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露 竇欣彤
試論微電影的劇本創(chuàng)作
尹 露 竇欣彤
微電影是經過專業(yè)策劃和系統制作,具有完整故事情節(jié)的短小的電影。根據優(yōu)酷提供的預測,今年會有超5000部微電影誕生,總播放量將達到30億。 微電影作為新媒體互動影視的重要內容,其市場規(guī)模早已超越百億大關,形成了從前期策劃、營銷、制作、播出、直至后期推廣發(fā)行的完整產業(yè)鏈,并迎來了更加成熟的規(guī)?;v深發(fā)展。從2010年到2012年,微電影從零散無序的萌芽狀態(tài)到爆發(fā)式的持續(xù)增長,經歷了關鍵期的蛻變,朝著更加清晰明朗的產業(yè)方向成長,未來的發(fā)展更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微電影的劇本創(chuàng)作是微電影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微電影的劇本創(chuàng)作與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又有著多層面的差異。故事核的飽滿,故事情節(jié)締造的凝練,劇本主題簡單到用短短幾十個字就能講出故事大綱;更為扎實的人物三角結構關系……這一切構成了微電影特有的劇本創(chuàng)作要素。而我在微電影創(chuàng)作中,覺得微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好的切入視角。
我在創(chuàng)作央視唐詩微電影作品《漁歌子》時,就是在充分了解作者本人和原作后進行的。張志和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授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為“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zhèn)。其兄張鶴齡擔心他遁世不歸,在越州(今紹興市)城東筑茅屋讓他居住。他的詞僅存《漁歌子》五首。
了解作者與原詩由來后,我按照微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的要求,在原詩史料背景記載的基礎上,設置了以張志和為主線的3個故事。其一,張志和之兄張鶴齡作詩勸張志和出仕,志和回詩拒絕,引出此詩由來。其二,張志和與漁翁的相遇與相知,點出此詩的創(chuàng)作過程。其三,日本出唐史對張志和的求師過程,延續(xù)出此詩對后世之影響。通過這三個事件為影片組成一條主線一條輔線一條暗線,描述了詩人張志和大智大慧背后的掙扎與無奈,以及悟道后與世間萬物相融相親的情懷,體現了作者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創(chuàng)作中,我秉承了詞作中唯美的美學風格,用鬧市的喧嘩和山畔湖邊的寧靜相稱,詮釋出詩中要呼之欲出的內涵。
而在創(chuàng)作央視唐詩微電影作品《梧桐影》時,我又采取了另外一種方法?!段嗤┯啊肥翘颇┰娙藚螏r的一首經典之作。呂巖字洞賓,在我國民間的神仙傳說中,他是家喻戶曉的“八仙”之一。呂洞賓懂劍術,善詩詞,云游各地,是個避亂的隱士,被譽為“劍仙”“酒仙”“詩仙”。他的詩作自然會有出奇之處?!懊髟滦?,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边@首《梧桐影》便是呂巖尚未脫盡煙火味的誠摯動人的經典代表作品,寥寥二十字,在有限的空間內渲染出了綿邈不盡的景象和情意,言有盡而意無窮。
從創(chuàng)作劇作伊始,我就找好了一個切入點,那就是寫一部中國古代版的“盜夢空間”,突出詩作的“象外之意”。 本片在原詩史料及其野史記載的基礎上,以呂巖“一鍋粥、一場夢、一輩子”引發(fā)出的徹悟之意,以及梧桐樹下等待故人的過程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徹悟”的故事。呂巖久試不第,再次上京趕考,途中遇到隱士真人鐘離權,呂巖不聽其教化之意,繼續(xù)完成自己立世之追求。隨后在繼續(xù)趕考的路上遇到大雨,躲進寺廟,再次遇到正在熬黃米粥的鐘離權,鐘離權借枕頭給呂巖,呂巖“黃粱一夢”,徹悟人生,遂欲追隨鐘離權而去,鐘離權但笑不語,飄然而去。呂巖追至寺外梧桐樹下,不見鐘離權,苦等一夜,繼而真正領悟到“黃粱一夢”的真諦,經鐘離權點化成仙。劇本描繪出詩人呂巖在梧桐樹下的等待過程中,對夢境與現實交錯無法分辨的心態(tài),而詩人這種對世間熙攘追求的醍醐之感也正像是國畫中所渲染的“象外之意”,詮釋“禪意”的同時,也會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影體驗。
微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的核心是視點的切入能否闡述劇本的中心,人物關系能否為主題服務,劇本講述的故事能否在3分鐘至50分鐘之內講述清楚……微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既是理智的又是感性的。理性分析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一個的環(huán)節(jié)締造,感性表達自己胸懷的情感抒發(fā),反反復復直至劇本創(chuàng)作結束。微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作為編劇的我們了解它、分析它、熟識它、掌握它,更是必須學習和不斷加強的。
責任編輯 王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