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穎
隨著國際和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是,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發(fā)展現(xiàn)狀并不樂觀,一些大學生積極性不高,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加上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沿襲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很難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就必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逐步建立起來,人們的主體意識、競爭意識逐漸形成并不斷強化,同時也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想所影響。在這樣的環(huán)境氛圍影響下,大學生在集體、榮譽等方面的意識不斷弱化,一些不良思想在大學生群體中蔓延開來。特別是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進步,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一些大學生由于無法承受社會和工作的壓力,出現(xiàn)學習積極性不強、過分追求物質享樂等問題。這些現(xiàn)象在當前的大學生群體中比較常見,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引導,從而促進高校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在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高校應當積極引導大學生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由于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許多青少年過于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缺乏大局觀念和團隊意識,所以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他們往往把個人利益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不能很好地肩負起社會責任。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在面對學習、就業(yè)、生活等方面的壓力時,往往不能很好地緩解和釋放,導致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出現(xiàn)。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整體水平有很大的影響,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各種壓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而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應該增強其對學生的吸引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合時宜,不再適應當前的教學需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一般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死板的教學方法以及形式枯燥的課程理論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提不起興趣。這種說教式的教學方法還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把思想觀念以及價值取向用簡單的知識來灌輸,并沒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客觀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直接造成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脫節(jié),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假”“大”“空”。盡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已經(jīng)成為高校的必修課程,但很多學生并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的、對自身發(fā)展有用的信息,反而由于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多方面的問題增加了對課程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效率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礙。究其原因,最終還是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所以高校應當提升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興趣,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當今世界正在向著經(jīng)濟全球化以及多極化的方向發(fā)展,一些西方國家的思想觀念進入我國后,對大學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一些西方國家利用所謂的民主和人權思想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攻擊,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的正確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價值取向和意識判斷。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這些思想對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從而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引導者,教師水平越高,對學生興趣提升的幫助就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承擔著特殊的使命,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能夠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但是,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缺乏相對穩(wěn)定的思想政治教師團隊,思想政治教師的素質、職稱以及層次結構都不合理。要想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必須先從培養(yǎng)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入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素質,鼓勵和引導他們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學生應該結合時代背景調整對自身的定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但是,由于大學生還未走向社會,心理發(fā)展還未真正成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再加上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許多大學生面臨生活、學習、就業(yè)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導致他們的思想觀念不斷發(fā)生變化,在價值取向方面呈現(xiàn)多元化的傾向。一些學生將物質以及利益作為衡量外部世界的標準,對思想道德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等沒有太大的用處,因此不愿意把更多的精力花費在思想政治課程學習上。這顯然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延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一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沒有有效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年齡較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不能很好地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和方法,導致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比較落后。還有一些高校由于缺乏經(jīng)費和師資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往往只是單純地喊喊口號而已,在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考核的過程中也過多地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多靠死記硬背,很難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
在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十分重要,其水平的高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往往具有決定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水平較高,才能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有序地開展。因此,高校應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建立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高校要實行嚴格的教師準入制度,嚴把教師隊伍入口關。在教師任教之前要對其各項能力進行考查,對其專業(yè)化水平以及個性化能力進行評估,確保思想政治課程任課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較高的個人素質。同時,要注重對思想政治教師的培養(yǎng),為他們制訂詳細、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計劃和發(fā)展方案,重點培養(yǎ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帶頭人。除了積極參與高校的各項培訓外,思想政治教師還要主動提升自身素質,端正學術態(tài)度,注重教育形式以及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改革,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立足于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更有效地結合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有效結合;要關注學生的個性,了解學生的特點,這樣才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頑強的意志、堅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進行充分研究,使大學生能夠利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要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可以多開展一些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在進行理論教育時,不能“一盤棋”“一刀切”,要根據(jù)不同專業(yè)的特征對教育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使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能有更高的興趣以及更高的接受度。此外,在進行考查與評估時,不能只注重書面的考試成績,還要結合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實際情況,在評價手段上可以采用口試、情景表演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從而提升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當前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改革,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只有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找到正確的教育改革方向,才能實現(xiàn)高效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要更加貼近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客觀規(guī)律和事物的本質,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要結合最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把握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當前的重大事件以及新聞熱點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更加貼近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自然可以有效增強其吸引力,從而最終達到提升其教學效果的目的。
高校要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模式,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有效激發(fā)課堂的活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把一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中的各種理論知識。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可在課堂中安排學生進行討論、演講等,也可以借助網(wǎng)絡平臺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要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與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代化,通過理論與圖像、音樂相結合的方法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