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黃河科技學院外語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5)
沖破樊籬的愛情背后
——論梅吉對父權的反叛
陳春梅
(黃河科技學院外語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5)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文壇巨星麥卡洛的代表作之一,在該小說中麥卡洛主要講述了牧場工頭女兒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故事。在明知神父是不可以擁有愛情、不可以結婚的這一禁錮下梅吉和拉爾夫最終還是沖破了樊籬實現(xiàn)了靈魂和肉體上的結合。梅吉對傳統(tǒng)的父權的反叛背后有著特定的時間、空間和社會背景。
梅吉;愛情;樊籬;父權;沖破
盡管考林·麥卡洛1998年出版的《特洛伊之歌》標志著麥卡洛的小說進入一個轉型期:由原來的家世小說轉向歷史小說,但愛情和戰(zhàn)爭是人類文學創(chuàng)作的不竭源泉。在歷史小說的時空里依然清晰可見愛情的蹤影。麥卡洛前期的家世小說亦多以愛情為主,1977年出版的《荊棘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該小說是麥卡洛家世小說的經典之作,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一生愛情悲歡離合為主線,敘述克利里一家三代人在澳大利亞德羅海達的不同時期的生活狀態(tài)。小說自出版以來,文學批評界就對該文本的解讀層出不窮,生態(tài)批評主義、女性主義等等都曾為《荊棘鳥》文學批評的主要領域。關于女性主義的研究批評家多是從心理學,修辭學等領域進行研究,但關于愛情沖破樊籬的背后所隱藏著的東西的解讀則被廣大讀者和批評家所忽略。
父權(Patriarchy)指一種以男性為中心的權力,這種權力在世界文明進化的自然階段上大體是相一致的,不管世界各地的文明發(fā)展的態(tài)勢或狀態(tài)如何,每一個文明最后都會朝著同一個方向發(fā)展??v觀人類歷史,無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神話、宗教都能反映出來這種發(fā)展趨勢。這充分論證了在世界文明的進化史上男性的統(tǒng)治地位是在世界各地是不可置疑的,他們以神話、宗教的形式占據(jù)著人類的精神世界。父權的權力本質特征是男性為中心主義,它滲透在人們的思想、行為及一切兩性關系中,貶低女性的地位、思想和行為,使人們習慣地認為女人是在男人的保護下生存下來的。在這個思想體系下得女人們心甘情愿地受男人的束縛,為男性而活。如小說中的菲奧娜之于帕迪,梅吉之于拉爾夫。父權的權力下女性沒有發(fā)言權,只有在父權缺失的情況下女性才有自己的聲音,如瑪麗·卡森和梅吉的女兒朱絲婷。當然,在世界文學的長廊里還有很多這樣的作品和形象,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中的主人公簡·愛,簡愛的強烈的叛逆精神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了以舅媽和布洛克豪斯特校長為代表的壓迫,另一方面卻是因為從小沒有父親,寄養(yǎng)在舅舅家卻也沒有舅舅的照料與教育,(雖然父親與父權是兩個相去甚遠的概念,但孩子成長當中父親的缺失卻影響著父權的實施)造成成長背景中父權的缺失[1]。
父權長時間統(tǒng)治對女性產生的結果一方面是女性的集體奴役化,另一方面則是女性中的受教育程度較高與思想比較激進的一部分人隨著歷史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逐步產生自我意識和自我的定位。后者逐漸成為女權運動的領導者,為女性主義的發(fā)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梅吉一方面受父權制的影響在自己幼年時代目睹母親菲奧娜是如何在父權的統(tǒng)治下生活的,另一方面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思想的進步、自我意識的萌生,某種程度上來講還有父權的暫時缺
失,對父權制在表現(xiàn)順承的一面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勇敢反抗的一面。
梅吉的悲劇在于明知道自己愛上的人不可能給你自己婚姻和愛情但毅然決然地如飛蛾撲火一般愛著拉爾夫;拉爾夫的悲劇亦然,一方面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雄心,知道自己想要成為神一樣的大主教,但另一方面又是一個世俗的男人,愛上了梅吉而不能自拔。當然,神父的愛情是不為世俗所接受的,培根在《論婚姻和單身》中說“獻身宗教的人士是有理由保持獨身的,否則他們的悲慈就先布施于家人而不是上帝了?!盵1]所以,擺在他們愛情面前的是重重地阻礙。而在他們的交往當中,拉爾夫也一直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神父形象。瑪麗·卡森臨死前舉行的那個舞會中他的表現(xiàn)就已經隱約現(xiàn)出他今后的人生選擇去向:怕別人誤會,他甚至在舞會上都沒有多看梅吉一眼,使梅吉在成年以來第一次盛裝打扮的舞會中黯然離去。的確,拉爾夫有著高超的外交手段,但他卻永遠把愛情和女人置于教會之下,在他心里,那遙遠的梵蒂岡,那成為紅衣主教的巨大夢想才是他最想要的。
“愛情是一種無拘無束而個性極強的感情[2]?!钡芳畛鯇ψ约旱膼矍槭切⌒囊硪淼厝ゾS護的。因為她無法打破父權制度下女人和男人由于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的懸殊而產生的巨大的差異。因而,梅吉的愛是艱難的,是見不得天日的,是沒有發(fā)言權的。在舞會上拉爾夫不和她跳舞,那她所能做的只有黯然地離去;在德羅海達的日子里,盡管萬分思念拉爾夫,但她所能做的只有苦苦地傻傻地等待拉爾夫來的每一封信和每一個要返回德羅海達的信息;在她生朱絲婷時只能無助地看著拉爾夫匆匆地來又匆匆地去。她是不能出動出擊的,她所做的只有被動等待。梅吉是被世俗困在牢籠里的鳥兒,雖然愛情的羽翼早已豐滿,但此時的她卻沒有勇氣也沒有條件去打破這一束縛。
梅吉在生下朱絲婷后去麥特勞克島休養(yǎng),在此期間通過對自己內心的反思她發(fā)現(xiàn)自己深愛著的依然是拉爾夫而不是盧克?!袄瓲柗蚺c梅吉之間的感情是一種極端的情感,且因為外在的禁止而愈發(fā)強烈[3]?!杯h(huán)境的改變可以很大地改變人們的心情,遠離塵世和喧囂的荒島容易讓人脫離社會性,回歸人類自身的自然屬性。而就在此時拉爾夫趕在去羅馬之前見梅吉一面,禁錮多年的感情終于在這個小島上得到放縱。這從梅吉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所接受的教育看來是不可能發(fā)生也不應該發(fā)生的。但是“一個與社會過分協(xié)調的人永遠找不到愛情?!?這里所說的愛情在某種程度上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于愛情的荒蕪之地發(fā)現(xiàn)愛情的綠洲。只有這樣的愛情才更顯得驚天地、泣鬼神。而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正是這種開在愛情的沙漠里的一朵愛情之花。這個愛情之花的怒放之地就是麥特勞克島。這是脫離了父權制的一個自由之地,這是脫離了宗教束縛的自由之地,也只有在這里梅吉和拉爾夫才敢于第一次沖破世俗的樊籬,回歸最初的本性。
從梅吉的姑媽瑪麗·卡森的選擇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父權制對女性的影響,“作為邁克爾·卡森的未亡人,她是個無可爭議的女人,但作為某人的妻子,她得把她對一切的控制權都交給了那個人?!泵菜埔痪湟粠Ф^的介紹,揭示了當時社會下嚴格的父權制度。雖然早在1215年英國的大憲章就已經賦予女性財產權但那僅僅是在丈夫去世后女性才擁有財產權,并且如果寡婦再婚那么她的財產將隨著婚姻自動轉到下一任丈夫名下。一向強悍精明的瑪麗選擇了孀居而不是再婚也充分說明了父權體制下女性的地位的岌岌可危,維持女性話語權的艱難。但梅吉做到了,她勇敢地沖破這種父權的高壓,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愛情。梅吉對拉爾夫說:“我告訴過你了,在德羅海達你是我的。”更可以看出梅吉勇敢地沖破樊籬和上帝爭奪最愛的勇氣??吹贸鲈跁r代進步、社會發(fā)展和澳大利亞自身經濟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德羅海達的進步。唯有在這樣的進步當中,在女性開始看到自身價值和地位的曙光的時候梅吉才敢于向世俗挑戰(zhàn),敢于掙破禮教的牢籠,敢于沖破樊籬享受自己的塵世的愛情。
[1]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隨筆全集[M].蒲隆,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28.
[2]考琳·麥卡洛.荊棘鳥[M].曾胡,譯.北京:譯林出版社,2010.
To break through the barriers behind love
-- Rebel of Meggie to patriarchy
Chen Chun-me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5, China)
"The thorn bird"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Australian literary superstar McCullough, in the novel McCullough mainly narrated the love story of Meggie and Ralph. In the knowledge that the priest does not have love, Meggie and Ralph finally broke through the barriers to realize combination of soul and body. Behind Meiji in the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rebellion has a specific time, space and social background.
Meggie; love; barriers; patriarchy; break through
I106
A
1000-9795(2014)02-0106-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2-22
陳春梅(1979-),女,河南省通許人,講師,從事英語語言文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