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云,江文清,謝冬容,周仕全,邱慧明,胡忠全
(福建省南平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福建建陽354200)
圣豐1優(yōu)319是由福建省南平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雜交晚稻新品種。母本為不育系圣豐1A[1],父本為優(yōu)質恢復系南恢319,父母本均為南平市農科所自主選育而成。圣豐1優(yōu)319于2012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稻2012030)。具有熟期適中、高產穩(wěn)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等特點。
圣豐1優(yōu)319于2009年參加國家長江中下游晚秈早熟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476.1 kg/667m2,較金優(yōu)207(CK)增產3.8%;2010年參加續(xù)試,平均產量500.2 kg/667m2,比金優(yōu)207(CK)增產4.9%。2 a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488.1 kg/667m2,比金優(yōu)207(CK)增產4.3%。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01.9 kg/667m2,比金優(yōu)207(CK)增產1.6%。區(qū)試評價該品種適宜在湖北、浙江、湖南、江西以及安徽等長江以南稻瘟病輕發(fā)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圣豐1優(yōu)319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在浙江、湖南、江西等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3.9 d,比金優(yōu)207(CK)長0.5 d。
圣豐1優(yōu)319有效穗為22.1萬/667m2,株高105.4 cm,每穗總粒數124.4粒,結實率79.4%,穗長23.3 cm,千粒重25.7 g。國家區(qū)試2 a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高感稻瘟病、黑條矮縮病、褐飛虱、感白葉枯病,抽穗期耐冷性弱。其中稻瘟病綜合指數5.2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黑條矮縮病發(fā)病率63%,褐飛虱9級,白葉枯病7級。圣豐1優(yōu)319米質優(yōu)良,達國家《優(yōu)質稻谷》標準3級。整精米率為55.5%,長寬比為3.2,堊白粒率為14%,堊白度為3.2%,膠稠度為78 mm,直鏈淀粉含量為15.3%。
秧田畦面不宜有水層,原則上保持畦溝有水,畦面濕潤。圣優(yōu)1優(yōu)319在福建省作雙季晚稻栽培,適宜在6月中下旬前播種,適時早播有利于提高產量。秧田播種量12.5 kg/667m2,每667m2用15 kg左右復合肥作基肥,當秧苗長至1葉1心期用15%多效唑200 g對水100 kg噴施秧苗,促進秧苗矮壯、增加分蘗。秧苗長至3葉1心,每667m2秧田施尿素5 kg作斷奶肥,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秧齡控制在 25 ~ 30 d[2]。
圣豐1優(yōu)319分蘗好,高產栽培強調合理密植,注意促蘗,足蘗,在壯秧前提下,可適當密植,插植規(guī)格采用18 cm×(18~21) cm,叢插2粒谷秧,每667m2插足基本苗8萬~10萬。在密度適宜的基礎上,確保足穗大穗。
圣豐1優(yōu)319較耐肥,整個生產過程中應以有機肥為主,重施基肥,早施追肥,酌施穗肥,后期適當配合施用氮、磷、鉀肥,氮、磷、鉀肥比例1.0∶0.5∶0.8,每667m2用純氮12 kg。具體施肥方法: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插秧前每667m2秧田施有機肥1 000 kg,另施碳酸氫銨和過磷酸鈣各30 kg,基肥用量占肥量50%左右。分蘗肥用量約占總量40%~45%,移栽后5~6 d第1次追肥,以氮肥和磷肥為主,即每667m2施碳酸氫銨20 kg,過磷酸鈣25 kg;移栽后14 d第2次追肥,以氮、鉀肥為主,每667m2施尿素6 kg,氯化鉀10 kg。幼穗分化期應早施穗肥,施好平衡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齊穗后可適量噴施KH2PO41~2次,延長葉片壽命,促進籽粒灌漿結實,增加千粒重。
水管采取“淺水促蘗、有水抽穗、適時烤田、濕潤灌漿,不宜斷水過早,后期干濕交潛”方法。插秧時淺水插秧,淺水能更好地掌握栽插深度、密度和質量;返青期深水護苗 3~4 d,深水升溫快、氧氣足,有利于活棵返青;分蘗期保持薄水,薄水有利于分蘗的產生,特別是低位分蘗,創(chuàng)造良好的水、肥、氣、熱條件,確保產生足夠的有效分蘗,此階段注意中耕除雜草,分蘗后期夠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的再生,并防止植株徒長導致植株過分蔭蔽,有效控制紋枯病的發(fā)生,也便于通風透光;幼穗分化期即可開始復水灌溉,適當深水,確保幼穗分化對水分的需求;孕穗揚花期宜采取淺水灌溉;灌漿期,干濕交替,增加土壤透氣性,可有效壯籽,養(yǎng)根保葉,增強根系的活力,延長功能葉持綠時間,達到籽粒飽滿,提高千粒重;臘熟期一般掌握在收割前 5~7 d斷水為宜。
在防治措施上,要做到“勤查、早測,及時防治”,采取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圣豐1優(yōu)319高感稻瘟病、黑條矮縮病、褐飛虱,栽培上應注意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螟蟲等病蟲害防治。秧苗期防治稻飛虱;分蘗期防治螟蟲、稻瘟?。环痔Y盛期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破口與齊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
[1] 鄧云,江文清,謝冬容,等. 溫度對水稻不育系圣豐1A生育期影響的研究[J]. 福建稻麥科技,2012(1):4-6.
[2] 馬妙明,謝冬容,周仕全,等. 水稻新品種秋優(yōu)125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