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康彬
(福建省建甌市川石鄉(xiāng)農技站,福建建甌353125)
再生稻在建甌市已大面積推廣,但由于部分種植戶忽視頭季稻病蟲害防治,導致再生季莖中休眠芽不能正常萌發(fā)或萌發(fā)率低而造成產量不高,目前再生稻的種植面積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再生稻病蟲害防治重點是抓好頭季稻紋枯病和稻飛虱的防治,以確保莖稈粗壯青秀,稻莖休眠芽能正常萌發(fā)成苗,防治不好易造成稻株倒伏,莖稈霉爛而嚴重影響再生季的成敗和產量,根據實際生產試驗經驗,在防治策略上要在“綜”字上下功夫,抓好如下幾點。
要選擇莖稈較粗壯抗倒伏、再生力強、產量高、生育期適中、抗耐病蟲的品種,如Ⅱ優(yōu)航1號、Ⅱ優(yōu)明86、兩優(yōu)培九、Ⅱ優(yōu)039等。
在秧田和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時,大多數菌核浮在水面,混雜在“浪渣”內,被風吹到田角和田邊,用布網和簸箕等工具打撈“浪渣”并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可以減少菌病,可有效地減輕前期發(fā)病[1]。冬季結合積肥徹底清除雜草和有蟲稻草,消滅飛虱和二化螟蟲源,早春及時春耕溶田,徹底處理稻樁可控制二化螟的發(fā)生量。
畦面寬229.5 cm,溝面寬40.5 cm,溝深15~20 cm,一畦定植10株,行株距為25.5 cm×15 cm,以改善通風透光性,降低田間溫度便于噴灑農藥。
在施肥種類上要注意N、P、K配合施用,做到農家肥與化肥,長效肥與速效肥相結合,切忌偏施N肥和中、后期大量施N肥,建甌市很大部分稻田屬紅壤土,酸性較強,嚴重缺乏磷P、K肥,除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以改良土壤外,還應特別增施P、K和石灰。再生稻施肥量為:莖肥(每667m2施有機肥80 kg,碳酸氫銨30 kg,鈣鎂磷肥50 kg);移栽后5~6 d適時追肥(每667m2施7~8 kg尿素,10~15 kg氯化鉀);孕穗期看苗色增施穗肥(施7~8 kg/667m2尿素);頭季稻齊穗后12~13 d施促芽肥(施尿素10 kg/667m2);頭季稻收割1~2 d后及時施促苗肥(施尿素7~8 kg/667m2);再生季孕稻初期看苗色增施穗肥 (施3~5 kg/667m2尿素)。做到莖稈粗壯青秀,減輕病害蟲發(fā)生。
為方便水管,促進稻苗根系生長發(fā)育,保證頭季稻生長后期青枝臘稈,提高再生芽的萌發(fā)率,頭季稻水管原則是薄水插秧,淺水促蘗,插后25 d左右烤田控苗,烤田持續(xù)15~20 d,待土壤見白或稻苗略見退黃時復水,并保持干干濕濕至幼穗分化。幼穗分化Ⅱ期左右施穗肥,施時保留薄水,施后自然落干,干濕交替至破口期。抽穗揚花期灌寸水(遇高溫應灌深水)護花。揚花授粉結束后以干濕交替管水,保根壯稈促灌漿。施促芽肥時灌薄水,施后自然落干后收割。
頭季稻割后灌薄水追施發(fā)苗肥,施后落干,干濕交替至抽穗,抽穗后薄水灌溉15 d,乳熟后干濕交替管水,成熟前7 d排水落干至收成。
在頭季稻孕穗期至再生季稻成熟期利用害蟲的趨光性,用電燈黑光燈、太陽能燈進行誘殺。目前市上佳多牌頻振式殺蟲燈,每公頃掛一盞,可誘殺螟蛾、飛虱、葉蟬等。
利用捕殺稻苞蟲用的拍板和稻梳捕殺稻苞蟲。在中華稻蝗成蟲期,于清晨露水大不易飛時,人工捕殺成蟲[2]。
頭季稻分蘗期(插秧后15 d)至齊穗期、再生季抽穗至齊穗期可用稻田放鴨防治蟲害。據建甌市川石鄉(xiāng)農技站林章榮于1999年和2000年稻田放蛋鴨群防治蟲害的試驗,蛋鴨可捕食稻田中三化螟、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螟蛾,稻飛虱類的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與葉蟬類的白翅葉蟬、黑尾葉蟬等10多種害蟲在無外地遷飛入蟲害的情況下,每200只蛋鴨群可有效控制6~10 hm2(早晚2季)的稻田害蟲,使水稻不施農藥和少施農藥,而且能有效持久地對稻田害蟲種群的控制作用。稻田放鴨可根據稻田蟲害“兩查兩定”的結果,掌握在稻飛虱、葉蟬若蟲盛發(fā)期放鴨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在成蟲始發(fā)期至盛發(fā)期間放鴨防治,可取得較好的效果,若稻飛虱大量從外地遷入時或發(fā)現大量短翅型白背飛虱時,稻田應增加放鴨數量,或及時施藥補救,以防造成損失[3]。
馬尾松:用松針5 kg對100℃開水5 kg,密封浸泡2 h濾噴灑,可防治稻飛虱、稻葉蟬。
若楝樹:取苦楝樹葉5 kg對水15 kg,浸6~10 h去渣制成原液,用時加水8倍噴灑,可防治螨蟲、稻包蟲、稻飛虱葉蟬。
煙莖稈:用煙莖稈4 kg,搗碎對水40 kg,浸泡一晝夜濾去渣,使用前再用20 kg水溶化生石灰0.5 kg,成石灰乳,過濾后倒入煙堿液中,立即噴灑可防治稻飛虱。
茶子餅:防治稻飛虱、稻葉蟬,每667m2用茶子餅20 kg,烘熱后搗碎成粉狀,在晴天中午水曬熱時均勻撒入田中,施藥時堵住進、排水口,以防藥劑流失。
殺螟桿菌利用:每667m2用殺螟桿菌DP(含活芽孢100億個以上/g)500 g對水5 kg進行噴霧,防治稻縱卷葉螟在幼蟲2齡前對水60~75 L,再加入0.1%的洗衣粉噴灑防治效果好。
昆蟲病毒的利用:利用棉齡蟲核型多角體病毒SCCPIB含量50億/ml,防治稻縱卷葉螨,每667m2用藥量50~60 ml,對水60~75 L均勻噴灑,每代害蟲噴藥2次,2次間隔期5 d,在傍晚陽光較弱或陰天均勻噴霧,防治效果達90%以上。
加收米(又稱春日霉素):防治水稻苗瘟、葉瘟,在發(fā)病初期,每667m2用2%加收米AS 150~200 ml對水75~100 L均勻噴霧,防治水稻穗頸瘟,在破口期和齊穗各噴1次藥,噴灑藥液量與防治苗瘟病一樣。
井崗霉素:防治水稻紋枯病,在水稻拔節(jié)期和發(fā)病初期每667m2用5%井崗霉素AS 200~250 ml對水100 L均勻噴霧,施藥后應保持稻田水深3~5 cm保水3 d。
農抗120:防治水稻紋枯病,每667m2用藥量250~300 ml對水100 L均勻噴霧,在拔節(jié)和孕穗期各噴1次效果好。
通過農業(yè)、物理和生物防治,再生稻田一般不需要化學防治,但是6月中下旬,大風暴雨較多,有利外地稻飛虱的遷入。如成蟲數量較多,每667m2可用10%吡蟲啉WP 20~30 g加80%敵敵畏EL 250 ml,對水75~100 L噴霧或拌25 kg細沙撒施,施藥時田中間要保持3~5 cm的水層。也可用20%的三唑磷EC 150~200 ml對水50~75 L,可兼治稻縱卷葉螨、飛虱、螨蟲等害蟲。
[1]李秀華,孫秀敏,崔艷輝,等.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J].農民科技培訓,2008(8):29.
[2]余昌喜.再生稻病蟲害的發(fā)生與防治[J].植保技術與推廣,2001,21(3):11-12.
[3]林章榮, 晉焯忠.稻田放鴨防治蟲害的初步研究[J].中國生物防治,2002,18(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