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紹權
(河海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江蘇常州 213000)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團學工作探析
辛紹權
(河海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江蘇常州 213000)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高校團學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本文闡述了新媒體的定義及特點,分析了新媒體對高校團學工作帶來的影響,并從打造核心隊伍、拓展宣傳陣地、構(gòu)建互動平臺、營造校園文化等方面探析了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團學工作新的途徑。
新媒體;高校;團學工作;校園文化
新媒體是在新的技術支撐下出現(xiàn)的一種媒體形態(tài),它是相對于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意義上的媒體而言的,通常被人們稱為“第五媒體”,也可以稱為數(shù)字化媒體。主要包括手機短信、微博、微信、數(shù)字電視等等。 現(xiàn)階段,新媒體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應用,尤其是被現(xiàn)在的大學生青年群里接收和利用,和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1.網(wǎng)絡互聯(lián)性。新媒體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人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便利,比如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網(wǎng)絡辦公等等新興產(chǎn)業(yè)讓年輕的大學生可以足不出戶滿足很多自己的需求。
2.自由獨特性。青年大學生崇尚自由與個性,新媒體恰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個性化的自我表達平臺。比如貼吧、QQ、微博、微信等,大學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得到充分的滿足。網(wǎng)絡平臺有的非實名制,大學生們能在里面暢所欲言,發(fā)表感慨,而不用擔心這些會影響到現(xiàn)實自己的生活。
3.及時交互性。對于大學生而言,新媒體除了是他們相互交流的工具以外,也是他們向外界獲得各種信息的工具。在微博、貼吧等新媒體中,大家在作為受眾者的同時,又為信息充當著傳播者得到角色。我們的手機網(wǎng)絡,緊密的將移動和互聯(lián)網(wǎng)相結(jié)合,突破了時間、地點、終端設備的限制。人們用手機使用QQ、微信等軟件,隨時隨地接收信息,傳遞信息,完成了及時的信息交互。
1. 新媒體給高校團學工作帶來的優(yōu)勢。首先,促進高校團學工作的多樣化。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團學工作中,突破了傳統(tǒng)的關于時間、地點、空間等的局限性,在同一個開放的平臺上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新媒體技術可以承載多種大容量的文件信息,使學生可以在共享平臺上隨時查閱相關的工作文件,隨時下載復制,增加了團學工作的靈活性,拓寬了學生的工作視野,實現(xiàn)了團學工作的多樣性建設。其次,促進高校團學工作的民主化。雖然各高校已經(jīng)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團組織的規(guī)章制度和團學工作的章程,但是團內(nèi)的民主生活始終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通過新媒體平臺,團員青年可以在平臺上平等而自由的發(fā)表言論,傳播信息與接收信息的權利逐步恢復平等,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渠道獲取信息,參加信息的交流與互動,從而促進高校團學工作更大的民主化。
2.新媒體給高校團學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首先,由于網(wǎng)絡的全球化、開放性和匿名性,導致很多信息魚龍混雜,各領域信息鋪天蓋地而來,難免會有些不健康的內(nèi)容,甚至有一些反社會言論。由于現(xiàn)階段高校大學生認知能力和辨識能力相對薄弱,對很多信息沒有消化功能,從而導致很多負面信息乘虛而入。其次,新媒體平臺表達的隨意性讓大學生有時候缺乏理性思考,網(wǎng)上很多信息呈現(xiàn)出“去中心化”的特征,在接受信息的時候,大學生們有時候會出現(xiàn)盲目的從重心理,容易接受一些明顯帶有個人色彩的片面的觀點,并且加以傳播。這種不成熟的行為很容易受到一些組織的利用,成為他們開展活動的工具。最后,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不可避免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弱化。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受到很多的約束,以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而在虛擬的網(wǎng)絡空間里,這種匿名性會減弱大學生的道德原則意識,從而出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我與虛擬中的我的矛盾對立的現(xiàn)象。
1.打造核心隊伍。高校團學工作者在提高自身新媒體素養(yǎng)的同時,也肩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增強新媒體素養(yǎng)的重任。當下團學工作的重點是如何指導學生利用新媒體傳遞思想、表達交流、接受教育等等。所以,建設一支思想素質(zhì)硬、新媒體技術高的團學工作核心隊伍顯得格外重要。
2.拓展宣傳陣地。將舊媒體與新媒體相結(jié)合拓展團學工作宣傳的陣地?,F(xiàn)階段,手機報、微博、微信等已成為高校團學工作宣傳的重要陣地,他們的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大大提高了宣傳的輻射面和效率,讓大學生們可以第一時間了解身邊發(fā)生的很多事情,受到了他們的歡迎。
3.構(gòu)建互動平臺。新媒體平臺的搭建使溝通變得更加的平等與深入。高校團學工作中,建立QQ群、微信群、飛信群等搭建老師與學生交流的橋梁,實現(xiàn)工作傳達、互動交流、信息共享等功能,老師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推動輿論向健康而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4.營造校園文化。高校團組織需要了解90后大學生的特點,利用好新媒體平臺,舉行微電影、動漫制作、DV大賽、個人微博展等比賽,投大學生所好,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點,激發(fā)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展現(xiàn)現(xiàn)代大學生的風采,體現(xiàn)豐富的校園生活,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1]唐凱.新媒體在高校團學工作中的應用[J].科技導刊,2013(11).
[2]黃林毅.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職院校團學工作探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2).
[3]楊光復.利用新媒體技術推進高校團學工作[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
Analysi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oup learning work under the new media era
Xin Shao-quan
(Hehai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the group learning work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the effects of new media on group learn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this paper discusses new ways of group learning work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ra: to build the core team, expanding propaganda position, build the interactive platform, create a campus culture.
new medi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oup learning work; campus culture
G40
A
1000-9795(2014)010-000117-02
[責任編輯: 劉 乾]
辛紹權(1985-),男,山東莘縣人 ,碩士,講師,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及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