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樂
摘要:本文對中亞五國的樂器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和介紹,旨在從中獲得中亞五國樂器的總體風貌,為今后的學習和運用打下基礎。
關鍵詞:中亞五國樂器 拉弦鳴樂器 彈撥樂器
一、哈薩克斯坦樂器
提到哈薩克,我們總能想到這樣的諺語——“歌和馬是哈薩克人的兩只翅膀”, “哪里有氈房,哪里就有歌聲”。
其中拉奏樂器以庫布孜最具代表性,它是哈薩克主要的弓拉弦鳴樂器,也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在古代常伴隨著宗教用于巫師給人們占卜或者治病。因其優(yōu)美的音色也常用于獨奏或為舞蹈伴奏。
彈撥樂器主要包括冬不拉、謝勒鐵爾、杰特跟等。冬不拉是哈薩克最普遍最流行的彈奏樂器,常用于節(jié)日和喜慶日子里的彈奏和伴奏,雖然它音量不大,但是音色優(yōu)美,變現(xiàn)力十分豐富,更因為它輕巧便于攜帶,在游牧民族的遷徙生活中深受人們喜愛。冬不拉演奏的方法分為彈和挑,彈用于重拍而挑用于輕拍。謝勒鐵爾近似冬不拉,比冬不拉稍短,謝勒鐵爾音色優(yōu)美動聽,常用于節(jié)日或喜慶的日子演奏。杰特跟是一種臥式彈奏樂器,類似于箏,張七根弦,下置羊骨為琴馬,通過左右移動琴馬來調(diào)試音律。
吹奏樂器有斯布斯額、喀吶依、阿得爾那等。斯布斯額被哈薩克人稱作“心笛”可見其重要性,它的制法比較簡單,有點類似于漢民族的豎簫,是一種豎吹木笛,通常是用蘆葦桿和木頭制成,在上面鑿三到五個小孔??纫朗且环N銅號角,由三部分組成,上節(jié)中部彎曲呈之字形,吹嘴較小,下節(jié)為喇叭口,這樣的設計便于發(fā)出洪亮的聲音,作用于軍樂演奏和戰(zhàn)爭傳送信號比較廣泛。阿得爾那因其可以發(fā)出呦呦的鹿鳴聲來吸引鹿而又被稱為“鹿笛”,它是遠古時期人們?nèi)藗冡鳙C時誘捕獵物的工具。
哈薩克的打擊樂器種類很多,其中有達布勒、省達吾勒、達吾勃帕孜、當哈拉、阿提推亞克、阿薩塔亞克、玉茲塔克勒達克等。達布勒是哈薩克人的古老戰(zhàn)鼓,演奏時用兩個錘子擊奏。省達吾勒實際上達吾勃帕孜的變體,形制小于達吾勃帕孜,常用于狩獵。而達吾勃帕孜是一種木質(zhì)鼓腔,一面上蒙有皮革,還可以控制松緊,下面的三個支柱用于支撐。當哈拉與鈴鼓類似用于薩滿的巫術。用一塊樹干或薄木板彎曲后制成鼓圈,單面蒙皮,鼓圈上面安裝很多可以活動的小鐵環(huán),搖動起來叮當作響。阿提推亞克,用一對馬蹄殼制作的打擊樂器,用兩只馬蹄殼相互擊打發(fā)出聲音以模擬馬蹄聲。阿薩塔亞克是握在手中搖感發(fā)音的樂器,也是用于薩滿巫師做法。玉茲塔克勒達克由兩只大小不同的牛角制成,演奏時用木槌敲打,又被稱為“牛角音”。
二、烏茲別克斯坦樂器
烏茲別克斯坦的傳統(tǒng)樂器也可分為彈撥樂器、拉弦樂器、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
彈撥樂器主要有彈布爾、都塔爾、熱瓦普等。彈布爾歷史悠久,它在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新疆都有流行,并都認為是自己的民族樂器。彈布爾外形像一個按了長柄的葫蘆水瓢,琴頭上有短短的五個弦軸,系五根弦,以前多采用羊腸,現(xiàn)在多為尼龍弦。演奏時,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撥片彈撥發(fā)音,技巧豐富。都塔爾可用于獨奏和伴奏,形狀和彈布爾有些相似,據(jù)說是在14世紀前后從波斯引進。它的琴頭上只有兩個短的弦軸。熱瓦普又稱拉瓦波、喇巴布,是維吾爾、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共有的彈撥樂器。這種樂器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塊桑木挖制而成,共鳴箱面蒙上羊皮或驢皮。
拉弦樂器——艾捷克。艾捷克是維吾爾、烏茲別克、塔吉克共同的樂器,又名哈爾扎克。外型獨特別致,琴筒呈球形,琴的內(nèi)側(cè)用蟒皮蒙裹通過音柱與桐木板連接,演奏姿勢是將底柱立于左腿之上或夾于兩腿之間,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拉奏。
吹奏樂器有嗩吶、巴拉曼等。普遍的嗩吶是在木制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zhì)的碗狀擴音器。巴拉曼是維吾爾族和烏孜別克族共有的雙簧氣鳴樂器?,F(xiàn)在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民間流行的巴拉曼,仍保持著古老的形制。管身葦制,是采用當?shù)厣L的一種旱蘆葦制作而成,管體質(zhì)地堅韌。巴拉曼多為民間藝人自制自用,各種調(diào)子都有,用口含簧哨的方式來改變音高,演奏不同樂曲。
打擊樂器主要有薩巴依。薩巴依是維吾爾、烏茲別克等族的打擊樂器,過去常多為街頭藝人使用,它既是重要的節(jié)奏樂器,又是男舞蹈者的道具。在民間,薩巴依多數(shù)為演唱《麥西來普》伴奏,增添熱烈氣氛?,F(xiàn)代薩巴依常用檀木制作,演奏時,右手執(zhí)木棒下端碰打左手和雙肩等部位,使大鐵環(huán)撞擊木棒發(fā)出聲音和節(jié)奏。
三、吉爾吉斯斯坦樂器
吉爾吉斯斯坦的傳統(tǒng)樂器中最重要的是庫姆孜和克亞克。
庫姆孜是一種彈奏弦鳴樂器,音箱為木制,琴干為指板,無品,上張三弦。彈奏時左手指按弦,右手姆指、食指彈弦或用五指輪奏。其左手技巧有吟、揉、滑、顫,右手則有掃、彈、勾、撥等。演奏時,人們將琴抱置于胸前,左手持琴頸按弦,右手用拇指和食指彈撥琴弦,或用五指輪奏。庫姆孜的演奏形式很多,可用作歌舞的伴奏樂器,也可以獨奏、對奏、合奏等。
克亞克:拉弦樂器,外形與短把湯匙相似,琴體用整段松木挖制。演奏時, 用膝蓋夾住琴箱,左手按弦,右手執(zhí)馬尾弓弦外拉奏。多用于獨奏、合奏或為敘事性長詩及民歌演唱伴奏。
四、塔吉克斯坦樂器
十六世紀以后,塔吉克被烏茲別克統(tǒng)治, 因此塔吉克開始適應烏茲別克的文化,音樂也和烏茲別克斯坦類似。
彈布爾是塔吉克斯坦最常見的彈奏樂器,與我們過維吾爾族的彈布爾大致相同。除了彈布爾,塔吉克斯坦還有布朗基卡姆、塔吉克熱瓦甫、賽吐爾、庫姆尼等彈撥樂器。布朗基卡姆是一種中音彈撥樂器,聲音宏亮且渾厚,一般用杏木制成。塔吉克熱瓦甫是塔吉克人最喜歡使用的彈奏樂器,形狀和我國維吾爾族熱瓦甫近似,演奏方法也與維吾爾族熱瓦甫相同。賽吐爾系塔吉克話“三弦”的意思,演奏方法和維吾爾旅樂器彈撥爾相近。庫姆尼是低音彈奏樂器,過去僅用于送葬時演奏送葬曲《卡素依》,現(xiàn)已成為樂隊的低音樂器。庫姆尼的形制和熱瓦甫相近,蒙以馬皮,上張7 或11 根弦,兩根為主奏弦,其余為共鳴弦。
吹奏樂器鷹笛:鷹笛在塔吉克族語中稱“奈依”,它是用鷹翅膀的骨頭制成, 長度約為25厘米。鷹笛屬于邊棱音管樂器,具體吹奏方法為:口半含笛的上端,以舌尖堵住管口的一部分,斜吹。具體哪只手在上面視不同演奏者的習慣而異,大多數(shù)左手在上方。塔吉克藝人演奏鷹笛時,絕大多數(shù)情況是兩人一起演奏,因而兩只笛子在音準上必須要保持一致。
五、土庫曼斯坦樂器
土庫曼斯坦受到伊朗和土耳其古典音樂的影響很小。民間音樂很流行,薩滿歌手唱的敘事詩都是用都塔爾伴奏,土庫曼的都塔爾的扳指比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的同類樂器都稍短,有兩根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