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霞高文英* 余偉冰劉方穎商健彪
(1 煙臺傳染病醫(yī)院,山東 煙臺 264000;2 五邑中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00)
CT引導下125I粒子植入治療放療后復發(fā)鼻咽癌患者的護理
鄧麗霞1高文英1* 余偉冰2劉方穎2商健彪2
(1 煙臺傳染病醫(yī)院,山東 煙臺 264000;2 五邑中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00)
目的總結應用放射性125I粒子治療放療后復發(fā)鼻咽癌患者的護理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從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接受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療的40例放療后復發(fā)鼻咽癌患者的護理要點。結果40例患者治療后均無嚴重術后并發(fā)癥。32例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術后隨訪2年28例患者生活質(zhì)量良好。結論放射性粒子125I治療放療后復發(fā)鼻咽癌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為鼻咽癌的一種補充治療手段。規(guī)范有效的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放射性粒子125I;粒子植入;鼻咽癌;護理
放射性粒子組織間植入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屬于近距離內(nèi)放射治療。該治療方法是將放射性粒子125I在CT引導下,根據(jù)三維立體治療計劃系統(tǒng),將放射性粒子源125I準確植入腫瘤內(nèi),通過放射性源持續(xù)釋放出的低能量的γ射線,在200 d內(nèi)連續(xù)不斷地作用于腫瘤,抑制或殺滅進入活躍期的腫瘤細胞,使局部腫瘤得到最有效的控制,而正常組織不受損傷或僅有微小損傷,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1]。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鼻咽癌患者接受了放射性粒子125I組織間植入治療,獲得較好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40例,男32 例,女8例,年齡在39~ 61歲。均經(jīng)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鼻咽癌。按病理學檢查分類:低分化鱗癌8 例,中分化鱗癌 17例,高分化鱗癌 9例,未分化癌 6 例。
1.2 儀器設備
利用珠海和佳醫(yī)療公司放射性粒子治療計劃系統(tǒng)HGGR-2000和西門子四排螺旋CT機。粒子為上海欣科醫(yī)藥有限公司提供的125I密封籽源(半衰期為59.6 d),組織穿透距離為1.7 cm。籽源長度為(4.5± 0.5)mm, 外徑(0.5±0.05)mm,每粒籽源的平均活度為0.79 mCi,鉛制防護罐以及18 G粒子植入針和國產(chǎn)轉(zhuǎn)盤式植入槍。
1.3 治療方法
TPS計劃系統(tǒng)將CT片中所示腫瘤重建為三維立體圖像,根據(jù)腫瘤大小制定精確治療計劃,計算出需要植入的粒子數(shù)目。粒子治療量為60 GY,為避免周圍組織放射性損傷,原則上劑量分布要盡量均勻;放射源應呈直線排列,相互平行,每個粒子間等距離。粒子植入后復查CT驗證植入效果。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止血及應用脫水藥物消除局部水腫。術后3~5 d即可出院,出院后定期隨訪3~24個月。所有患者均能正常工作及生活,復查CT腫瘤局部組織見不同程度縮小,肝功能及血常規(guī)大致正常。
2.1 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放射性125I植粒子入治療不了解,患者及家屬一聽到放射性核素,往往表現(xiàn)出害怕、緊張心理,擔心粒子植入后對自身、家人及他人的影響。護士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主動與患者溝通,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原理及方法,解除其顧慮幫助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選擇療效好的患者介紹自己的親身感受,鼓舞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同時,向家屬講解有關防護知識,做好防護指導。
2.2 術中護理
粒子植入是在患者清醒狀態(tài)下配合醫(yī)師進行的,醫(y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如何配合,并給予鼓勵。手術操作中醫(yī)護人員應穿防護服,戴防護眼鏡和防護手套。術中要觀察生命體征、疼痛情況,多詢問患者的感受,及時給予疼痛治療,配合醫(yī)師充分麻醉,以免因疼痛影響手術醫(yī)師的操作。加強對放射性粒子的管理,注意在操作過程中有無粒子脫出,手術完畢,用輻射監(jiān)測儀檢測有無粒子遺漏在手術臺及地面。
2.3 術后護理
術后觀察出血、疼痛及體溫變化。①由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部位較淺,大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傷口滲血,但因為穿刺點小,出血量少,一般在穿刺完畢后給予加壓包扎即可。所有患者均無大量傷口滲血的情況發(fā)生。②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主要表現(xiàn)為穿刺局部的觸痛、脹痛,應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釋,分散注意力,一般可自行緩解,如訴疼痛嚴重者,可按醫(yī)囑予止痛藥。③有少數(shù)患者術后出現(xiàn)發(fā)熱,發(fā)熱是由于粒子照射腫瘤后引起腫瘤組織的壞死所致。體溫波動在37.5~38.6 ℃,一般2~3 d可恢復正常,此時囑患者多飲水,必要時遵醫(yī)囑予物理降溫或使用降溫藥。
2.4 放射防護
放射性粒子125I屬于放射性物質(zhì),其輻射源對周圍空氣產(chǎn)生的射線照射率是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少的,而其組織間的有效距離為1.7 cm,因此對正常組織損傷小,較容易防護,安全性高[2]。①患者與患者之間的防護:患者回病房后,有條件者盡量安排單人房間,避免到其他病房走動,以減少對其他患者的輻射。如無條件,要住多人間病房,患者床間距1 m以上,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防護的重要性。②家屬與患者間的防護:由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部位較淺,囑家屬盡量與患者保持在1 m以上的距離,防止長時間受照射,影響身體健康。配偶在放射性粒子半衰期內(nèi)做好不要與患者同睡一張床。避免孕婦及兒童接觸患者。③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防護:在給患者做治療和護理時,盡量佩戴鉛圍裙和鉛圍脖防護用具。醫(yī)護人員要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各種治療護理應集中進行,操作時動作要快,以縮短照射的時間。
在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半年內(nèi),患者家屬應控制與患者接觸的時間、距離,盡量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兒童、孕婦及免疫力低下的人與患者盡量保持>2 m距離。夫妻2個月內(nèi)避免同房?;丶液蠖嘈菹?,1個月回醫(yī)院檢查。粒子植入后,由于局部長時間電離輻射作用,可引起血常規(guī)異常,告知患者要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如有不適及時就診[3]。
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是治療放療后復發(fā)鼻咽癌一種安全有效的新技術,但細致周到的護理,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在本組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正確運用護理程序?qū)颊咝g前、術中、術后存在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及時進行評估和診斷,通過連續(xù)性的護理保證了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使患者減輕了痛苦,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1] 周春花.125I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的護理[J].當代醫(yī)學,2009,15 (9):118.
[2] 李月,陳英梅.王秀臣.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病人的護理及術后防護[J].全科護理,2010,8(5):1373.
[3] 羅開元.實用組織間植入內(nèi)放療治療惡性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囊腫及結石復發(fā)情況
術后隨訪,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囊腫的復發(fā)情況以及術后1個月復查腎結石清除情況,可見實驗組腎囊腫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具體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結石及囊腫復發(fā)率
腎結石合并腎囊腫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其診斷主要是B超及CT檢查,B超即可確診,腎盂靜脈造影檢查,可以明確囊腫與腎組織之間的關系,CT的診斷率較B超高,對于腎囊腫中液體密度高的可以用于鑒別是否伴有腫瘤。單純的腎囊腫,在臨床上,常根據(jù)腎囊腫的大小,予以不同的治療措施,對于直徑<4 cm的,不予過多處理,囑患者注意休息;腎囊腫>4 cm時,囊腫對于腎實質(zhì)有擠壓,會出現(xiàn)腰部疼痛,高血壓感染等情況,可考慮手術治療[2]。腎結石,是由于代謝異常,異物積聚于腎、輸尿管處,會出現(xiàn)腰部疼痛、血尿等癥狀,其治療,對于小結石,可囑咐患者多飲水,多活動,以助排除;稍大的結石,位置尚可的結石則予體外碎石治療,結石>2 cm時,需行手術治療。傳統(tǒng)的開放性手術,是經(jīng)腰部切口,其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大,預后所需時間長[3]。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以及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是目前泌尿科常用的微創(chuàng)手術。微創(chuàng)手術在腎囊腫及腎結石的治療上已經(jīng)比較成熟的,但臨床上很少有報道,微創(chuàng)手術應用于二者合并的病例,目前的報道主要是采用分次手術或者開放手術,分次手術對于患者,不僅是需要多余的經(jīng)濟費用,而且對患者的身體也是很大的傷害。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切開腎固有筋膜以及脂肪囊,根據(jù)術前檢測定位結果,找到腎囊腫,并充分暴露腎囊腫,剪開囊壁,吸出液體,后在距離腎實質(zhì)約5 mm處環(huán)形切除囊壁,殘留部分用燒灼。微創(chuàng)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術者游離出腎臟,助手向其內(nèi)注入NS,形成積水腎;接著游離出腎的中極,從B孔穿入穿刺針,在腎背側無血管處穿刺腎中盞,有液體溢出后植入導絲,順著導絲擴張穿刺道;植入碎石設備,擊碎可見的結石。沖洗出擊碎的結石,并放置雙J管,造瘺管,吸盡腎周積液,置引流管;術后行泌尿系統(tǒng)平片,若殘余結石最大直徑在1 cm以上,需行Ⅱ期碎石;0.5~1 cm者,可行體外碎石;<0.5 cm的予保守治療。引流管24 h后可拔出,雙J管于術后1個月可以拔出。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無論是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還是在術后并發(fā)癥及術后囊腫復發(fā)率上,較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均有明顯改善,可以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住院費用。綜上所述,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同期直視下微創(chuàng)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囊腫合并腎結石,是值得推廣使用的。
參考文獻
[1] 韓新軍,涂小峰,李中學,等.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19):128-129.
[2] 文鋒.經(jīng)皮腎鏡與微創(chuàng)經(jīng)皮腎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效果對比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18):2685-2687.
[3] 王寧,姚健,羅黔,等.后腹腔鏡聯(lián)合經(jīng)皮腎碎石術同期治療腎囊腫并復雜腎結石2例[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10(9):860-861.
The Nursing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125I Radioactive Seed for Recurrenc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DENG Li-xia1, GAO Wen-ying1, YU Wei-bing2, LIU Fang-ying2, SHANG Jiang-biao2
(1 Yantai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 Yantai 264000, China;2 Jiangmen Wuy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Jiangmen 529000, China)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125I radioactive seed for recurrenc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MethodsThe main points of nursing for 40 cases of recurrenc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ment of125I radioactive se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10.Results40 patients had no se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32 patient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pain,28 patients had a good quality of life in 2 years follow-up.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125I radioactive seed for recurrenc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asure,which can be used as a complementary treatment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nd a normative and effective system of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life.
125I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Seed implantatio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linic nursing
R473.73
B
1671-8194(2014)17-0016-02
*通訊作者:E-mail:137025859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