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璐潔,浙江省麗水學院學生
黃麗群,浙江省麗水學院副教授
舞劇《最后的解放》劇照
舞劇藝術具有豐富的題材畫面和人物塑造的完整性,所以是舞蹈高度發(fā)展的產(chǎn)物。而說唱劇把戲曲、歌唱、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合在了一起,舞臺上時而是說書人引人入勝的嬉笑怒罵;時而是民歌手粗獷遼遠的“原生態(tài)”演唱;時而是男女主人公飽含深情的纏綿舞蹈……做為舞劇中重要元素之一的音樂成分,在舞劇中的發(fā)展歷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個地方的民歌由于各個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經(jīng)濟狀況、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以及人民的語言的不同,其音樂情緒和音樂風格都會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受,它往往反映了特定時代、特定地域人民的思想、情感、審美和藝術情趣。
《解放》與普通的舞劇不同,它采用超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把“說書人”這一民間說唱藝術角色引入戲劇舞臺,第一次將說、唱、舞融為一體,第一次把原汁原味的山西民歌引入戲劇情節(jié),創(chuàng)造了“說唱劇”這樣一種嶄新的舞臺藝術形式,筆者認為:“說唱劇”從其名和這部新作運用的表現(xiàn)手段、特征來看,它應該是主要運用說、唱來表現(xiàn)一定劇情的戲劇樣式,并是通過舞臺、布景、舞蹈和多媒體等其它形式推動了故事的劇情發(fā)展的一種綜合藝術。
《解放》的總導演張繼剛在創(chuàng)作這部劇的時候,他知道“解放”兩個字對中國人民的含義,所以他們就用了這個概念,當人們看到山西說唱舞劇《解放》的時候會想到的可能會是革命史,而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他們就套用了這個概念,所以就故意說解放。而整個劇的劇情講述的卻是女人小腳的解放,是人類精神的解放,人性的解放。它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過去的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小小和亮亮青梅竹馬,從孩童時期一起玩到后來情竇初開的大膽表白。
亮亮為了討生活走西口去了三年。等待中的小小長大了,懂事了,她意識到不裹腳是一件丟臉的事,所以決定自己開始裹腳……
等亮亮回來了,給小小帶了一雙大大的繡花鞋……
在整場的演出中,山西民歌起到了一個鏈條的作用,當膾炙人口的《看秧歌》、《哥哥妹妹不大大》、《女兒苦》、《想親親》、《櫻桃好吃樹難栽》、《桃花紅,杏花白》等在舞臺上響起的時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推動觀眾內(nèi)心最真實最直白的第一感覺,而且這些民歌恰好把觀眾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感觸唱出來,讓觀眾感覺到一種來自作品、來自精神的共鳴,讓觀眾更加深度地融合進了這個劇情,從而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
舊時代的女人裹腳,并沒有當做一種痛苦的狀態(tài),他們認為裹腳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不裹腳嫁不了人,現(xiàn)代人覺得裹腳對女性來說是一種扭曲,可是當時認為裹腳是一種美,并沒有人會覺得這事一種痛苦的生活狀態(tài),而這種生活狀態(tài)在中國已經(jīng)有了1000多年的歷史,是封建社會和男權社會的產(chǎn)物。
這是一部罕見的以女人裹腳作為貫穿主題的現(xiàn)代舞劇作品,它所反映的不僅是中國女性小腳的解放,更是歷史的解放,生命的解放,靈魂的解放。
1.《看秧歌》
這首民歌是本劇出現(xiàn)的第一首民歌。也就是劇中人們“看秧歌”時眼見了一個大腳女孩受不了人們的冷眼而上吊自盡,舊習“纏足”深入人心的定理:大腳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這樣的一首民歌,這樣的一個情景把故事引入了正題。
“改編過后的民歌具有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獨特韻味,器樂部分更像是對聲樂部分的伴奏;在器樂部分中,管弦樂隊更像是對民族樂器的伴奏?!保?]當民族樂器清清亮亮的旋律在每段的開頭娓娓道來時,當我們的演員唱出他們自己家鄉(xiāng)的聲音時,山西民間音樂那浸人肺腑、撞擊心靈、撼天動地的感染力便顯撲面而來了。
2.《亮腳會》
“這個片段主要運用晉西北山歌發(fā)展而成,樂曲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男生清唱的形式演繹神池縣民歌《割莜麥》的主題,自由、高亢;第二部分依然以此為素材,運用女生小合唱(加“弦樂撥奏”和“木管斷奏”的輕快音型伴奏),節(jié)奏明快,與前一部分形成音樂情緒上的對比?!保?]
3.《桃花紅,杏花白》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也是整部劇的一大亮點,因為這首歌,使《解放》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更加深刻一些,因為這首歌,使整個劇目一次次地被推向高潮,因為這首歌,觀眾的情緒也被一次次地帶動并深深感動著。這首歌的主旋律在整部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小小纏足》中,悠揚的旋律帶有一點凄涼而無奈的情感,正是表達了小小纏足時的害怕和無助,舞臺上姥姥手上紅色的布條顯得格外的刺耳,而姥姥轉過頭不忍去看的那一個小動作在《桃花紅,杏花白》的背景音樂下刺痛著我們的心。
第二次出現(xiàn)這個旋律是在《小小再纏足》這個片段,為了生活,亮亮被迫走西口討生活,小小夜想夢想,在一次夢中,小小夢見亮亮對小腳的依戀和喜愛,心里不是滋味,小小漸漸長大,封建思想的束縛使她認為自己的腳是丑的,是給亮亮丟臉的,她害怕亮亮回來會嫌棄,于是,她開始自己裹腳。此時熟悉的旋律回蕩在整個舞臺上空,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這次的更加讓人心疼,令人心酸,她手上拿著一樣鮮艷的紅布條往自己腳上纏,姥姥在一旁泣不成聲。
而第三次出現(xiàn)的時候是在最后的主題《解放》,三年后,當亮亮抱著一雙大大的繡花鞋回來時,看到的卻是因裹腳而殘廢的小小。亮亮背起了小小,在《桃花紅、杏花白》的歌聲中,一步步走向遠方……從音樂聲中我們可以聽到亮亮內(nèi)心的心疼與悲痛,在他們的舞蹈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被纏足的少女雖然被摧殘了雙腳,也要為愛,為自由,為解放起舞的風采!
歌曲沒有加入任何的唱腔修飾,越劇的結尾片段的曲調(diào)是上揚的,還故意拖長了最后的尾音,直白地唱出了人物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表達?!啊短一t,杏花白》是山西左權民歌‘開花調(diào)’的代表曲目之一,歌詞是典型的‘開花調(diào)’格式,每段上句都以花起興,這里有‘桃花’、‘杏花’、‘榆樹花’、‘鍋兒花’等。下句分別寫了對戀人的專一、幽怨和思念。襯詞‘呀啊個呀呀呆’是‘開花調(diào)’特有的襯詞,大都用于歌曲的結尾,產(chǎn)生一種俏麗、姣美的藝術效果。”[3]
當大家都覺得故事到此結束的時候,一群女孩子伴隨著響徹云霄的鑼鼓聲,解下了腳上象征“裹腳布”的紅綢帶在舞臺上起舞,在喧鬧的鑼鼓聲中盡情忘我地旋轉,仿佛在釋放自己的靈魂,在漫天的霞光里,一雙雙天足像驕傲的海浪般展示在舞臺上,每個觀眾都感受到了一種全身心的解放——不僅是民族的解放,也是心靈的解放,全劇至此步入了最為壯麗輝煌的高潮。
舞劇《最后的解放》劇照
根據(jù)以上我們對劇目及當中民歌作品的認識,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民歌在中國舞劇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舞劇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僅僅是單一的風格,而是要追求多側面、多層次地反映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
在我國,已經(jīng)越來越注重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所以舞劇也隨著大流受到人民的追捧和喜愛,而民歌在舞劇中最擅長的也是解釋、表達舞臺上無法直觀表達出來的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它不僅有突出主題、刻畫人物內(nèi)心、表達思想感情、渲染氣氛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當?shù)氐奈幕?、風土人情和社會生活。
民歌從舞劇情景出發(fā),并與劇中人物的情感和劇情密切配合。視聽結合推動了整個劇目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1.渲染氣氛
音樂是舞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部成功的舞劇作品需要有優(yōu)秀的音樂來渲染。當我們看到說唱舞劇《解放》中《小小裹腳》、《小小再裹腳》和《解放》三個主題的時候,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窀琛短一t,杏花白》就在舞臺上響起,不管是旋律還是人聲歌唱,雖然每次的處理都不一樣,但是每一次,都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而那首歌的情緒正好渲染到了在場的觀眾,每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當時的氛圍,每個人都感到了裹腳時代女性的悲傷、痛苦和害怕,更能感受到當時“不裹腳,嫁不出去”的無奈,最后扯下裹腳的紅布條解放的時候,這首歌帶給你不可替代的震撼,所以觀眾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力得到了一種巨大的釋放和解放,最后像海浪一樣持續(xù)不斷的桃花滿天飛,表現(xiàn)了一種決不罷休的倔強勁。當然,舞劇根據(jù)不同的民族而選用不同地方的民族歌曲,又可以達到突出民族風格的效果?!督夥拧肪褪且徊康湫偷睦樱畮资捉?jīng)張千一精心再創(chuàng)造的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在保持了民歌原有的野性和力度的同時,又在旋律配器上做了全新鋪排,它們就像在我們面前一個個流過去的鮮活生命,讓人特別有生命的質(zhì)感。
2.連貫作用
舞劇中的音樂還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舞劇的導演和創(chuàng)作者們把那些容易脫節(jié)的章節(jié)或情景用不同的手段連接起來,而舞劇當中的音樂作品就像一條錦帶一樣,貫穿著舞劇中的每個章節(jié),把一些分散的、凌亂的部分串連在一起。因為一部舞劇作品是有時間限制的,如果把短暫的情景過渡作詳細交代會占很多篇幅,而歌曲是不占空間的,所以用音樂把每個情景串聯(lián)在一起,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
3.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歌曲可以表達人們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情感,民歌則是一個民族的代表,代表了這個民族的精髓,所以民歌除了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出現(xiàn)外,也在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比如在舞劇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無論是悲傷、興奮、恐懼、憤怒等各種情緒,歌曲都可以細膩地表達出來。舞劇中的情感是坦率直接傾訴出來的,歌曲所表現(xiàn)的情感使我們從理性的表現(xiàn)手段中解放出來,它雖然看不見,但是它確真實存在,它滲入我們的內(nèi)心,讓我們能夠直接觸碰到人物的心理,看到他們最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并和他們一起哭一起笑。
4.深化主題
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民歌作為舞劇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為深化主題而存在的,每部舞劇作品中基本都有“主題曲”來概括劇目主題思想的做法,起到了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例如《解放》中用主題曲《桃花紅,杏花白》來表達舞劇的主要思想:以“亮腳會”無數(shù)女子比小腳時的興奮來表現(xiàn)中國千年文化的無知和裹小腳時的痛苦,由“裹腳”到解放的艱難歷程,深刻揭示出一個思想解放的大主題,揭示了中國女性身負沉重歷史文化枷鎖麻木無知的存在,裹住的是小腳,束縛的是心靈,放開的是天足,解放的是精神。
正如劇中說書人說的那樣:“裹腳,早就廢除了,還說它干啥?可保不準哪位的心里還裹著一對兒小腳呢?!比缃?,我們的女性小腳已經(jīng)解放了很多年,但仍然有很多道德思想和觀念與我們這樣一個現(xiàn)代化國家格格不入,我們的思想并沒有完全解放以讓靈魂獲得一種追求崇高的自由,說唱舞劇《解放》有效地引領了觀眾的欣賞情感,升華了舞劇的主題。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的民族音樂如何與國際接軌,民族音樂國際化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交流、融合的過程,是世界認識中國文化的過程,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過程?!保?]民歌則起到了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至全世界的作用,說唱舞劇《解放》中所運用的就是山西民歌。山西民歌曲調(diào)優(yōu)美,傳唱性強,感情真摯,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山西民歌的歌詞極其形象生動,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解放》中出現(xiàn)了讓人耳熟能詳?shù)纳轿髅窀枞纭断胗H親》、《走西口》、《看秧歌》、《櫻桃好吃樹難栽》、《東山上點燈西山上明》等,音樂聲一響起,就讓觀眾感受到了非常濃郁的、地道的山西風味,使得舞劇更有民族性。若想要把那種最本真的來自黃土高坡百姓生活和生命深處的情感毫無忌憚地展現(xiàn)出來,歌唱演員并不需要太多的修飾,恰恰只需要最原始、最純真的唱腔,就能給我們帶來了強烈的心靈感應,也為歌曲增添了藝術感染力。因此,民歌在舞劇中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通過舞劇可以將民族地區(qū)蘊藏著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傳播到世界各地,以嶄新的民族風貌展示出別具一格的民族音樂。
民歌是中華民族音樂的重要體裁之一。通過舞臺的魅力,民歌便很快流傳開來,人們在聽著這些膾炙人口的民歌,向往著歌聲的發(fā)源地,和舞臺上的演員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切身感受舞劇中所表達的情感。在民歌聲中,仿佛也能感受到它所代表的這個民族的靈魂和精髓,從而激發(fā)了人們的興趣,讓更多的觀眾愿意走進演播廳去觀賞演出。
通過對民歌在舞劇中的作用的探討,希望能有更多民歌出現(xiàn)在舞劇作品中,這樣,我們中華民族的民間音樂就能通過舞劇走向社會,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讓我們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得以發(fā)揚光大!
[1]王碩.簡評張千一大型說唱劇《解放》的音樂創(chuàng)作[J].中國音樂,2011(2):183.
[2]王安潮.《解放》音樂解析[J].人民音樂,2010:31.
[3]余惠承.同源三態(tài)桃花紅——關于《桃花紅,杏花白》傳唱與傳承的分析及思考[J].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0(4):168-169.
[4]李曉芳,張千一.我為《解放》而來[N].山西日報,2009-0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