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利
(渤海大學 遼寧錦州 121000)
對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認識和思考
周世利
(渤海大學 遼寧錦州 121000)
英語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英語知識和提高英語技能的主要途徑,而對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英語教學的成敗。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本文探討了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存在的視野盲區(qū),進行原因分析并對其深入認識與思考,這對于提高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有效教學;英語課堂;農(nóng)村初中
1.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中學生語言輸入與輸出不成比例。由于受我國現(xiàn)行考試制度的影響,大多數(shù)農(nóng)村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缺乏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注重語言技能和文化意識等方面的培養(yǎng)。英語教師注重的仍是對付各種考試所需的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而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種為應試教育的服務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往往死記硬背單詞和語法,缺少必要的語言輸出,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與書面應答的能力比例嚴重失調(diào)。
2.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低。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師的“獨角戲”。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初中學生認為英語教學就應以“教師講解為主”。在這種觀念下,英語課堂上大多是老師一個人在講解,學生的主要課上活動就是聽講,記筆記,偶爾回答一些問題,但完全處于被動的位置。因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處于消極的狀態(tài),英語課堂上學習積極性不高。
1.對英語教學目標認知不足。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行為的向?qū)АT诨A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然而,目前英語測試是檢查學生學習和檢驗教師教學的主要方法,導致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掌握,而忽視了高級層次的目標,使得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機械枯燥,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過于單一,沒有足夠的熱情,影響了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比較單一。我國農(nóng)村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比較局限,學生將大多數(shù)時間用于學習課本以及不同的外語試題上,鍛煉口語的機會較少。長期以來,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法是農(nóng)村英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師灌輸多,師生討論交流少。另外,對教學效果的評估也比較單一,考試幾乎是唯一的測試形式,使得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性不足。
3.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僵化。在實際的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沒有擺脫教師中心論的影響,教師的講授占據(jù)了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絕大部分時間,一部分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shù)男畔ⅲ徊糠謱W生自在自為;學生不能將自己疑問實時反
饋給教師,從而,教師不能有針對性的指導需要具體幫助的學生。
學生的成就離不開有效教學,有效教學不能偶爾為之,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實踐。[1]上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內(nèi)容和課堂組織形式分析了導致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不足的原因,相應的對策也由此展開。
1.遵循語言教學規(guī)律,優(yōu)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作為一種教學活動的預期結(jié)果,對教學活動有導向和激勵功能,它支配、調(diào)節(jié)和控制整個教學活動,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某個教學目標而展開。因此,每一位英語教師都要意識到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教學目標設計的優(yōu)劣會直接影響整個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可以說,英語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必須從教學設計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學目標”抓起。
2.豐富教學內(nèi)容,改進教學方法。英語是以交流為目的的,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創(chuàng)設盡可能真實的英語交際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探索語言學習方法,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性學習。[2]同時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創(chuàng)設語言語境,提高學生綜合技能,從而促進初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
3.改變教學組織形式,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當前我國農(nóng)村初中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此種僵化的授課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視了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形式的組織上應該關注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中,應把教學的側(cè)重點由教師的“教”轉(zhuǎn)到學生的“學”上來,同時要摒棄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的形象,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塑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氣氛。
因此農(nóng)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走出效率低下的困境, 必須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及其組織形式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從而才能構(gòu)建高效的英語課堂,使農(nóng)村初中學生在教學中受益。
[1] Killion, J. & Hirsh, S. The Elements of Effective Teaching[J]. Joumal of Staff Development.2011, 32(6):10-16
[2] Carollee Howes, Jolena James, Sharon Ritchie. Pathways to effective teaching [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8 (2003) 104-120.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Zhou Shi-li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China)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students acquire English knowledge and the main ways to improve English skills, and effective teaching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English classroom in some extent.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ly in classroom,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ence of blind vision effectiveness of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the deep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this is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
effective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G633.4
A
1000-9795(2014)06-0285-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10
周世利(1986-),男,遼寧朝陽人,從事學科教學(英語)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