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公共教學部,福建 漳州 363000)
論高校孝道文化建設與大學生道德自覺的培育
陳 輝
(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公共教學部,福建 漳州 363000)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一直被推崇為道德倫理規(guī)范和做人的基本準則,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傳統(tǒng)孝道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精髓,對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以孝道教育作為切入點,將孝道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培養(yǎng)大學生孝道情感,踐行孝道行為,能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大學生的道德自覺。
大學生;孝道文化;道德自覺;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是培養(yǎng)“四有”人才的重要基地,應用孝道文化來充實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培育大學生的道德自覺。
孝道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精華之一,孝道是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父母,贍養(yǎng)父母;珍惜生命,關心父母;成家立業(yè),追思祖德;盡職盡忠,為國立功。許慎《說文解字》對孝道的解釋是“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即是奉養(yǎng)父母。
傳統(tǒng)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一個對父母孝順的人,即是有道德的人。我國古代的教育建立在孝道教育的基礎之上,傳統(tǒng)的孝道滲透著極強的教育色彩,《說文解字》中講到,“教,上所施,下之效也”,“育,養(yǎng)子使做善也”,二者聯(lián)系起來就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做善事,這說明我國古代的教育是建立在孝道基礎上的。
道德自覺就是道德主體將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外在的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為自身的認識、信念、行為和習慣,實現(xiàn)從外部調節(jié)到內心自覺地從事道德活動并自愿追求的一種道德上的完善過程。道德教育要做到知與行、自律與他律相一致,使道德教育內容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以教育者為主導的單向管理,以理論知識為主的單向灌輸”的傳統(tǒng)道德教育模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和社會文化形態(tài)、價值觀念的多元滲透,其弊端日益凸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學生道德體驗缺失,道德修養(yǎng)缺乏自覺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價值觀念發(fā)生變化。部分大學生注重自身利益,見利忘義,重利輕義,拜金主義滋長;二是存在孝道缺失的現(xiàn)象。由于現(xiàn)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大多數(shù),出現(xiàn)了父母與子女的角色錯位,在媒體上曝光的大學生不孝敬父母的實例越來越多,而孝道教育又不力,致使倫理道德滑坡;三是不道德行為層出不窮。在大學生中常出現(xiàn)不尊敬師長、說粗話臟話、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與大學生的身份極不相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與其社會的道德自覺密切相關。在孔子看來,人的道德自覺是從家庭生活中開始的,是在孝的道德情感要求和道德實踐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因此,將大學生道德自覺的培育與孝道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能促進大學生道德自覺。
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在提升大學生品行修養(yǎng)、完善人格時,要把孝道中的忠孝仁愛、謙和禮讓、清正廉潔、誠信守義、成家立業(yè)與培養(yǎng)大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良好品質結合起來,并逐漸內化為他們自覺的行動,最終使大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孝道提倡敬父母,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要求學生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孝道推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提倡助人為樂,推己及人,構建和諧人際關系;孝道要求“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講究“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秉承愛國為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等。孝道文化的宗旨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品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而且提倡忠于國家,推崇敬業(yè)報國,這些能有效促進大學生的道德自覺。
(一)將孝道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提升大學生的道德自覺
傳統(tǒng)的孝道屬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范疇,在當前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大背景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將孝道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
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孝道文化,能引起大家的共鳴,避免思想道德教育中過分的說教和灌輸,切實提高教育的實效性,達到提高大學生道德自覺的目的。在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開展孝道文化教育是長期的,也是艱巨的。要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必須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將孝道文化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系統(tǒng),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過程,使大學生在不斷學習實踐中提高社會責任感和自覺性,將孝道文化教育所養(yǎng)成的道德習慣遷移到一個人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形成自覺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
(二)在孝道教育中發(fā)揮大學生主體的作用,促進大學生道德自覺
培育大學生道德自覺,必須與大學生的道德主體性教育結合起來,發(fā)揮大學生的自覺性,讓大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認識到道德養(yǎng)成的基礎性作用,認識孝道教育、孝道行為對提升文明素質的支柱作用,從而喚回其樸素的天性之愛,愿意接受孝道教育,并以孝道作為加強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內容,發(fā)揮主體作用,主動組織和參加孝道教育實踐活動,在真情實感中自覺地加強道德養(yǎng)成,逐漸達到“自律”的境界,促進大學生的道德自覺。
(三)創(chuàng)新孝道實踐載體,提高大學生道德自覺水平
高校孝道教育要不斷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和實踐載體,不失時機地創(chuàng)設一些有利的教育情境,如結合“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 、“感恩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節(jié)日,在大學生中開展“發(fā)祝福短信”、“打問候電話”、“生日念親恩”、“給父母驚喜”等有意義的活動,讓每個大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與養(yǎng)育之恩,并引導學生從點滴做起,回報親恩;開展關愛老人活動,強化大學生的親情意識和敬老觀念,喚醒廣大學生內心那份深藏的孝道,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孝道。同時,大力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將孝道教育納入到大學生的社會志愿服務活動中,拓展志愿服務領域。
(四)通過孝道模范帶動大學生真正做到道德自覺
開展孝道教育、培育道德自覺必須與榜樣激勵教育結合起來。榜樣激勵教育需要選擇適當?shù)陌駱尤宋?,還可評選本校學生中的孝行標兵,用身邊的典型事跡打動大學生,并以此為榜樣,帶動大學生真正做到道德自覺。
[1]臧克和,王 平,華 東.說文解字[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4.
[2]黃成忠.論培育大學生道德自覺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2,(4).
[責任編輯戰(zhàn)銳]
OnCultivationoftheFilialPietyCultureConstructionin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andCollegeStudents'MoralConsciousness
CHEN Hui
(CommonCoursesTeachingDepartment,Z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ZhangzhouFujian363000,China)
Filial piety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moral ethical norm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being a person, is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thought quintessence in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plays a positive promoting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ilial piety education as entry point, the filial piety culture into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training students' filial piety feeling to practice filial piety behavior, can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further and the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sciousness.
college students;culture of filial piety;moral consciousnes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2014-05-12
陳 輝(1964-),男,廣東大埔人,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G641
A
1009-9042(2014)06-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