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曉春 郝 亮 杜 芳
(杭州市中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07)
iDose重建低劑量CT掃描在兒童鼻竇成像中的應用
來曉春 郝 亮 杜 芳
(杭州市中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07)
目的探討iDose重建低劑量CT掃描在兒童鼻竇檢查中的應用。方法將40例鼻竇炎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分別行常規(guī)劑量(100kV、100mA)CT掃描濾波反投影重建與低劑量(100kV、25mA)CT掃描iDose重建,測量感興趣區(qū)的客觀噪聲,對圖像質(zhì)量進行主觀評級,記錄容積CT劑量指數(shù)及劑量長度乘積,并從輻射劑量、噪聲、圖像分級方面對兩組進行比較。結(jié)果與常規(guī)劑量組比較,低劑量組的輻射劑量下降約76%,噪聲增加,但兩組圖像質(zhì)量均滿足診斷要求。結(jié)論對于鼻竇炎患兒進行iDose重建低劑量CT掃描,能有效地降低輻射劑量,同時也能滿足診斷要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輻射劑量;迭代重建技術(shù);體層攝影術(shù);X射線計算機;兒童;鼻竇炎
鼻竇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CT是診斷鼻竇炎癥性疾病的常用檢查,掃描范圍內(nèi)包含的晶狀體是放射敏感器官,容易導致輻射誘導的白內(nèi)障,且兒童比成人更易受損害。因此,兒童鼻竇低劑量掃描具有重大臨床意義。但低劑量掃描會導致圖像噪聲增加,傳統(tǒng)常用的濾波反投影(FBP)重建技術(shù)對噪聲比較敏感,降低劑量可能影響圖像質(zhì)量和準確診斷。與FBP相比,迭代重建(IR)技術(shù)(iDose)在圖像質(zhì)量滿足診斷要求的同時可顯著降低輻射劑量。iDose重建低劑量CT掃描在鼻竇病變中的應用尚不多。本文比較FBP重建常規(guī)劑量及iDose重建低劑量掃描對圖像質(zhì)量的影響,探討iDose重建低劑量CT掃描在兒童鼻竇檢查中的應用。
1.1 一般資料 收集杭州市中醫(yī)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診斷為鼻竇炎患兒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2~16歲,平均(7±3)歲,體質(zhì)量12.5~56.3kg,平均(26.3±11.9)kg。本觀察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檢查設(shè)備與方法 將40例鼻竇炎患兒隨機分為FBP組和iDose組兩組,每組20例,用不同參數(shù)行鼻竇CT掃描。FBP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3~16歲,平均(8±3)歲;行常規(guī)劑量CT掃描,F(xiàn)BP重建。iDose組男8例,女12例,年齡2~14歲,平均(6± 3)歲;行低劑量CT掃描,iDose重建。掃描設(shè)備:荷蘭PHILIPS Brilliance iCT 256層螺旋CT掃描儀。掃描參數(shù):FBP組掃描層厚2mm,管電壓100kV,管電流100mA,重建技術(shù)FBP;iDose組掃描層厚2mm,管電壓100kV,管電流25mA,重建技術(shù)IR(iDose 5)。
1.3 圖像質(zhì)量評價 由1位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放射科技師測量感興趣區(qū)(ROI)的CT值的標準差(SD),代表客觀圖像噪聲,ROI選擇在眼球最大徑層面的玻璃體內(nèi),面積為30mm2。由2位高年資放射科醫(yī)師采用盲法對2組圖像進行主觀評價,主要觀察對象包括中鼻甲、鉤突、上頜竇開口、篩漏斗、額隱窩、篩板,從圖像偽影有無、結(jié)構(gòu)及病變顯示是否清晰、圖像能否滿足診斷要求方面,分為3級:1級:正常圖像;2級:圖像少許偽影;3級:圖像嚴重偽影、顯示結(jié)構(gòu)及病變模糊,影響診斷。
1.4 輻射劑量評估 記錄CT掃描儀自動顯示的容積CT劑量指數(shù)(CTDIvol)和劑量長度乘積(DLP),作為評估CT掃描輻射劑量的客觀指標。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種掃描方法下掃描劑量、噪聲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2.1 輻射劑量 常規(guī)劑量組的CTDIvol與DLP分別為(14.92±0.45)mGy、(228.22±14.31)mGy·cm,而低劑量組的CTDIvol與DLP分別為(3.63±0.06)mGy、(51.57±2.23)mGy·cm,兩組比較CTDIvol下降幅度約76%,DLP下降約7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圖像噪聲 常規(guī)劑量組的噪聲為(7.05± 0.67)HU,低于低劑量組的(10.04±0.95)H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3 圖像質(zhì)量分級 常規(guī)劑量FBP重建組的圖像均達到1級;低劑量iDose重建組的圖像達到1級17例、2級3例,均能滿足診斷要求。見表2、圖1及圖2。
表1 各掃描組CT輻射劑量、客觀噪聲結(jié)果比較
表2 各掃描組圖像質(zhì)量主觀分級
圖1 100mA掃描FBP重建兒童鼻竇軸位及重組冠狀位CT圖像,圖像質(zhì)量為1級。
圖2 25mA掃描iDose重建兒童鼻竇軸位及重組冠狀位CT圖像,圖像質(zhì)量為1級。
鼻竇炎是兒童常見易發(fā)疾病,由于兒童鼻竇的生理特點,CT檢查已成為評價兒童鼻竇炎的“金標準”。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期,對放射線的敏感性是成年人的10倍多,尤其是眼球晶狀體,對射線極為敏感,受到過量照射會導致透明度下降甚至引起白內(nèi)障。但是鼻竇CT檢查掃描范圍必定包含晶狀體在內(nèi)。CT檢查必須在保證圖像質(zhì)量能滿足診斷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輻射劑量。1990年,Naidich等[1]首次提出低劑量CT掃描來減少患者的輻射劑量,此后逐漸被人們認識并應用。
降低輻射劑量的常用措施有降低管電流、降低管電壓、加大掃描層厚、加大螺距、縮短掃描時間等。降低管電流是常用的低劑量CT檢查方法。周陽泱等[2]報道,單純將管電流從200 mA降至50 mA,晶狀體所受射線劑量僅為原來的15%,但鼻竇CT圖像質(zhì)量并沒有明顯下降。本文通過降低管電流,輻射劑量降低約76%,圖像均滿足診斷要求。
受目前臨床常用的FBP重建方法的限制,前述通過改進掃描參數(shù)降低輻射劑量的方法若改變幅度過大會導致圖像質(zhì)量明顯下降,噪聲顯著增多。隨著研究的深入,低劑量CT研究的重點進展到改進圖像重建算法,其中IR技術(shù)是熱點。與FBP相比,IR算法通過一種數(shù)學模型選擇性識別并去除圖像噪聲,能在輻射劑量較低的條件下獲得噪聲較少的高質(zhì)量圖像。郭森林等[3]認為,使用iDose算法行鼻竇掃描是切實可行的,特別是針對鼻竇炎和竇壁骨折的診斷,劑量可以更低,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Hoxworth等[4]應用GE公司IR算法中的VEO重建,行鼻竇低劑量掃描時噪聲明顯降低。本文行鼻竇低劑量掃描iDose重建,獲得滿足診斷要求的圖像,但噪聲增加??紤]原因可能與不同公司不同IR技術(shù)具有不同的參數(shù)特點和計算方法有關(guān),另外掃描條件也有差異,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對兒童鼻竇炎癥進行iDose重建低劑量CT掃描,在滿足診斷要求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患兒的輻射劑量,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Naidich D P,Marshall C H,Gibbin C,et al.Low-dose CT of the lungs:preliminary observations.Radiology,1990,175:729
[2]周陽泱,韓萍,馮敢生,等.鼻竇低劑量CT掃描對圖像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3):239
[3]郭森林,牛延濤.迭代算法在鼻竇多層CT中的應用.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4,34(5):390
[4]Hoxworth J M,Lal D,F(xiàn)letcher G P,et al.Radiation Dose Reduction in Paranasal Sinus CT Using 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JNR Am J Neuroradiol,2014,35:644