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萍
(鹽城師范學院文學院 江蘇鹽城 224002)
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宋燕萍
(鹽城師范學院文學院 江蘇鹽城 22400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的全面成長不可或缺,它是確保學生成為國家、社會所需要的人的關鍵因素。然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因素并提出幾種可能的介入模式。以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另一條可行路徑,從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提供借鑒。
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社會工作
作為培養(yǎng)高級人才的搖籃,大學肩負著國家與民族的希望。高校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之星,他們全面素質的發(fā)展尤為重要。在校大學生正處于接受現代化思想的關鍵點,大學是確立人生目標的重要階段。良好的大學教育可以引導他們今后人生在良好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大學生們的道德、精神狀態(tài),對科學的認識,思想素質,健康素質的發(fā)展,都是能夠直接反映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的素質未來質量現狀。思想政治素質是關鍵,因為它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要因素。大學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價值觀和引導他們今后人生往良好的方向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的社會狀況下,我們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這是我國未來建設的重要問題。
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條件下,各種新思想和外來文化迸發(fā)的環(huán)境,影響學生的各個方面。那么,既要鼓勵他們發(fā)展其思想,也要留心他們的思想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以預防他們走彎路。另一方面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到,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努力提高年輕一代是不是沒有發(fā)展前景。學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效快速的解決日益尖銳的矛盾。高校缺乏實用價值,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智育,體育工作者,主要關注的是認知知識和專門知識,掌握的技能,但這是教育過程中的漏洞。
所以,我們要認識到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去用心觀察,找出好的地方,予以繼承發(fā)揚,壞的地方予以及時改正。重視大學生思想教育,為祖國的未來做基石。最終實現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最終目的和偉大的現代化建設,并在國際環(huán)境適中不敗的地位,以確保我國小康社會的建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教學內容的高度重復
米勒曾提出,信息的重復率超過規(guī)定的范圍,會使人感到自己的智力和判決力受到了侮辱和威脅,人可能因此而起戒備心,從而防御或反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很多事情都是按照書本,書籍的學生已經爛熟于心,但即使如此,他們可能是這些詞的心沒有實質性的理解。摘要僵化的教學模式必須在教育過程中的大學生對課程感到厭倦和沖突引發(fā)的長時間,直接抑制了學生的積極性,沒有人愿意反復體驗相同的無聊的事情。長此以往,他們的積極性將被磨光了,學習很難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二)單一的外部灌輸式教學
很久以來,我國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都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盲點,教育者沒有注意到。這些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如;在對待教學的目的上,往往片面的強調了價值,只一味要求學生而不考慮學生的心理,這些要求造成了學生內心的空虛,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被關心、覺得自己游離在焦點之外。此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所以在這類模型,評價方法,評價準則和其他課程,通常以分數定高度,這種方式對本課程的無聊和敷衍的學生,他們的邏輯思維,只要分高,什么是不必要的要理解他說的?!边@種教育的外部性強,不讓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不自覺的學習內容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他們不能夠自己消化知識,不僅沒有得到老師的幫助,反而老師還給他們增加了難度,因此,對于學習很多學生都有逆反心理,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長此下去,他們的成績將不斷下降并且很難提升。
(三)教學與社會現實脫節(jié)
對于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沒有做到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例如,當學生缺乏認識的成功和增長的激情,沒有關于未來社會人才的需求,對未來的發(fā)展和深刻的影響,一些比較實用的知識,大學階段的積累,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真理,但只有祖國需要,青年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感,一些開放的學生;學生出現強烈的商業(yè),超前消費,追求享受,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等現象,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和學生的理性分析的態(tài)度,解毒劑的疾病,但只說不辜負他們的父母的愿望,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習慣這樣一些事實。這種 “空”的說教,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因而無法得到學生們的共鳴。
(四)學生的差別對待
目前,許多學校非常關注評優(yōu)這類活動,總是看到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哪個年級哪個部門,有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有多少好事,做太多的幫助和學生工作的轉型,有多少學生參加進步的主要條件。這是有意或無意地誤導思想政治工作者政策把優(yōu)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而不把重點放在需要照顧和幫助的學習困難,經濟困難,行為失范,心理不平衡,信息缺乏等這群特殊學生群體上,因此,沒有能夠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現在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主要是以社會發(fā)展需要為主,同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而社會工作主要是以利于他人為主要,科學的認知是主導,用科學的方式來幫助他人。社會工作就是應用社會科學,它主要是教導人們在理論指導下掌握一種變通的處理事件的方式。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社會化需求
學生和老師是教育中的主體,受教育者也就是學生是思想教育的目標,只有受教育者能夠了解教育的目的,可以獨立的完成事情,能自己管好自己,并在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品性,能為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教育者才能被肯定。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體系日益完善,思想意識是不斷變化的,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點也逐漸暴露出來,如教育方式過于剛性,明顯可以看出教育與被教育者的地位的差異。而在社會工作中,我們需要彈性的工作方式,要求達到互相平等平衡的溝通方式。通過心理學對人成年前后的心理變化調查結果顯示,成年之前是心理承受力經過復雜變化的階段,成年之后人會變得不同于之前,會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和贊揚來肯定自身存在的價值。同時,成年之后,我們還會遇到選擇配偶和工作的問題。那么,我們試著想想,是不是采用平等和共同討論的對話方式、會比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的方式更有用,更能讓學生接受呢?因此,我們應該從多方面思考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正如俗語所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當代大學生性格狀況
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不斷加快,改革開放的程度不斷深化,青少年們面臨著各種信息都沖擊著他們單純的思想的狀況。這些沖擊可能來自經濟、文化、社會的各個層面。當然也包括許許多多的外界信息的影響,像報刊讀物、電子讀物、電子信息。少年們在這些信息的影響下是會出現很大差異的,每個人都都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思維模式。傳統(tǒng)的封建教育已成為過去時,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是無法讓當代大學生滿足的。正如思想家馬克思,恩格斯他們所講述的:“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人的社會歷史始終是他們的人格發(fā)展的歷史,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從這一點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大學生人格因素的發(fā)展方向,可以讓高校思想教育取得長足發(fā)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的需要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道,“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和社會之間存在一種實踐的關系,這是地向政治教育的關鍵點。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表明,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專業(yè)學習和就業(yè)的組合,組合,和社會服務、工學結合,與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相結合。讓學生參加軍事訓練,社會調查,社會工作,志愿者協會,鞏義大眾,科技發(fā)明和工作的研究和實踐活動,大學生教育的影響,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做出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但是放眼當下,現在的大學校園并沒有把實踐性放在第一位,那些德育、智育、體育工作者,都只關心書本上的具體指示、技能怎么樣才能掌握上,但是如果只是這樣去教育學生,只注重理論和概念的闡述表達、知識內容的背誦和死板的技能傳授,那和紙上談兵有什么區(qū)別。如果只有一個單一的理論教學,不與學生溝通,討論,沒有互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學生將不會有興趣積極參加到教育和教學過程之中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使得學生能夠接受到好的教育,擁有好的發(fā)展。
空洞的教育,讓理論和實際產生距離,最后導致了學生只去理解表面的東西、照本宣科,以至于導致學生形成一種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思維方式。社會工作是要以體驗式實踐參與為重的,主要是通過大家團結一心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每個小成員之間都充滿一種良性的互動,每個成員都參與到具體事件中去,親身體驗,自己去感受,以提升自己在事件中的判決能力,并同小組成員一起成長。這樣學生就占據了主導地位,能更好的更靈活的來體會政治事項交易工作的意義,這種讓學生親身體驗的方式,讓他們有了更加積極主動尋求改變的動力。有了動力就是成功了一小半,堅持下去,他們將會有很到的收獲。
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這三種模式分別是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qū)工作。社會工作可以從細致的工作方法來為實踐提供新的工作模式。
(一)小組工作模式
小組的工作是讓團隊成員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們的地位和在社會中的作用,并最終讓團隊成員共同進步,促進援助和群體動力是社會進步和繁榮的過程中,通過工作組的工作。這種工作主要是考驗隊員之間的默契和配合,把有共同目標的同學聚集在一起,并秉承著互相關懷尊重的原則,由小組工作人員來指導和幫助同組伙伴,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如情景演練、分組討論等等)來完成最終任務,也就是提升自己,并且讓小組成員開開心心的參加活動,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啟發(fā)自己并和自己的朋友互相幫助,通過仔仔細細的工作方法,讓學生的能力在科學的客觀的體系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工作組與傳統(tǒng)方法不同的是,沒有嚴格的管束和照本宣科的教育,強調團隊成員經驗轉移和內部經驗”,彼此共同的小組活動進展的幫助,需要澄清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完善,以發(fā)揮整體能力,陳墾的批準,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要真正理解教育的意義,實踐和教育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僅僅就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就真的成了書呆子,只有真正消化的書本上的知識,并且將他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才能稱得上是個人才。
(二)具體細致的工作模式
個案工作,簡單的來說就是一種單獨的幫助,志愿者通過合理科學的方法,去幫助那些有問題但僅僅依靠自己能力無法解決自身問題的個人,屬于小范圍的幫助。提升他們在社會中承擔的責任,促進其本質上的升華和轉變。個案中需要幫助的人,主要是是指弱勢群體在校貧困、成績落后、心里不健全的學生。從事個案的主要是經過培訓了的自愿者,他們要將 “尊重、平等、保密”的基本原則刻入腦海。工作之前,志愿者要先去了解幫助對象。對被幫助者的基本情況有個把握。然后去估量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完成這件事情,進而決定要不要接手這個案例。如要決定要接案,就要開始制定計劃和方案了。工作過程中要與案主建立親密的關系,志愿者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幫助案主,最終完成對計劃目標。結案與評估個案中的最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因為只有結了案才能做好后期評估工作,只有做好了評估工作,才能好好的更系統(tǒng)的去預防未來會發(fā)生的問題。
(三)社區(qū)工作模式
社區(qū)工作和社會工作室相似的,只是它是以社區(qū)為單位,通過一些社區(qū)的活動工作來調動大學生對社會時間的積極性。這就是表明要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活是一切的來源,正在應該要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群眾是最真實的老師,生活才是真真正正的課本。因此,高校和社區(qū)之間的協調性也是很重要的工作。高校要意識到社區(qū)資源的重要性,還要注重思想教育的社會化和開放性,促使大學生真正的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實踐生活中去。經歷了社會服務活動大學生將會樹立起樂于奉獻,愿意為社會做貢獻的意識,因為這是最真實的互動。
隨著國家改革和開放后不斷的發(fā)展,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各樣的問題的存在,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的人才。因而關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所以國家很重視這個問題,并且在不斷的尋找合適的解決方式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面臨著很多的挑戰(zhàn)和不斷的改變。將社會工作的歷練與方法融入到教育中,希望能夠促成高校教育的創(chuàng)新。并且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以人為本”的這樣的理念,建立并且不斷完善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方式。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社會工作方法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前景一定會更有良好的前景。這樣的結合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應用,也能夠成功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使得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1]李迎生.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3-4.
[2]王楊,陳樹文.試論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工作的必要性[J].北京教育(德育),2009.
[3]孫海功.學校社會工作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介入探析[J].社會工作,2010(07).
[4]王淑珍.毛澤東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發(fā)生發(fā)展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5]馮軍芳.“路徑依賴”視角下我國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的途徑[J].社會工作,2011(02).
[6]李萌.社會工作視閾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河北師范大學,2009.
[7]張莉.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8.
[8]李婷婷.大學生弱勢群體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
[9]楊海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途徑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2.
[10]趙君紅.論交往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黑龍江大學,2012.
[11]王錦明.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9.
[12]華偉.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變化研究[D].蘭州學,2012.
[13]楊微.青年學生外語學習心理障礙及矯治的學校社會工作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3.
[14]徐洪強.社會工作介入大學新生適應性問題的服務模式探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
[15]程錫鳳.社會工作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16]宋振超.信息化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2.
Social work involved in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ng Yan-ping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n college students' all-round growth, it is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become one of the key factors of the state, society need. However,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ill exists some worthy of improvement. At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is basis,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possible intervention model.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explore a feasible path, thus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cial work
G641
A
1000-9795(2014)08-000095-03
[責任編輯: 劉 乾]
劉輝鳳(1982-),女,廣東梅州人,講師,本科,主攻黨建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