給予麻醉方式的不同,隨機將所有患者劃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經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半小時,對所有患者行阿托品(0.5 g)和苯巴比妥鈉(0.1 g)肌內注射?;颊叱蕚扰P位姿勢,選擇L2~3或L3~4間隙作為穿刺點,輸注復方氯化鈉500 mL。在此基礎上,研究組患者給予硬脊膜外穿刺,同時以針法實施腰麻,刺入內腔直達蛛網膜下隙后方可將脊麻針內芯退出并予以觀察。如果回抽可見少量腦脊液即能明確脊麻針已經達到蛛網膜下腔,此時可注射已配置好的局麻藥,即由濃度為10%葡萄糖注射液l mL和濃度為0.75%布比卡因2 mL充分融合而成,速度為0.2 mL/s。注射完畢拔出脊麻針?;颊叱恃雠P位,調整麻醉平面。對照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同時注射0.5%的布比卡因6~9 mL,此后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每隔1~1.5 h追加布比卡因5~7 mL。
1.3 觀察指標[1]
①分別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麻醉后的起效時間,阻滯完善時間、阻滯平面、局麻藥用量以及感覺恢復時間。②采用10 cm VAS標尺對手術過程中切皮、骨性操作、縫皮時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比較,其中無痛為0分,最痛為1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處理,麻醉情況各項指標、VAS疼痛評分比較均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均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的麻醉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麻醉情況比較
組別 起效時間(min) 阻滯完善時間(min) 阻滯平面 藥用量(mg) 感覺恢復時間(min) 效果滿意度[n(%)]對照組 4.2±0.4 26.4±6.7 T10(T8~13) 69.4±3.8 3.3±1.0 24(80)研究組 0.7±0.3 14.0±6.5 T10(T11~13) 9.6±3.7 2.2±0.8 30(100)
2.1 麻醉情況比較
經研究比較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阻滯完善時間、感覺恢復時間及用藥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而阻滯平面及效果滿意度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對照組中有11例患者給予術中鎮(zhèn)痛藥補充,輔用氟芬合劑,6例加用氯胺酮,見表1。
2.2 VAS疼痛評分比較
VAS疼痛標尺評定選取兩組患者中有疼痛顯著者,其中對照組共24例,研究組共7例。在整個切皮、骨性操作以及縫皮的手術操作過程中,研究組患者的上述三項的最高評分和平均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比較(,分)
主要操作 例數(shù)(n) 最高評分 平均評分對照組切皮 8 5.4 2.52±0.24骨性操作 14 8.4 4.21±1.19縫皮 2 3.0 0.62±0.28研究組切皮 2 1.9 0.31±0.3骨性操作 3 4.3 1.09±0.31縫皮 2 2.1 0.33±0.1
下肢骨折包括髖部骨折、股骨干骨折、膝部骨折、脛腓骨骨折、踝部骨折以及足部骨折,是外科手術中常見的病癥之一[2]。今年來,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延長,其發(fā)病率也有逐年增高趨勢。同時,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屬于急性創(chuàng)傷且疼痛程度較強,尤其是對于需要行關節(jié)置換術的老年患者,急需給予快速有效麻醉措施來緩解痛苦[3]。
硬膜外麻醉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具有其獨特優(yōu)點:可以通過調節(jié)局部麻醉藥濃度更好的控制感覺和運動的阻滯程度;通過常規(guī)放置硬膜外導管來根據(jù)外科手術進程來控制麻醉時間;通過硬膜外導管可以給予局部麻醉藥或阿片類制劑以進行術后鎮(zhèn)痛。但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硬膜外麻醉藥的用量較大,疼痛感較強,且由于在短期內大量注入局麻藥極易對心血管和神經造成負面影響[4]。蛛網膜下腔阻滯-硬膜外阻滯聯(lián)合麻醉即將蛛網膜下腔阻滯與硬膜外阻滯兩種麻醉方法聯(lián)合應用,通常簡稱為腰硬聯(lián)合麻醉(CSEA)。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不僅充分利用了蛛網膜下腔阻滯的起效迅速、肌松完全、腰骶神經阻滯充分、藥用量小以及鎮(zhèn)痛良好的優(yōu)點,又有效發(fā)揮了硬膜外麻醉的易于控制平面、可滿足長時間手術和可用于術后鎮(zhèn)痛等長處[5]。其具體功能或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6]:①蛛網膜下腔穿刺與硬膜外腔穿刺的聯(lián)合??衫糜材ね獯┐提槍?5~27 G的細腰穿刺針引導置入。②蛛網膜下腔阻滯與硬膜外腔阻滯的聯(lián)合。即以硬膜外針為引導,置入腰麻針后先以較小劑量的局麻藥實施蛛網膜下腔阻滯,之后可注入適量局麻藥于硬膜外腔,并保證阻滯平面滿足手術需求;或以單次蛛網膜下腔阻滯劑量達到手術需要的阻滯平面,如需擴大手術范圍或手術時間有所延長,則可再次追加硬膜外阻滯。③術中麻醉與術后鎮(zhèn)痛的聯(lián)合。術中以蛛網膜下腔阻滯為主要麻醉效果,術后則利用硬膜外鎮(zhèn)痛,即通過單針系統(tǒng)行腰-硬聯(lián)合麻醉。
本次實驗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在實施腰-硬聯(lián)合麻醉后的各項麻醉指標及VAS疼痛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由此可見,腰-硬聯(lián)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顯著緩解疼痛和局麻藥用量少等優(yōu)點,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 李圣君,李九會,陳宗仁,等.硬膜外麻醉與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7):1514-1515.
[2] 位義芳.腰-硬聯(lián)合麻醉應用于下肢骨折手術[J].中國醫(yī)藥導刊, 2009,11(10):1684-1685.
[3] 陳翔.高齡患者下肢骨折手術中應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2,31(34):35,37.
[4] 王迎雪,孫建國,張惠霞,等.0.75%布比卡因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骨折手術中50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 (11):2749-2750.
[5] 王力.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高齡患者下肢骨折手術中的應用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2):70-71.
[6] 尹衛(wèi)娟,蔡靚羽,祝平,等.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90歲以上超高齡患者下肢骨折手術中的麻醉體會[J].江蘇醫(yī)藥,2011,37(11):1334-1335.
R683.42
B
1671-8194(2014)17-0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